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
作者:徐子方 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ISBN:9787564115319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为东南大学学报“艺术学研究”栏目创办十周年论文集粹,汇入了张道一、凌继尧、彭吉象、黄鸣奋、金丹元、刘道广、姜耕玉、徐子方等一批学者名流的文章,也收入了邹元江、梁玖、朱存明、李倍雷、高玉等众多中坚后劲的力作,是自国内第一个二级学科艺术学博士点在东南大学诞生以来,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研究这块学术阵地研究成果的历史性检视。全书内容分为“美与艺术”、“艺术:理论与应用”、“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审美教育”三大块,呈现着由“美”而“艺术”而“艺术学”的逻辑递进过程。与一百多年前德国学者马克斯·德索的同名刊物相比,已由纯学理的一家之言拓展提升到相关学科建设的层面。关注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既是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明显特征,也是东大学报“艺术学研究”栏目及《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内容的重要特色。《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适合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和一般文艺爱好者阅读,亦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必备的业务参考书。
作者简介
徐子方,1955年9月出生,江苏灌云人,文学博士,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并任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民盟江苏省委委员兼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等职。代表作有《关汉卿研究》、《元代文人心态史》、《明杂剧史》、《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等。
目录
第一编 美与艺术
中国美学站起来
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思想的演进
伪狄奥尼修斯的美学思想及对中世纪艺术的影响
威廉·荷加斯的形式美学思想剖析
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
美的本质新论
“兴”与艺象表达
“势”论研究
盛唐美学精神
王国维“古雅”说新论
苏格拉底论美和艺术
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学的理论思考
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
论文人艺术活动和民间艺术审美倾向的差异
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
艺术伦理学与美学诸论
关于艺术美学建立的初步思考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美学翻译家朱光潜论
第二编 艺术:理论与应用
沦落与辉煌:一种艺术的反比效应
论不同艺术形式元素的组合创新
“纯艺术”:理解“艺术”概念之限定性与开放性特征的一种途径
论浪漫型艺术的现代转型
艺术起源“动因论”质疑
艺术的起源:对反观的自由的追求
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命题新解
艺术形式:线条、动作、声音
艺术情境创造:隐与显动与静——艺术辩证法之一
叙事与节奏:奇正张弛起伏——艺术辩证法之一
艺术与混合现实
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
数字艺术:主体自由的契机与陷阱
“山水”、“风景”与中西艺术比较
黑格尔与当代艺术命运
论黑格尔“艺术的和解”
论席勒的“审美假象”——兼谈艺术的本质问题
艺术的“重心”——从克莱斯特的《论木偶戏》讲起
论民俗表演艺术的当下语境
艺术:生活的陌生化
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
现代艺术的“非人”批判
对后现代“行为艺术”及其话语的批评——兼与朱青生博士商榷
论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
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
论艺术与经济
艺术营销·艺术组织·艺术创新
简论艺术市场的需求特点
华夏汉文化圈与亚美洲远古艺术钩沉
先秦诸子哲学与中国艺术思想
论中国艺术形式的泛音乐倾向
略论考古出土艺术品在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中的作用
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围——从艺术学角度看我国新时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
论艺术与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感性科技的艺术学思考
计算机艺术浅谈
在线艺术对网络的反思
第三编 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审美教育
关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论我国早期的艺术学研究
论滕固构建艺术学科的思想
岑家梧与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艺术与艺术学的跨出边界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兼涉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新起点
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断
艺术学:莫后退——论艺术学研究的学科构架
从所“非”看艺术学之所“是”——艺术学学科性质析疑
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的再思考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东晋士族的艺术教育
论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
文艺美学应可为——胡经之先生访谈录
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的设想——凌继尧先生访谈录
2006“全球化视野中的艺术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2007“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在时代大潮中推进艺术学的发展——第四届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年会综述
后记
中国美学站起来
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思想的演进
伪狄奥尼修斯的美学思想及对中世纪艺术的影响
威廉·荷加斯的形式美学思想剖析
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
美的本质新论
“兴”与艺象表达
“势”论研究
盛唐美学精神
王国维“古雅”说新论
苏格拉底论美和艺术
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学的理论思考
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
论文人艺术活动和民间艺术审美倾向的差异
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
艺术伦理学与美学诸论
关于艺术美学建立的初步思考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美学翻译家朱光潜论
第二编 艺术:理论与应用
沦落与辉煌:一种艺术的反比效应
论不同艺术形式元素的组合创新
“纯艺术”:理解“艺术”概念之限定性与开放性特征的一种途径
论浪漫型艺术的现代转型
艺术起源“动因论”质疑
艺术的起源:对反观的自由的追求
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命题新解
艺术形式:线条、动作、声音
艺术情境创造:隐与显动与静——艺术辩证法之一
叙事与节奏:奇正张弛起伏——艺术辩证法之一
艺术与混合现实
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
数字艺术:主体自由的契机与陷阱
“山水”、“风景”与中西艺术比较
黑格尔与当代艺术命运
论黑格尔“艺术的和解”
论席勒的“审美假象”——兼谈艺术的本质问题
艺术的“重心”——从克莱斯特的《论木偶戏》讲起
论民俗表演艺术的当下语境
艺术:生活的陌生化
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
现代艺术的“非人”批判
对后现代“行为艺术”及其话语的批评——兼与朱青生博士商榷
论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
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
论艺术与经济
艺术营销·艺术组织·艺术创新
简论艺术市场的需求特点
华夏汉文化圈与亚美洲远古艺术钩沉
先秦诸子哲学与中国艺术思想
论中国艺术形式的泛音乐倾向
略论考古出土艺术品在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中的作用
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围——从艺术学角度看我国新时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
论艺术与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感性科技的艺术学思考
计算机艺术浅谈
在线艺术对网络的反思
第三编 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审美教育
关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论我国早期的艺术学研究
论滕固构建艺术学科的思想
岑家梧与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艺术与艺术学的跨出边界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兼涉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新起点
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断
艺术学:莫后退——论艺术学研究的学科构架
从所“非”看艺术学之所“是”——艺术学学科性质析疑
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的再思考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东晋士族的艺术教育
论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
文艺美学应可为——胡经之先生访谈录
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的设想——凌继尧先生访谈录
2006“全球化视野中的艺术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2007“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在时代大潮中推进艺术学的发展——第四届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年会综述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