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佛教思想与文化
作者:姚卫群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01
ISBN:9787301156254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佛教思想与文化》是对佛教思想与文化的研究文集。作者就佛教的义理、佛教在中国、佛教与其他思想派别、佛教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书中对佛教的研究立足于印度与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对有关问题的考察-般都追根溯源,使用资料翔实可靠,评述概括客观平实。书中在重点研究佛教思想的同时,还对印度的其他宗教哲学,如婆罗门教或印度教中的哲学思想等作了不少论述,并对佛教与基督教等宗教的思想及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学术性和知识性较强。
作者简介
姚卫群,1954年生于江苏徐州。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道教教研室主任,外国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佛教和东方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赴荷兰、日本、奥地利、英国、法国、德国、印度、美国、蒙古等国学习或访问研究。主要著作有《佛学概论》、《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编译)等书八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前言
(一)佛教的基本义理
初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空”观念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佛教的“涅槃”与“世间”关系观念
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
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佛教中的“心性清净”与“如来藏”思想
佛教中观派的“不生”观念
(二)佛教在中国
《坛经》与般若思想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与般若中观思想
汉文佛教大藏经中的两部“外道”文献
关于玄奘所译的《胜宗十句义论》的年代
古代汉文佛典中的“同词异义”与“异词同义
古代汉文佛典对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
汉译佛典中“心”的主要含义及其在中国佛教中的使用
(三)佛教与其他思想派别
佛教哲学的否定型认识及其与婆罗门教哲学的渊源关系
佛教阿含类经中记述的“六师”思想
从“常”与“无常”观念看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基本教理差异
从《百论》中佛教对“外道”的批驳看中观派的理论特色
《成唯识论》中的唯识空观及其对“外道”的批判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奥义书思想
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奥义书与大乘佛教中相关思想比较
(四)佛教与社会
佛教思想与当今世界的若干问题
佛教思想与当代社会
佛教等宗教派别的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禅宗的“佛法在世间”思想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佛教的人生现象观念
佛教的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
(五)综合
印中伦理思想比较
佛教与基督教的“神”观念比较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
古印度哲学中的“智慧”与“解脱
(一)佛教的基本义理
初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空”观念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佛教的“涅槃”与“世间”关系观念
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
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佛教中的“心性清净”与“如来藏”思想
佛教中观派的“不生”观念
(二)佛教在中国
《坛经》与般若思想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与般若中观思想
汉文佛教大藏经中的两部“外道”文献
关于玄奘所译的《胜宗十句义论》的年代
古代汉文佛典中的“同词异义”与“异词同义
古代汉文佛典对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
汉译佛典中“心”的主要含义及其在中国佛教中的使用
(三)佛教与其他思想派别
佛教哲学的否定型认识及其与婆罗门教哲学的渊源关系
佛教阿含类经中记述的“六师”思想
从“常”与“无常”观念看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基本教理差异
从《百论》中佛教对“外道”的批驳看中观派的理论特色
《成唯识论》中的唯识空观及其对“外道”的批判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奥义书思想
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奥义书与大乘佛教中相关思想比较
(四)佛教与社会
佛教思想与当今世界的若干问题
佛教思想与当代社会
佛教等宗教派别的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禅宗的“佛法在世间”思想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佛教的人生现象观念
佛教的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
(五)综合
印中伦理思想比较
佛教与基督教的“神”观念比较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
古印度哲学中的“智慧”与“解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