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道教一本通:获得今生圆满的千年秘径(图文精华版)
作者:石桥青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01
ISBN:9787561348130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说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提道教,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源于黄帝和老子,但要说到其正式创立,还是从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开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源于中国文化,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教吸收道家老子的哲学观和宇宙观,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哲学思想;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历朝初期的主要治国纲领;道教中的清静寡欲和返朴归真的思想,成为历朝历代无数士大夫和文人志士的精神归宿;道教中的神仙信仰和纷杂的神仙体系,对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然主义审美观的形成影响尤深;道教中民俗神崇拜活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水乳交融;道教中的行气、存神、导引、内丹、房中等养生方术是中国医学和人体科学中最精华的部分……总之,道教文化已经深入中国文化中的方方面面。为了弘扬道教文化,让其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有益于人们的生活,《道教一本通》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谓一册在手,尽览道教千年精华。
作者简介
暂缺《道教一本通:获得今生圆满的千年秘径(图文精华版)》作者简介
目录
编者序: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教 4~5
第一章道可道:道教产生前的那些事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呢?又怎样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呢?要理清这些,就先要从道教产生前的那些零散的文化信息,即以老庄学说为宗的道家文化讲起,正是道家学说构成了道教文化的“灵魂”,并深深影响着后世道教的一切。
1 “道”从何处来:世界最初的原点/16
2“道”的诠释者:老子和庄子/19
神秘的道教始祖老子/19一生只为“逍遥游”的庄子/28
3道教前传:三大源头/35
原始的鬼神崇拜/35“长生不死”的方仙信仰/40准宗教理论的黄老学说/48
第二章 非常道:道教走过的千年历程
道教,作为我国固有的宗教,自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起,至今已绵延上千年之久。其集大成于老子,道尊而贵德,奉天而行道,利物而济人,并以此而抵达一个犹若世外桃源般“天人合一”的全真境界。那么,如此极妙的道教到底是怎样的呢?有关它的历程、它的派别、它的产物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的章节将逐一进行解析。
1随世而变:道教源流史/56
“道教教主”张道陵开启道教之门/56“天公将军”张角创立太平道/57
葛氏仙翁营造的神仙道教/59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63
帝王成就的“道教盛世”/69北宋舞台上演的道教“高潮”/78
道教史上的“大分裂”/83道教由明清步入衰落/86
2有教必有派:和而不同的宗派/90
纷繁的道教宗派源流/90道教本质上只有两派/93
道派正根天师道/97掀起“黄巾起义”的太平道/99
由士族开创的上清派/100确立“三清”体系的灵宝派/103
“活死人”创立的全真道/103崇奉“太一神”的太一道/106
以《道德经》立派的真大道/107统领三山符箓的正一道/108
重视心性修炼的净明道/110因武术而闻名天下的武当派/112
3承载千年道教之精华:无所不包的道经典籍/114
寥若晨星的道经/114道经的“航空母舰”《道藏》/118
不可不看的道教圣典《道德经》/121道家亚圣著述的《南华真经》/123
最早问世的道经《太平经》/125天师道的重要秘典《老子想尔注》/126
“丹经之王”《周易参同契》/128炼养家的指引《黄庭经》/130
上清派第一经《上清真经》/132道教首经《度人经》/134
记载道教召神驱鬼的《三皇经》/135修道第一真经《阴符经》/136
抵达“清静无为”的上乘经典《清净经》/138讲述玉皇大帝故事的《玉皇经》/139道教徒早晚必诵的《心印妙经》/142
第三章 演“道”为玄:难以说清的众妙之门
在悠久的道教历史中,道教教义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有着绵密的关联,并早已根植于中华沃土之中。它以“道”和“德”为核心,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此而衍生出一个这样精妙的义理: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直至最后回归自然。
1道教精神本原:奥秘深浓的教义/146
道教精神的生命追求/146道教精神的和谐本原/148
2不可言说的奥秘:“道”和“德”/149
道德本一体/149尊道贵德是修道的根本/153
仙道贵生的生命认识/154清静寡欲的修炼心境/156
自然无为的处世法则/157柔弱不争的生存之道/158
天道承负的善恶报应观/159
3“道”之衍化:形而上的神秘气场/163
万物归根的大道—无极/163天地万物的本原—太极/166
道化万物的三洞宗元/167
4“道”之升华:人道合一的最高境界/169
返朴归真的修行目标 /169得道合真的道化 /171
我命在我不在天/173
第四章 “道”中自是有烟霞:兼容并包的神仙们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因其所具有的神性之特质,而决定了其道性的神化性,再加上道教的终极追求是“长生久视、羽化登仙”,所以,道教自起源伊始,就有了神仙信仰这个概念。不过,这神仙信仰是建立在“道”的意义上的。所以,道教之中所存在的诸神,无论职能如何,都是“道”之人格化象征的一种存在,为修道之人的偶像和榜样。
1“道”的人格化象征:道教神仙谱系/178
道教神仙的来源/178神仙信仰的文化内涵/181
道教中的各色神仙/188
2自然无为的精神象征:度化众生的天尊诸神/194
最高尊神三清教主/194主宰天地万物的四御/200
执掌人间福禄寿的三星/207道教最早的神仙团体三官大帝/212
女神至尊西王母/214浪漫而温柔的女神嫦娥/217
3“尊道贵德”的象征:世间众生的护法神/220
由人到神的关圣帝君/220天宫第一战神二郎神/224
道教护法神代表王灵官/229智慧女神斗姆元君/232
从战神到和平使者的太白金星/234文人的保护神文昌帝君/236
天界护法神将之首真武大帝/239各镇一方的五岳大帝/243
4自由人生的象征:给予众生以指引的地仙/247
抛却臭皮囊的铁拐李/247兵败巧成仙人的钟离权/250
倒骑毛驴的张果老/252放浪形骸的吕洞宾/254
出水芙蓉般的何仙姑/258诗意盎然的韩湘子/260
游戏人间的浪子蓝采和/263宋朝天子的小舅子曹国舅/265
第五章 皈依入道:踏上“人道合一”的修行路
如何通往道教之门、踏上“人道合一”的修行之路呢?这就要从道教科仪、炼养方术及法术方面着手。道教科仪内容复杂,小到日常称谓,大到出入行走,皆有一定仪范,是为道士修行生活的标准。道教炼养方技,作为道的意义的象征性表现,是为道家修行之人“羽化登仙”的捷径。道教法术,在巫术基础上产生,为道士幻想以道的能量来帮助人们趋吉辟凶、得道成仙的功法,是道家按神的意旨修行的一种方式。
1走进道观:看道士的修行生活/270
为神而舞的科仪/270不可为的戒律/272
早晚必修课/274道士的资格考试/276向神致敬的礼仪/276
道士身份的象征/279道士的称谓/281道士演绎的“折子戏”/282
道士的饮食禁忌/298
2与道相合:修炼长生的独门秘术/301
无术不成道/301长生不死的服食术/302
长生久视的辟谷术/305长生成仙的外丹术/309
修炼形体的导引术/316调动能量之源的行气术/326
抵达长寿的炼神术/329抵达“天人合一”之境的内丹术/334
3沟通人神:驱神的神秘法术/345
何谓“法术”/345手脚并用的掐诀和步罡/347
神灵的符箓和咒语/352道教的集大成法术雷法/360
预知祸福吉凶的占验术/362
第六章 丰盈的“道”之意象:殊妙的神仙境界
在浩瀚的“道”之世界中,既然有神仙的存在,那必然会有神仙居住之处所。神仙们,或居于上之虚幻莫测的天宫,或居于下之虚无缥缈的洞天福地、名山大川、人间宫观,更还有阴森恐怖的地狱。这些神仙们的处所,不仅是神仙的乐园,更是修道之人和世俗之人向往和追求的胜境。
1神仙境界:天上人间的殊妙之地/372
2天界:神仙们的乐园/375
中国人心目中的九天/375犹若天梯的三十二天/376
高处不胜寒的三清天和大罗天/380
3仙山:飘渺的人间仙境/383
神话中的第一仙山昆仑山/383最负盛名的蓬莱三神山/386
上清摹本的方诸山/388
4洞天福地:凡人皆可靠近的仙境/390
洞天福地的源流/390道家方士修炼的洞天仙境/392
道家得道之仙境福地/395
5道教名山:凡人皆可进入的神圣仙境/398
天下道教的中心王屋山/398张天师修炼过的青城山/400
南粤道教的绵延罗浮山/401江东道教之圣地茅山/403
“三山符箓”之首龙虎山/403真武的信仰之地武当山/405
6地狱:惩戒罪恶的虚拟仙境/407
道教地狱的由来/407收容一般鬼魂的泰山地狱/410
管理和考校鬼魂的总部酆都地狱/411
7宫观圣迹:人间的“天宫”/414
“宫观”有别/414宫观的神仙意象/415
宫观的基本构造/416名观至今香火盛/418
第七章 “道”在人世间:风味殊异的道教文化
道教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形态,在它的影响下,无论是神怪小说,还是造像艺术,抑或者诗词歌赋,都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此外,道教文化还深入到民间风俗之中,从而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婚姻、生子、祝寿等人生大事,还是庙会、斋醮等生活俗事,都烙有了道教的影子。
1实践“道”之轨迹:殊妙的道家情怀/422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422虔诚的道徒王羲之/426
一心归隐的“山中宰相”陶弘景/428五岳寻仙不辞远的诗仙李白/430
学道炼丹的大文豪苏东坡/432
2营造“道”之意境:飘逸的道教艺术/435
多姿多彩的道教造像/435惟妙惟肖的道教壁画/436
优美悦耳的道教音乐/439“天人合一”的茶道/442
3抒写“道”之情怀:绮丽的道教文学/448
道教绮丽的想象/448荡然着仙灵之气的道诗/452
耐人寻味的道教词/461启情悟道的道情/467
4循着“道”的脚步:现世静好的道教民俗/472
道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472道教影响下的婚庆民俗/473
道教影响下的寿庆民俗/475道教影响下的生育民俗/478
5“道”的绵延:繁衍着的俗神信仰/479
求财旺富的财神崇拜/479驱邪避鬼的门神崇拜/482
祈愿平安的土地崇拜/483惩恶护邦的城隍崇拜/485
祈福避祸的灶神崇拜/488祈辨善恶的雷公崇拜/492
第一章道可道:道教产生前的那些事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呢?又怎样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呢?要理清这些,就先要从道教产生前的那些零散的文化信息,即以老庄学说为宗的道家文化讲起,正是道家学说构成了道教文化的“灵魂”,并深深影响着后世道教的一切。
1 “道”从何处来:世界最初的原点/16
2“道”的诠释者:老子和庄子/19
神秘的道教始祖老子/19一生只为“逍遥游”的庄子/28
3道教前传:三大源头/35
原始的鬼神崇拜/35“长生不死”的方仙信仰/40准宗教理论的黄老学说/48
第二章 非常道:道教走过的千年历程
道教,作为我国固有的宗教,自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起,至今已绵延上千年之久。其集大成于老子,道尊而贵德,奉天而行道,利物而济人,并以此而抵达一个犹若世外桃源般“天人合一”的全真境界。那么,如此极妙的道教到底是怎样的呢?有关它的历程、它的派别、它的产物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的章节将逐一进行解析。
1随世而变:道教源流史/56
“道教教主”张道陵开启道教之门/56“天公将军”张角创立太平道/57
葛氏仙翁营造的神仙道教/59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63
帝王成就的“道教盛世”/69北宋舞台上演的道教“高潮”/78
道教史上的“大分裂”/83道教由明清步入衰落/86
2有教必有派:和而不同的宗派/90
纷繁的道教宗派源流/90道教本质上只有两派/93
道派正根天师道/97掀起“黄巾起义”的太平道/99
由士族开创的上清派/100确立“三清”体系的灵宝派/103
“活死人”创立的全真道/103崇奉“太一神”的太一道/106
以《道德经》立派的真大道/107统领三山符箓的正一道/108
重视心性修炼的净明道/110因武术而闻名天下的武当派/112
3承载千年道教之精华:无所不包的道经典籍/114
寥若晨星的道经/114道经的“航空母舰”《道藏》/118
不可不看的道教圣典《道德经》/121道家亚圣著述的《南华真经》/123
最早问世的道经《太平经》/125天师道的重要秘典《老子想尔注》/126
“丹经之王”《周易参同契》/128炼养家的指引《黄庭经》/130
上清派第一经《上清真经》/132道教首经《度人经》/134
记载道教召神驱鬼的《三皇经》/135修道第一真经《阴符经》/136
抵达“清静无为”的上乘经典《清净经》/138讲述玉皇大帝故事的《玉皇经》/139道教徒早晚必诵的《心印妙经》/142
第三章 演“道”为玄:难以说清的众妙之门
在悠久的道教历史中,道教教义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有着绵密的关联,并早已根植于中华沃土之中。它以“道”和“德”为核心,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此而衍生出一个这样精妙的义理: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直至最后回归自然。
1道教精神本原:奥秘深浓的教义/146
道教精神的生命追求/146道教精神的和谐本原/148
2不可言说的奥秘:“道”和“德”/149
道德本一体/149尊道贵德是修道的根本/153
仙道贵生的生命认识/154清静寡欲的修炼心境/156
自然无为的处世法则/157柔弱不争的生存之道/158
天道承负的善恶报应观/159
3“道”之衍化:形而上的神秘气场/163
万物归根的大道—无极/163天地万物的本原—太极/166
道化万物的三洞宗元/167
4“道”之升华:人道合一的最高境界/169
返朴归真的修行目标 /169得道合真的道化 /171
我命在我不在天/173
第四章 “道”中自是有烟霞:兼容并包的神仙们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因其所具有的神性之特质,而决定了其道性的神化性,再加上道教的终极追求是“长生久视、羽化登仙”,所以,道教自起源伊始,就有了神仙信仰这个概念。不过,这神仙信仰是建立在“道”的意义上的。所以,道教之中所存在的诸神,无论职能如何,都是“道”之人格化象征的一种存在,为修道之人的偶像和榜样。
1“道”的人格化象征:道教神仙谱系/178
道教神仙的来源/178神仙信仰的文化内涵/181
道教中的各色神仙/188
2自然无为的精神象征:度化众生的天尊诸神/194
最高尊神三清教主/194主宰天地万物的四御/200
执掌人间福禄寿的三星/207道教最早的神仙团体三官大帝/212
女神至尊西王母/214浪漫而温柔的女神嫦娥/217
3“尊道贵德”的象征:世间众生的护法神/220
由人到神的关圣帝君/220天宫第一战神二郎神/224
道教护法神代表王灵官/229智慧女神斗姆元君/232
从战神到和平使者的太白金星/234文人的保护神文昌帝君/236
天界护法神将之首真武大帝/239各镇一方的五岳大帝/243
4自由人生的象征:给予众生以指引的地仙/247
抛却臭皮囊的铁拐李/247兵败巧成仙人的钟离权/250
倒骑毛驴的张果老/252放浪形骸的吕洞宾/254
出水芙蓉般的何仙姑/258诗意盎然的韩湘子/260
游戏人间的浪子蓝采和/263宋朝天子的小舅子曹国舅/265
第五章 皈依入道:踏上“人道合一”的修行路
如何通往道教之门、踏上“人道合一”的修行之路呢?这就要从道教科仪、炼养方术及法术方面着手。道教科仪内容复杂,小到日常称谓,大到出入行走,皆有一定仪范,是为道士修行生活的标准。道教炼养方技,作为道的意义的象征性表现,是为道家修行之人“羽化登仙”的捷径。道教法术,在巫术基础上产生,为道士幻想以道的能量来帮助人们趋吉辟凶、得道成仙的功法,是道家按神的意旨修行的一种方式。
1走进道观:看道士的修行生活/270
为神而舞的科仪/270不可为的戒律/272
早晚必修课/274道士的资格考试/276向神致敬的礼仪/276
道士身份的象征/279道士的称谓/281道士演绎的“折子戏”/282
道士的饮食禁忌/298
2与道相合:修炼长生的独门秘术/301
无术不成道/301长生不死的服食术/302
长生久视的辟谷术/305长生成仙的外丹术/309
修炼形体的导引术/316调动能量之源的行气术/326
抵达长寿的炼神术/329抵达“天人合一”之境的内丹术/334
3沟通人神:驱神的神秘法术/345
何谓“法术”/345手脚并用的掐诀和步罡/347
神灵的符箓和咒语/352道教的集大成法术雷法/360
预知祸福吉凶的占验术/362
第六章 丰盈的“道”之意象:殊妙的神仙境界
在浩瀚的“道”之世界中,既然有神仙的存在,那必然会有神仙居住之处所。神仙们,或居于上之虚幻莫测的天宫,或居于下之虚无缥缈的洞天福地、名山大川、人间宫观,更还有阴森恐怖的地狱。这些神仙们的处所,不仅是神仙的乐园,更是修道之人和世俗之人向往和追求的胜境。
1神仙境界:天上人间的殊妙之地/372
2天界:神仙们的乐园/375
中国人心目中的九天/375犹若天梯的三十二天/376
高处不胜寒的三清天和大罗天/380
3仙山:飘渺的人间仙境/383
神话中的第一仙山昆仑山/383最负盛名的蓬莱三神山/386
上清摹本的方诸山/388
4洞天福地:凡人皆可靠近的仙境/390
洞天福地的源流/390道家方士修炼的洞天仙境/392
道家得道之仙境福地/395
5道教名山:凡人皆可进入的神圣仙境/398
天下道教的中心王屋山/398张天师修炼过的青城山/400
南粤道教的绵延罗浮山/401江东道教之圣地茅山/403
“三山符箓”之首龙虎山/403真武的信仰之地武当山/405
6地狱:惩戒罪恶的虚拟仙境/407
道教地狱的由来/407收容一般鬼魂的泰山地狱/410
管理和考校鬼魂的总部酆都地狱/411
7宫观圣迹:人间的“天宫”/414
“宫观”有别/414宫观的神仙意象/415
宫观的基本构造/416名观至今香火盛/418
第七章 “道”在人世间:风味殊异的道教文化
道教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形态,在它的影响下,无论是神怪小说,还是造像艺术,抑或者诗词歌赋,都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此外,道教文化还深入到民间风俗之中,从而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婚姻、生子、祝寿等人生大事,还是庙会、斋醮等生活俗事,都烙有了道教的影子。
1实践“道”之轨迹:殊妙的道家情怀/422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422虔诚的道徒王羲之/426
一心归隐的“山中宰相”陶弘景/428五岳寻仙不辞远的诗仙李白/430
学道炼丹的大文豪苏东坡/432
2营造“道”之意境:飘逸的道教艺术/435
多姿多彩的道教造像/435惟妙惟肖的道教壁画/436
优美悦耳的道教音乐/439“天人合一”的茶道/442
3抒写“道”之情怀:绮丽的道教文学/448
道教绮丽的想象/448荡然着仙灵之气的道诗/452
耐人寻味的道教词/461启情悟道的道情/467
4循着“道”的脚步:现世静好的道教民俗/472
道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472道教影响下的婚庆民俗/473
道教影响下的寿庆民俗/475道教影响下的生育民俗/478
5“道”的绵延:繁衍着的俗神信仰/479
求财旺富的财神崇拜/479驱邪避鬼的门神崇拜/482
祈愿平安的土地崇拜/483惩恶护邦的城隍崇拜/485
祈福避祸的灶神崇拜/488祈辨善恶的雷公崇拜/49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