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为平民教育奉献终生的晏阳初任炜华 著暂缺简介...
-
段力佩的育才之道张烨琳 著在江苏省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被誉为江东福地、水乡名城,它就是段力佩的故乡——金坛,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教昌明、名贤辈出。唐代大诗人储光曦,明代名医王肯堂,清代政治家于敏中,到近代涌现的数学巨匠华罗庚等,再到现代教育家段力佩,金坛不愧是人杰地灵!
-
手绘三毛的一生画眉 著打马过红尘,三毛(1943-1991)展现的世界,无论远方的,还是内在的,都令人迷醉又折服。她用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瑰丽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她的成长与局限:灰色的童年,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 更翔实的资料,更别致的视角,更懂得的作者。 图画灵秀,文字灵透,艺术品般的手绘传记,诉尽三毛一生悲欣。
-
手绘张爱玲的一生画眉 著作为中国文坛为数不多的当得起“天才”名分的作家之一,张爱玲(1920-1995)一生著作丰富。她的人生经历也令无数读者感叹追寻:念私校,出国留学,精益英文,年少成名,甩脱PUA渣男,逃离原生问题家庭,以精英身份移民,恋爱异国大叔,与社交恐惧握手言和,坦然独居,悄然整容……更翔实的资料,更别致的视角,更懂得的作者。图画灵秀,文字灵透,艺术品般的手绘传记,诉尽张爱玲一生悲欣。
-
水流云在张珑 著本书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嫡孙女张珑先生的同名回忆录《水流云在》的增订本。作者以其特殊的身份背景和人生经历,通过细致入微而又极具穿透力的观察,通篇用平和、沉静、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自己从民国到共和国的近代风雨激荡中起伏跌宕的长达九十年的人生经历。全书从她的家庭背景说起,出生在上海极司非而路40号的深宅大院,见证了张元济先生盛年最舒心的出版家岁月;较长时,在江西九江庐山牯岭中路118号A、和上海上方花园24号的童年往事和家庭生活;在上海中西女中、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求学生涯。参加工作后,先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后随丈夫下放焦作附近的秦屯干校,又辗转赴湘西黔阳山区重执教鞭;1973年调回北京,从事建筑情报编译和研究工作;改革开放后,在建设部建研院创办我国第一部英文建筑杂志《中国建筑》并担任主编。本书也记载了1994年后读书、写作、旅游以及与丈夫携手与病魔搏斗的退休生活。这是一本世如棋局时代的个人记忆,书中所忆,并没有惊天的波澜,也没有过多的悲悯和怨怼,大量都是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生活、工作和游历的细节。哪怕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没有放过。是以个人化的视角为她所亲历的这个时代作了细腻、感性的见证式忆述。作者拥有独特的人生体验,从其普通而又不凡的个人生命史可以窥见到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变动不居的社会和时代的缩影。他们奉献于时代,奉献于国家,同时也写下了一部个人的命运交响。
-
情动方圆走天下樊小庆 著《情动方圆走天下:“草根”围棋人王振华传奇》讲述了在20世纪80年代,湖北鄂州的一个文化宫工作者王振华,创办《围棋报》,并坚守至今的故事。全书以《围棋报》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一张小小的报纸折射了围棋在20世纪80年代时代背景下的波澜起伏的画卷。在办好围棋报的同时,王振华积极推动围棋普及视野,利用这个平台,创下了世界围棋等诸多首位。如在由他倡议并发起且影响深远的全国围棋育苗工程,更是让围棋这一国粹加速得到普及推广。总之,《情动方圆走天下:“草根”围棋人王振华传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发生在围棋界、新闻出版界、企业界等与传主有关的行业一定的变化。
-
张爱玲夏木 著张爱玲,1920年生于上海,她是民国一代才女,更被世人称为“传奇”,时至今日,她的文学才能和感情生活话题热度仍不曾消退。本书全面细致地描写了张爱玲的传奇一生,涵盖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师生情,全方位带你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让你对她有一个更真实更透彻的了解。也许你以前不喜欢她,但是请不要误解她。 今年正值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书纪念张爱玲为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本书视角清晰,从张爱玲的作品中窥见她日常琐碎的生活场景,探究她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内容真实准确、自然清新,没有过多抒情和自我主观的定性,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张爱玲。
-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蒋纯焦 著《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薪火书系》以陶行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叙述,客观全面评价,不有意拔高教育家的贡献,注重教育家闪光点的挖掘和传播,是教育家历史画卷现代版的呈现。书系成规模、系统化,学术性和可读性强,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非常适合各中小学图书室和大学图书馆选择配置。
-
兴学先声冯济川孟绵中 著他甲午中举,不恋仕途,一生以兴学为己任,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投身于兴学育人事业中,是清末民初中央教育会山西议员;他站在时代前沿,注重人才培养,上下奔波,游说当局,促成了山西首批公派学子出国留学的先例;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主张废科举、兴新学,创办多所学堂,开启了现代基础教育的先河,被誉为“山西兴学之先声”;他弘扬国学,藏书万卷,勤于笔耕,著作等身,仅教育丛书著述就达15种26卷之多;他顺从民意,为保我国矿产资源,与缙绅共同创办保晋矿务公司,筹巨资从英国人手中赎回矿权;他身处乱世,忧国忧民,仗义执言,多次上书,期盼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然而,直到他瞑目的那一天,也未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他就是三晋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著述家和社会活动家冯济川。冯济川(1859-1928),字更生、秋航,自号石像山人,孝义市兑镇石像村人。清末民初三晋杰出的教育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山西省著名的藏书家、著述家之一。幼时聪颖好学,15岁父殇,“尊母教读书兼理农商”,后就学于汾阳西河书院和省城晋阳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中举。冯济川一生以兴学为己任,认为“欲振兴庶务,非人才众多不可;欲培养人才,非教育得法不可”。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之分校经纬学堂,研究东西方学说,深感我国人才之缺乏弊在科举,主张罢科举而兴学堂。归国后先后创办和倡办全晋公立中学堂、西河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及公立女子学堂,被誉为“山西兴新学之先声”。清末民初任中央教育会议员,山西仅此一人。
-
革命教育家成仿吾曲相奎,王振举 著在历史长河中,教育一直伴随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发展进步,那些弥足珍贵的教育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人物和教育事迹,无时无刻不在拨动着教育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