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叛逆·困惑·回归
作者:杨晓林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01
ISBN:9787545800852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首次提出了“比较电影研究”这一学科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西方电影和文艺思潮给予新生代导演及其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梳理了中国新生代电影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论述了其主要的美学特色及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在附录部分梳理介绍了100位新生代导演的作品,极具资料价值。
作者简介
杨晓林,陕西宝鸡人,复旦大学影视文学专业博士后,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广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外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西北大学学习并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参与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课题《中国西部电影文化与产业化研究》,在《电影艺术》等国家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参与译著有《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主持上海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中日美动画编剧艺术比较研究》,主持上海市教委课题《DV数码电影制作技术与市场化研究——以新生代电影为例》。参与创作和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生命诺言》、《李白之梦断长安》及30集大型历史电视剧本《千古第一道》等。研究方向主要为动画理论,中日美动画史,影视批评,并从事影视剧本和动画剧本的创作。
目录
序一 比较电影研究理论设想的一个实践
序二 更新研究方法,拓展学术疆域
序三 为中国电影研究开创出新的思维空间
综论研究述评:新生代电影二十年
一 名正则言顺:关于新生代电影的命名
二 研究现状一:关于题材、美学特征及取得的成就
三 研究现状二: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及对象
第一节方法的移植和转化:从比较文学到比较电影
一 国别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历史必然性
二 与生俱来:比较电影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三 比较电影:学科界定和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中外电影交流史: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的对象
一 影响源单纯明晰:第一代到第五代电影与欧关电影的关系
二 影响源多元混杂:新生代电影与欧美电影关系
三 新生代电影与国外有可比性的电影对照表
第三节 西风东渐:西方电影对新生代导演的影响
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中国传人:王超、李杨、张猛等
二 法国新浪潮和新好莱坞电影之中国弄潮儿:姜文、贾樟柯、张元等
三 非理性现代派电影的推崇者:章明、何建军、娄烨等
四 新巴洛克派及后现代电影的回响:李欣、高晓松、宁浩、王光利、曹保平等
五 回归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异曲同声:张杨、马俪文、俞钟、施润玖、张一白等
第二章 新生代电影接受西方电影原因分析
第一节 穿行在历史的大峡谷中:政治经济环境
一 政治环境的变化:新电影必不可少的触媒
二 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电影滋生的土壤和基础
第二节 精神源泉: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一 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和精神信仰的失落
二 “他人就是地狱”: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 “穷则思变”:电影发展状况方面的原因
一 理论界和从业人员:不满缺乏现实感的电影
二 新纪录片运动:直面当下现实生活
三 青年观众群:“读图一代”的叛逆性需求
第三章 “世界电影”:新生代电影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表现边缘人生,关注弱势群体
一 叛逆人生电影:青春叛逆与长大成人
二 困惑人生电影:中年困惑和小资迷茫
三 穷困人生电影:贫民纪事和现实批判
四 另类人生电影:同性之恋与颠覆伦常
第二节 深度反思与批判,凸现复杂的人性
一 精神病态报告:反思和批判社会人生
二 幽暗意识:黑色电影风格
三 还生活本真:凸现复杂的人性
四 常规之变:《我和爸爸》中另类父亲形象读解
第三节 美学表达方式:倡导纪实
一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西方的纪实美学原则
二 “等于生活”:新生代电影的纪实性关学风格
第四节 回归主流与游戏狂欢
一 亮丽人生电影:回归传统好莱坞电影
二 拜金时代的精神救赎:路学长电影解读
三 游戏人生电影:寓深刻于荒诞
第四章 同质异构:新生代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差异
第一节 二战后与转型期:时代之异
一 内容之异:“此岸”之痛与“彼岸”之思-
二 形式之异:现代主义之思与后现代表达
第二节 反承戏剧美学与“影戏观”:电影观念之异
一 西方戏剧电影关学观念之流变
二 中国电影“影戏观”之流变
三 同中之异:贫困人生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三节“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之异
一 中和与对立:和解主题的不同表达
二 个人与群体:个性化和伦理化要求的同曲异奏
三 大团圆与生离死别:结局殊异
结语:叛逆传统的世界性品格:新生代电影的电影史意义
第一节“一代有一代之电影”:对第五代电影的叛逆及意义
第二节 直面现实,关注审美现代性: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附录一 新纪录片运动代表作品(1990-)
附录二 100位新生代导演作品及获奖情况介绍(1990-2009)
参考文献
后记一 把旗子插上那块高地
后记二 最好的电影理论应是简单的
序二 更新研究方法,拓展学术疆域
序三 为中国电影研究开创出新的思维空间
综论研究述评:新生代电影二十年
一 名正则言顺:关于新生代电影的命名
二 研究现状一:关于题材、美学特征及取得的成就
三 研究现状二: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及对象
第一节方法的移植和转化:从比较文学到比较电影
一 国别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历史必然性
二 与生俱来:比较电影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三 比较电影:学科界定和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中外电影交流史: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的对象
一 影响源单纯明晰:第一代到第五代电影与欧关电影的关系
二 影响源多元混杂:新生代电影与欧美电影关系
三 新生代电影与国外有可比性的电影对照表
第三节 西风东渐:西方电影对新生代导演的影响
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中国传人:王超、李杨、张猛等
二 法国新浪潮和新好莱坞电影之中国弄潮儿:姜文、贾樟柯、张元等
三 非理性现代派电影的推崇者:章明、何建军、娄烨等
四 新巴洛克派及后现代电影的回响:李欣、高晓松、宁浩、王光利、曹保平等
五 回归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异曲同声:张杨、马俪文、俞钟、施润玖、张一白等
第二章 新生代电影接受西方电影原因分析
第一节 穿行在历史的大峡谷中:政治经济环境
一 政治环境的变化:新电影必不可少的触媒
二 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电影滋生的土壤和基础
第二节 精神源泉: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一 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和精神信仰的失落
二 “他人就是地狱”: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 “穷则思变”:电影发展状况方面的原因
一 理论界和从业人员:不满缺乏现实感的电影
二 新纪录片运动:直面当下现实生活
三 青年观众群:“读图一代”的叛逆性需求
第三章 “世界电影”:新生代电影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表现边缘人生,关注弱势群体
一 叛逆人生电影:青春叛逆与长大成人
二 困惑人生电影:中年困惑和小资迷茫
三 穷困人生电影:贫民纪事和现实批判
四 另类人生电影:同性之恋与颠覆伦常
第二节 深度反思与批判,凸现复杂的人性
一 精神病态报告:反思和批判社会人生
二 幽暗意识:黑色电影风格
三 还生活本真:凸现复杂的人性
四 常规之变:《我和爸爸》中另类父亲形象读解
第三节 美学表达方式:倡导纪实
一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西方的纪实美学原则
二 “等于生活”:新生代电影的纪实性关学风格
第四节 回归主流与游戏狂欢
一 亮丽人生电影:回归传统好莱坞电影
二 拜金时代的精神救赎:路学长电影解读
三 游戏人生电影:寓深刻于荒诞
第四章 同质异构:新生代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差异
第一节 二战后与转型期:时代之异
一 内容之异:“此岸”之痛与“彼岸”之思-
二 形式之异:现代主义之思与后现代表达
第二节 反承戏剧美学与“影戏观”:电影观念之异
一 西方戏剧电影关学观念之流变
二 中国电影“影戏观”之流变
三 同中之异:贫困人生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三节“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之异
一 中和与对立:和解主题的不同表达
二 个人与群体:个性化和伦理化要求的同曲异奏
三 大团圆与生离死别:结局殊异
结语:叛逆传统的世界性品格:新生代电影的电影史意义
第一节“一代有一代之电影”:对第五代电影的叛逆及意义
第二节 直面现实,关注审美现代性: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附录一 新纪录片运动代表作品(1990-)
附录二 100位新生代导演作品及获奖情况介绍(1990-2009)
参考文献
后记一 把旗子插上那块高地
后记二 最好的电影理论应是简单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