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叶芬梅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01
ISBN:9787500483045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以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为平台,基于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制度经济学以及高等教育学等多种理论,在厘清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内涵、功能及其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历史变迁、制度绩效及其改革困境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剖析,继而提出未来的改革应当协调与整合政府、市场以及学术三种力量及机制,以分权、法治、多元以及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价值平衡为导向推进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创新。
作者简介
叶芬梅(1977-),女,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主要领域为政府管理改革与公共政策分析。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二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三 综合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比较分析方法
三 制度分析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的创新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的创新
第五节 基本概念解析
一 职称
二 制度
三 关于本书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说明
第二章 理论界说: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功能及价值取向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与结构
一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
二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结构
三 关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若干歧义的说明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功能论析
一 学术鉴定分级功能
二 资源配置功能
三 绩效管理功能
四 激励约束功能
五 价值导向功能
六 五大功能之辨析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基本价值取向考量
一 追求效率与卓越的原则
二 实现公平与公正的原则
三 保障学术自由与促进学术发展的原则
第三章 历史解读: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 鸦片战争之后至清末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二 民初时期高校教师评聘制度的初步形成
三 民国后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
四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实践
五 中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发展变迁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1965)
二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
三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恢复阶段(1977-1985)
四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创新发展(1986年至今)
第三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变迁特征
一 从"身份评审"转向"契约聘任
二 从以学术鉴定分级、资源配置为主转向以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为主
三 从"政策调整型"转向"法制规范型
四 从行政导向的集权控制转向学术导向的分权管理
五 从"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
第四章 国际借鉴:若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第一节 美国高校教师晋升与终身教职制度
一 任期制与终身制相并行
二 终身教职制度及其改革
三 改革评析
第二节 日本高校教师任期制度之改革公共管理的视界
一 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度
二 选择性任期制度:改革新动向
三 改革评析
第三节 德国政府主导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一 高校教师晋升和任用的政府模式
二 竞争与多样化:制度改革的标向
三 改革论析
第四节 比较分析与借鉴
一 市场导向与政府主导的制度分野
二 改革趋同性评析
第五章 症结探析:现行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之困境
第一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模式评析
一 评聘合一模式
二 评聘分立模式
三 全员聘任模式
四 评聘关系论析:结构与权力的视界
第二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绩效考量
一 职务聘任模式初步形成,但尚未摆脱旧制度的窠臼
二 改革初见成效,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三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但结构性发展不足
四 激励作用日渐显现,但存在激励的偏差
第三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缺失审视
一 制度文本的重大缺陷
二 权力结构的严重失衡
三 评价机制部分异化
四 组织程序尚有缺失
五 评聘法治比较薄弱
第六章 制度创新: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与高校治理变革
一 高校治理变革背景中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二 政府、市场与学术:三种力量、机制与理念
三 机制的整合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第二节 分权导向:推进改革的首要前提
一 高校自治:评聘自主权的回归
二 教师为本:共享决策、参与管理
三 政府介入:必要与限度
第三节 法治导向:实施改革的核心保障
一 推进立法,明确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的法律性质
二 推进高校评聘教师职务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 加强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建设
第四节 多元导向:推进改革的政策选择
一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政策分层定位
二 高校内部教师职务分类评聘
三 高校教师职务工资津贴制度实行多样化
第五节 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改革的价值平衡与抉择
第七章 路径选择:推进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策略
第一节 引入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
……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二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三 综合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比较分析方法
三 制度分析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的创新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的创新
第五节 基本概念解析
一 职称
二 制度
三 关于本书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说明
第二章 理论界说: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功能及价值取向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与结构
一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
二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结构
三 关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若干歧义的说明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功能论析
一 学术鉴定分级功能
二 资源配置功能
三 绩效管理功能
四 激励约束功能
五 价值导向功能
六 五大功能之辨析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基本价值取向考量
一 追求效率与卓越的原则
二 实现公平与公正的原则
三 保障学术自由与促进学术发展的原则
第三章 历史解读: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 鸦片战争之后至清末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二 民初时期高校教师评聘制度的初步形成
三 民国后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
四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实践
五 中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发展变迁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1965)
二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
三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恢复阶段(1977-1985)
四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创新发展(1986年至今)
第三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变迁特征
一 从"身份评审"转向"契约聘任
二 从以学术鉴定分级、资源配置为主转向以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为主
三 从"政策调整型"转向"法制规范型
四 从行政导向的集权控制转向学术导向的分权管理
五 从"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
第四章 国际借鉴:若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第一节 美国高校教师晋升与终身教职制度
一 任期制与终身制相并行
二 终身教职制度及其改革
三 改革评析
第二节 日本高校教师任期制度之改革公共管理的视界
一 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度
二 选择性任期制度:改革新动向
三 改革评析
第三节 德国政府主导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一 高校教师晋升和任用的政府模式
二 竞争与多样化:制度改革的标向
三 改革论析
第四节 比较分析与借鉴
一 市场导向与政府主导的制度分野
二 改革趋同性评析
第五章 症结探析:现行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之困境
第一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模式评析
一 评聘合一模式
二 评聘分立模式
三 全员聘任模式
四 评聘关系论析:结构与权力的视界
第二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绩效考量
一 职务聘任模式初步形成,但尚未摆脱旧制度的窠臼
二 改革初见成效,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三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但结构性发展不足
四 激励作用日渐显现,但存在激励的偏差
第三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缺失审视
一 制度文本的重大缺陷
二 权力结构的严重失衡
三 评价机制部分异化
四 组织程序尚有缺失
五 评聘法治比较薄弱
第六章 制度创新: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与高校治理变革
一 高校治理变革背景中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二 政府、市场与学术:三种力量、机制与理念
三 机制的整合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第二节 分权导向:推进改革的首要前提
一 高校自治:评聘自主权的回归
二 教师为本:共享决策、参与管理
三 政府介入:必要与限度
第三节 法治导向:实施改革的核心保障
一 推进立法,明确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的法律性质
二 推进高校评聘教师职务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 加强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建设
第四节 多元导向:推进改革的政策选择
一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政策分层定位
二 高校内部教师职务分类评聘
三 高校教师职务工资津贴制度实行多样化
第五节 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改革的价值平衡与抉择
第七章 路径选择:推进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策略
第一节 引入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
……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