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
作者:崔海英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01
ISBN:9787501791132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之间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凭感情联系起来的一种自发形式的非正式体系。在社会进步与高校建设的带动下,高校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它深刻地影响到大学生教学效果的体现,对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问题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主要对与非正式组织研究相关的理论做一番比较系统的梳理,进而探索性地建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现象分析,最后从人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问题。《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问题的理论认识,有助于促进高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的机制完善和创新,引导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研究,不论在理论梳理、模型构建,还是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现象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以及管理机制探讨等方面,都还只是一种初步的探索,远未达到这一研究领域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笔者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文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不少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崔海英,1976年出生,200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同年七月工作于华东师范大学至今,2008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自2004年始,先后参与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城市化的城乡人口结构差别效应研究》、浦东新区劳动局课题《促进农村劳动力菲农就业研究》、上海市团学工作课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党建课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团学工作课题研究,参与撰写上海市金山区计生委“十一五”规划报告和上海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报告。 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菲正式组织研究的情感社会学理论解析》、《专业组织:辅导员职业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等11篇论文。先后荣获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年会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团学工作课题研究二等奖和三等奖。 2009年9月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辅导员、上海市模范教师,2009年5月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007年1 1月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优秀指导教师”,2005年11月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王淑仙,女,1969年1月生,博士,讲师,长期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曾先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华夏”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金奖、就业工作特别奖、“育师”奖等多项荣誉。在学生管理实践的同时,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承担2007年度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党建研究重点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党建研究规划课题《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及2009年党建研究规划课题《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的研究》等课题4项,并在《思想理论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等。粟蕊蕊,女,1982年12月生,硕士,助教,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校德育与管理方向毕业,并留校工作。论文《上海市高校辅导员从业状态与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调查》获第四届上海市高校辅导员论坛征文比赛二等奖,并多次荣获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年会论文奖励,先后在《思想理论教育》、《上海党史与党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十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存在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忽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重要影响力
第三节 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亟待加强
第四节 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西方管理理论综述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二节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理论综述
第一节 社会网络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二节 社会资本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学者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外学者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国内学者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动态
第三节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人非正式组织现象的研究动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第三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第四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理论模型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群体形成理论
第二节 互动仪式情感理论
第三节 西方管理学视角的人际关系理论
第四节 社会学视角的人际关系网络理论
第五节 系统结构功能理论
第六节 影响力理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建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情感性影响力与非情感性影响力
第二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第三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与高校正式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理论模型演绎之一:非正式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理论模型演绎之二:功能效应的五个象限
第四节 理论模型演绎之三:三十二种功能效应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现象分析
第一节 消极功能乘积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二节 积极功能递加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三节 积极功能乘积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四节 消极功能递减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五节 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抵消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探讨
第一节 认同融入和沟通机制
第二节 自我约束的引导机制
第三节 消极影响的克服机制
第四节 积极影响的强化机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I.中文文献
Ⅱ.References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存在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忽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重要影响力
第三节 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亟待加强
第四节 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西方管理理论综述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二节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理论综述
第一节 社会网络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二节 社会资本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学者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外学者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国内学者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动态
第三节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人非正式组织现象的研究动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第三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第四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理论模型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群体形成理论
第二节 互动仪式情感理论
第三节 西方管理学视角的人际关系理论
第四节 社会学视角的人际关系网络理论
第五节 系统结构功能理论
第六节 影响力理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建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情感性影响力与非情感性影响力
第二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第三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与高校正式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理论模型演绎之一:非正式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理论模型演绎之二:功能效应的五个象限
第四节 理论模型演绎之三:三十二种功能效应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现象分析
第一节 消极功能乘积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二节 积极功能递加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三节 积极功能乘积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四节 消极功能递减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五节 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抵消效应的现象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探讨
第一节 认同融入和沟通机制
第二节 自我约束的引导机制
第三节 消极影响的克服机制
第四节 积极影响的强化机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I.中文文献
Ⅱ.References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