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作者:(日)小泉英明 著,陈琳 译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01

ISBN:9787040284645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会问:不能让孩子看电视吗?婴儿一定要学爬吗?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吗?电脑游戏的问题出在哪里?与植物人也能交流吗?如何预防老年痴呆?你一定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理论依据,《脑科学与教育入门》就是要告诉你目前脑科学最尖端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在早期教育、儿童发育、延缓衰老、脑疾康复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
  小泉英明,194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83年以来在日本日立公司成功开发各种类型的核磁共振仪,1995年发明测试大脑活动的光导脑地图仪,现任日立公司独立理事。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组长。主要著作:《未来展望:环境·脑·教育科学》,《培育·学习·治疗——臃圈鉴21》,《环境和脑的相互作用》等。200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陈琳,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9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副研究员。贾志勇,1952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197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贯穿一生的脑发育——从近期的话题说起
不能让孩子看电视吗
睡眠节律形成的临界期
婴儿爬行的重要性
训练的必要性
欲望与大脑旧皮质的关系
为什么英语难学
双语环境容易导致一知半解
人生80年时代的到来
大脑和头部体操
通过学习疗法得到恢复的痴呆症患者——车站站长先生
烹饪能使大脑额叶活跃
“工作记忆”的重要性
脑损伤后两个月是康复的关键期
神经细胞的数量一生不变?
脊髓再生的可能性
第二章 婴儿的脑发育——遗传与环境的界线
温度决定性别的事例
生物的临界期是否可以延伸到人类
“烙印现象”只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
看不见横线的猫
神经区域的形成就像“抢地游戏”
幼儿戴眼罩会造成弱视
精神学习有没有临界期
奇迹般康复的脑瘫患儿
如何活用护工积累的知识经验
韵律学习从胎儿开始
“大脑开发”的概念
“大脑开发”概念的起源
护工的经验
被神话了的三岁前教育
为开发核磁共振扫描仪所付出的辛苦
用光导脑地图仪探测人的“心灵”
第三章 “脑科学与教育”课题
“学习与教育”的新定义
卡特发现鸟类的“教育”行为
“十姐妹鸟”的“文化传承”
“教育”是人类的最大发明之一
鸟类“教育”行为的秘密在于脑
从生到死的“学习”与“教育”
老年症呆症的预防
对非常重要的“髓鞘化”过程的解释
信息传递的担当者
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会阻碍脑神经回路的构建
追踪调查的研究结果将改变教科书内容
脑研究不能只看脖子以上的部位
第四章 身体性与现代生活问题
身体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
婴儿脑的髓鞘化
胎内的认知
创造自己的外界
感官总动员
通过实际体验来认知世界
实际体验能够使人理解艺术
在自然中接触不到自然的问题
《杀人》
对媒介评估的必要性
媒介只动用了感官中的视听觉
婴儿与电视的不自然关系
暴力画面的根本问题
电脑游戏在哪里出了问题
大脑不用就会退化
计算机就是开关式操作
第五章 探究潜意识
“潜意识”的并列分散处理
有意识地进行并列分散处理的关键
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有衰退的可能
潜意识测量是关键
弗洛伊德所画神经解剖图
弗洛伊德的野心尝试
《神经心理学》草稿命运多舛
被修改的精神分析模型
意识水平的测量
测量梦中的脑活动
记忆的测量
……
第六章 心理的形态学构想
结束语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