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名人传(法国)罗曼·罗兰本书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我的抗日生活冯玉祥 著《我的抗日生活》讲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冯玉祥将军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奔走各地,呼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他曾继任出任三战区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亲临前线,指挥对日对日作战,同时又巡视督察军训,向百姓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他先后游历四川二十多座县城,广泛发动献金救国运动。在八年抗战中,他体察士兵生活和民间疾苦,痛斥亲日派投降卖国罪行,揭露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以“屹然志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书中以大量史实披露了抗战中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文笔朴实无华,是一本有珍贵史料和文学价值的史书。
-
深入非洲三万里张文亮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国有戴德生,印度有克利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顿),他将上帝的永恒之光带进了黑暗的非洲大陆!本书是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李文斯顿一生感人经历的描述,在简短介绍其家世与求学生活后,作者浓墨重彩地详细记录了他三次进入非洲的惊险旅程。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的“黑暗大陆”,面对异教文化、丛林猛兽的强势围攻,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探险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37年之久,李文斯顿行走非洲三万里,在任何危险的时刻,他从没有对任何人——包括食人族与奴隶贩子——发射过一颗子弹。就医学而言,他是进入非洲内陆的第一位医生;就地理而言,他是画出非洲内陆河川、山脉的第一人;就政治而言,他是终止非洲人被贩卖为奴的关键者;就探险而言,他是打开外界进入非洲内陆的先锋;就科学而言,他是详细记载中非洲动物与植物的先河。后世的人,称他是“非洲之父”。非洲地图上,现仍有30多个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后世的人,称他是“非洲之父”。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爱,至今,非洲人仍称他是“非洲人的朋友”。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之地的“黑暗大陆”,面对异教文化、丛林猛兽的强势围攻,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探险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之兴味盎然不忍释手。除了险象丛生的惊奇之旅外,非洲的山川河流之美,动物植物之奇,风土人情之最,莫不跃然纸上,作者娓娓道来,令人感动莫名。本书配有多幅珍贵的图片、插画与地图,更助人亨受身临其境的阅读印象。
-
飞扬与落寞佟自光 编他“身兼双重使命”,既有“为生民立命”而复兴传统的人文关怀,又有“为往圣继绝学”而改造中国的社会关怀,因此常陷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矛盾中,徘徊于“志”、“事”之间。“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是他对于自己人生的综述,这八字箴言也几乎成为他的口头禅。从青年时期便已显露的人格特质,到后来“乡建运动”及现实政治旋涡中,他始终保持不变,“不苟同于人”,“本所思而立,从所信而行,不随俗沉浮”。被视为社会名流之中很难得的一位“透明”人物……阅读《飞扬与落寞:梁漱溟孤独思考》的理由:在他父亲看来,“使他最感得意的是儿子漱溟的为人真挚,做事认真”。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在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看来,他是其“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在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看来,“做人方面, 梁先生以一生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建议以下人群阅读《飞扬与落寞:梁漱溟孤独思考》:现代新儒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问题”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乡村建设之研究家或实践者,社会改良主义思想之研究家或实践者,大中小学生……
-
光照千秋山东省民政厅暂缺简介...
-
百年斯诺龚文庠 主编本书是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编。与会的中外学者和斯诺生前的朋友、同事、亲属一道回望斯诺为新闻事业和正义而奋斗不息的一生,从斯诺与中国、斯诺与新闻教育和业务、斯诺与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等角度,全面解读和评价了斯诺的伟大贡献。本书适合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学者学习研究,也适合于对新闻业务、国际传播、中美关系等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编者希望本书能够激励我们以求真的精神和主动的姿态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新闻事业和对外传播工作做出贡献。
-
五四健将陈明珠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父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主要著作有《新民族观》、《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科学与玄学》、《逝者如斯集》、《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等。
-
我的生活冯玉祥 著《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0年以前的政治生活。本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语焉甚详,所引资料极为丰富、珍贵。全书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有情君未老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编这部影集展现了侯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道路。求学、任教、科研、家庭、师友以及侯先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方方面面,都有踪迹可寻。读来回味绵长,让人感到亲切,也不免让人喟叹;侯先生从一位风华少年,渐渐变成老者。就是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知识、他的心血和他的感情,点点滴滴,注入到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身上。侯先生走过近一个世纪的路程了,真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古谚云:“拜德不拜寿。”侯先生大德高寿,我们理应德寿双拜。此刻,他的众多学生,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海內海外,无论晨昏远近,都会向侯先生的居所、向燕南园、向北京大学,躬身礼拜,说一句心里祝福的话。侯先生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一方面注重文献资料——这是传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主张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去做田野考察。他把田野考察与文献资料并重,使二者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侯先生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既立足于传统,又走出了自己的路;特别在沙漠地理研究方面,他也一样强调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在这部影集里,我们看到最多的,特别是侯先生在荒野大漠中的身影。
-
义工歌手丛飞中共中央宣传教育局,中国文联办公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编《义工歌手丛飞》记述了深圳青年歌手、深圳市义工联谊艺术团团长丛飞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了178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动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