书籍详情
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
作者:涂文娟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01
ISBN:9787500484264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对于人类社会及其政治事务的公共性问题,现代人似乎很容易理解,也越来越关注;但实际上却又似乎不甚了解,且越来越模糊、甚至淡忘。这样说好像颇为费解,既不合逻辑,也不合事实。
作者简介
涂文娟,1981年出生,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迄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 公共性的政治伦理理解
导论 汉娜·阿伦特与政治哲学
第一章 公共性与公共领域的衰落
第一节 “公共性”概念历史溯源
一 西方“公共性”概念演变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
三 中西文化中“公共性”概念的异同
第二节 阿伦特的“公共性”概念
一 “公共性”与“私人性
二 “公共性”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失落的公共领域
一 公共领域存续的条件
二 公共领域衰落的过程
三 公共领域衰落的表征
第四节 对公/私二分法的批评与辩护
一 批评之一:不辩证的二分法
二 批判之二:男权原则的二分法
三 为阿伦特一辩
第二章 政治行动:政治公共性的本质
第一节 行动与人的条件
一 劳动和动物化的劳动者
二 工作和技艺者
三 政治行动和政治行动者
第二节 行动的结构特征
一 存在与显现一致
二 对不朽的期盼
三 行动之勇智思之勇
四 权力新释
五 政治自由
第三节 在比较视野中审视行动
一 古典时代的自由:阿伦特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主义
二 劳动与奴役:阿伦特与黑格尔、马克思
三 工具性的权力和交往性的权力:阿伦特、韦伯与哈贝马斯
四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阿伦特与自由主义
第三章 政治邪恶:政治公共性的瓦解
第一节 极权主义的产生
一 极权主义产生的三部曲
二 揭开《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历史学和方法论谜团
第二节 极权主义的运动法则
一 宣传:虚构与谎言的世界
二 组织:共同行动蜕变为秘密会社
三 意识形态与恐怖:极权主义统治的逻辑暴政
第三节 政治邪恶
一 根本的恶:人间的地狱形象
二 平庸的恶:邪恶的肤浅与无根形象
三 反思极权专制邪恶
第四节 思考与判断:抵制政治邪恶的屏障
一 扩展的思维方式
二 想象力的处理和反思的处理
三 共通感
第四章 由革命走向团结:政治公共性的复兴
第一节 革命:“无中生有”的奇迹
一 “开端”困境:从马基雅维里到西耶斯
二 以政治行动替代人民主权
三 政治体的存续
第二节 团结:从理论的遮蔽中产生?
一 团结、同情与怜悯
二 三种团结观
三 从精英到平等:迈向新的团结
第五章 大众社会:政治公共性的挑战与完善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世界性的瓦解
一 大众文化的兴起
二 大众文化的审美主体:庸人
三 文化与政治
第二节 政治谎言:极权主义梦魇的泛滥
一 政治谎言的现代特点
二 谎言与行动
三 真理与政治
第三节 政治暴力
一 政治文化传统对暴力的迷思以及对暴丈与权力的混淆
二 愤怒与理性化暴力的非理性
三 权力的合法性与暴力的正当性
四 民间暴力和官方暴力
第四节 公民不服从
一 良知拒绝与公民不服从
二 公民不服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三 公民不服从的合法性
结语 公共性与现代性:结构性张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汉娜·阿伦特与政治哲学
第一章 公共性与公共领域的衰落
第一节 “公共性”概念历史溯源
一 西方“公共性”概念演变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
三 中西文化中“公共性”概念的异同
第二节 阿伦特的“公共性”概念
一 “公共性”与“私人性
二 “公共性”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失落的公共领域
一 公共领域存续的条件
二 公共领域衰落的过程
三 公共领域衰落的表征
第四节 对公/私二分法的批评与辩护
一 批评之一:不辩证的二分法
二 批判之二:男权原则的二分法
三 为阿伦特一辩
第二章 政治行动:政治公共性的本质
第一节 行动与人的条件
一 劳动和动物化的劳动者
二 工作和技艺者
三 政治行动和政治行动者
第二节 行动的结构特征
一 存在与显现一致
二 对不朽的期盼
三 行动之勇智思之勇
四 权力新释
五 政治自由
第三节 在比较视野中审视行动
一 古典时代的自由:阿伦特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主义
二 劳动与奴役:阿伦特与黑格尔、马克思
三 工具性的权力和交往性的权力:阿伦特、韦伯与哈贝马斯
四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阿伦特与自由主义
第三章 政治邪恶:政治公共性的瓦解
第一节 极权主义的产生
一 极权主义产生的三部曲
二 揭开《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历史学和方法论谜团
第二节 极权主义的运动法则
一 宣传:虚构与谎言的世界
二 组织:共同行动蜕变为秘密会社
三 意识形态与恐怖:极权主义统治的逻辑暴政
第三节 政治邪恶
一 根本的恶:人间的地狱形象
二 平庸的恶:邪恶的肤浅与无根形象
三 反思极权专制邪恶
第四节 思考与判断:抵制政治邪恶的屏障
一 扩展的思维方式
二 想象力的处理和反思的处理
三 共通感
第四章 由革命走向团结:政治公共性的复兴
第一节 革命:“无中生有”的奇迹
一 “开端”困境:从马基雅维里到西耶斯
二 以政治行动替代人民主权
三 政治体的存续
第二节 团结:从理论的遮蔽中产生?
一 团结、同情与怜悯
二 三种团结观
三 从精英到平等:迈向新的团结
第五章 大众社会:政治公共性的挑战与完善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世界性的瓦解
一 大众文化的兴起
二 大众文化的审美主体:庸人
三 文化与政治
第二节 政治谎言:极权主义梦魇的泛滥
一 政治谎言的现代特点
二 谎言与行动
三 真理与政治
第三节 政治暴力
一 政治文化传统对暴力的迷思以及对暴丈与权力的混淆
二 愤怒与理性化暴力的非理性
三 权力的合法性与暴力的正当性
四 民间暴力和官方暴力
第四节 公民不服从
一 良知拒绝与公民不服从
二 公民不服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三 公民不服从的合法性
结语 公共性与现代性:结构性张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