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韬奋三联书店编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祖籍江西,生于福建。1926年起任《生活》周刊主编。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在他的努力下,《生活》周刊由默默无闻发展到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的刊物,开创了中国“杂志界新纪元”。因介倡言抗日,参与领导救国会,卒以文字获罪,与李公朴、沈钧儒、章乃器等六人被捕,史称“七君子事件”。邹韬奋主编或创办的报刊还有《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国民》周刊、《抗战》三日刊等。在他的主持下,生活书店发展到包括香港、新加坡在内的56处分支店,陆续出版杂志十余种,书籍千余种,成为抗战中一个坚强的文化堡垒。邹韬奋先生病逝后,中共中央发出唁电,称“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延安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等题写挽词。朱德的题词是:爱国志士,民主先锋。周恩来称邹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1948年,生活书店与另外两家进步出版机构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邹韬奋先生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三联书店继承和发扬。1936年11月,邹韬奋先生因参与领导救国会而被捕入狱。在243天的牢狱生活中,他在坚持斗争之余,埋头著译,自传性质的《经历》便是其中成果之一。该书计61篇追述自己二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断片,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思想变化的历程,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除各篇单独发表外,并于1937年4月由生活书店结集出版。1944年春,缠绵病榻、为病魔折磨的韬奋先生,又援笔坚持写作《患难余生记》。这既是作者回顾数次流亡的颠沛生涯的自传,也是抗议当局文化统治举措的历史文献。惜乎只写了五万多字,即因病逝而成未完成的最后遗作。《韬奋画传》收录上海韬奋纪念馆珍藏的264幅图片资料,由曹辛之先生编著并设计完成,三联书店于1982年刊印,此次纳入本集重印。
-
永远的怀念额尔敦宝乐 主编暂缺简介...
-
天地英豪杨小白著在中国警察群英谱中,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公安分局型侦大队大队长杨钢林是其中的一员。2003年3月22日,杨钢林同志在追捕特大抢劫犯罪嫌疑人时,与持刀歹徒英勇搏斗,不幸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洒血120米,用一腔热血画下了一个长长的惊叹号!120米的血路,浓缩了一名年轻的共和国卫士人生的真谛,注解了一名中国刑警悲壮的崇高,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刻内涵。杨钢林无愧于“一级英模”、“人民卫士”、“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他用正义和热血营造了意志力量、精神力理和人格力量,这种力量将穿过岁月的风雨而永垂青史!英雄是城市永不褪色的一张金名片,在鲁迅故乡出现杨钢林这样的刑警英雄,我们为之骄傲!
-
想象拥抱的世界郭德雯著《想象拥抱的世界:郭申元博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伟大的青年科学家申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郭申元1970年生于上海。中学时代学习方法先进有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实瑞16岁时就立下的“攻克癌正”的誓言,1990年赴美国留学,获得生物化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哈佛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刻苦钻研,惜时如金,大胆想象,严谨实验,先后在国际顶级生物学刊物上发表了5篇被誉为“郭氏理论”的学术论文,并首次揭示了生命体中DNA解旋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为其他科学家继续研究这一重要蛋白质提供了指路方向,为开发新一类治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向,为生命科学作出重要贡献……不幸,39岁时,他被癌症夺去年轻的生命,以身殉职。郭申元一生中所闪耀的“为了人类”而献身的坚定信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倡导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国两任驻美国大使和50余位两院院士为郭申元题写了悼词;美国数十位科学家和哈佛校长高度评价了郭申元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成就。这一部难得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优秀著作。
-
房龙传(美)杰勒德·威廉·房龙(Gerard Willem Van Loon)著;谢凯军译《房龙传》,原名《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故事》,1972年由J.B.利平科技出版公司出版。该书不同于一般名人亲友所写的回忆录。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搜罗相关的素材,大量征引房龙与亲友或亲友往来书信,再加上自己与房龙的朝夕相处,以及作者生动活泼、不乏幽默感的文风,从而构成一部内容全面、丰富,读起来引人入胜的传记著作。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一扫儿子给父亲写传时常有的崇敬和怀念的人之常情。该书充分暴露了房龙的阴暗面,作者笔下的房龙,早已不是什么值得敬仰的人物,自私自利、恶性膨胀的自我、好出风头的品性跃然纸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实实在在、既可爱又可气、有血有肉的作家房龙的形象。读书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位畅销书大师。他是历史学博士,但并不以深入细致的研究见长。他太能写了,40余部著作,几乎涉及到了历史整个领地,还旁及地理、艺术、政论、寓言、科普。他的笔,使深奥晦涩的历史变得轻松,使读者体味智慧与幽默。他自绘声绘色的插图,使他的书更加生气勃勃。他被誉为“大象风格的历史学家”。他是出版界的奇迹创造者。他在世的时候,其著作在欧美热销了20多个年头,销售的总数达600万册。其著作亦被译成多种文字,其销售量更以千万计。今天的中国,“房龙热”仍持续高温。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房龙次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全面、丰富、真实的房龙。作者简介:杰勒德·威廉·房龙,房龙次子,1911年出生。曾在百老汇当过舞蹈赏写过对剧,当过电视助理导演,作为讲师讲授过戏剧、电视方面的课程,后来成为自由撰稿作家。目录:第一章忧郁的荷兰少年第二章迎娶大家闺秀第三章关于东欧谋杀事件的报道第四章婚姻出现裂痕第五章创作第一部作品第六章战争的硝烟不断带来麻烦第七章从离婚到再婚第八章《人类故事》构成人生转折点第九章《圣经的故事》惹是非第十章丽人弗朗西丝第十一章隐居维勒第十二章“哈姆雷特”入婚姻圈套第十三章托福伦勃朗第十四章浪子回头,时来运转第十五章拒利弗奈特而远蕾内第十六章《人类家园》一鸣惊人第十七章“发现”太平洋的环球旅行第十八章专线通总统第十九章以《我们的奋斗》宣战第二十章郁闷的名人,喧闹的葬礼
-
我第三个愿望唐师曾著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当年在中东一线采访时受到辐射,身患血液病,生命随时可能遭遇危险,于是萌生要好好生个儿子的愿望。在几年内他全程拍摄了呵护妻子、孕育儿子、儿子出生前后及成长的大量照片,仅这些图片本身已具宝贵的价值。最近,他感到必须为儿子写一本书,他称这是有生以来投入感情最深的一本书,为此他日夜写作,拿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字。书中主要记录和描述作者与家族、儿子、朋友之间发生的系列故事,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内情,穿插以独到而厚重的人生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使人读之动容、思之泣下。……他曾在耶路撒冷哭墙许过3个愿望:当好记者、娶好姑娘、生好儿子。现在,他说他要好好活下去,在有生之年看到第三个愿望的完全实现。所以他把这本书叫做“我第三个愿望”。本书是作者在沉寂2年后重现书坛的一部风格迥异的新作,构思奇特,图文互为勾连、互为延展,纵深剖析内心世界,与唐师曾以往作品视角截然有别。本书保持了唐氏文章一贯的生动流畅、情深意长的风格,符合当下读图时代的阅读潮流,引领读者进行一次心灵过滤和精神升华。本书成稿后,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著名法学家、我国婚姻法制定工作主持人巫昌桢教授欣然为之作序,高度评价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令人感动的父子深情。
-
漫云女子不英雄郭蓁撰秋瑾(1877:1907),原名闺瑾,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女性革命活动家、诗人和作家。一生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推进妇女解放运动,推翻清朝黑暗专制统治百折不挠,九死无悔,作出了彪炳千秋的杰出贡献。作为民主革命的前驱,秋瑾不仅献出了她宝贵而年青的生命,同时亦为后人留下淋漓悲壮、气壮河山、荡人心魄的诗词共两百余首(阕)。本书为彰显弘扬女侠英勇不屈、慷慨赴义的崇高气节与革命精神,精选其诗词代表作品120首(阕),以时间先后编排,?揭约蚱啦⑾昙幼⑹汀K奈难Т醋髑楦姓嬷俊⑷攘摇⒁庀笊衿妗⒐謇觥⒎绺裥刍搿⒑婪牛谥泄晕难飞暇哂卸来匆庖宓模硐至伺砸馐兜木跣眩泊砹伺晕难У墓饣浴?
-
夏志清序跋王稼句 主编夏志清,1921年2月生于江苏省吴县。1947年赴美前在北京大学就读,之后在耶鲁大学研读英文,1951年取得博士学位。1952至1954年在耶鲁从事研究,展开对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他曾任教北京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及匹兹堡州立大学。1969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的中文教授,1991年退休并任中文名誉教授。夏志清凭着两部英文著作,在西方汉学界的地位已不可动摇。这两部书,一部是头一次给了钱钟书、张爱玲、沈从文等人文学史地位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一部是以独到眼光审视中国白话小说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夏志清讲话以直爽著称。据说他在纽约最棒的饭店结婚时,拉着好友说这饭店多棒多棒,然后脱口而出:“下次结婚一定要再到这里。”当天跟他结婚的王洞听了差点没昏倒,还好到今天王洞仍是夏夫人。夏志清一生治文学史,却反对给中小学生灌输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让孩子凭兴趣把那些公认的中西名著一本本读下去,少年人自有自己的想法,而那些权威、专家都是成年人,假若你把自己的想像和判断,受缚于那些成年人的意见,反而不能培养对文学的真实爱好了。夏志清的一些论点在国内影响很大。
-
一路格桑花党益民著党益民,陕西富平人,1963年出生,武警交通指挥部宣传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出版三部长篇小说,一部散文集,发表报告文学作品若干。长篇小说《喧嚣荒塃》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巴金文学字文学奖,报告文学多次获国家大奖,入选中国文学排行榜,收入《中国年度最佳报告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精选》等书。 这是几个女人走西藏的故事。一个年轻女记者要把自己嫁给远在天边的姐姐的男友,但那人并不知道;一个漂亮的艺术系女研究生跟随大学生演出队进藏回来后,原来的生活的被彻底打乱,结束了与情人的同居生活;一个靠打工养育女儿的农村军嫂,千里寻找失踪十年的丈夫,最终找到的却是丈夫的两座坟墓;一个都市白领军嫂怀疑丈夫有外遇,愤然去西藏离婚,却发现丈夫令她震撼落泪的秘密……女人们亲历了塌方、雪崩、泥石流。体验了生的艰难和死的容易,看见了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绿色群体。内地的喧嚣与高原的宁静、都市文明与雪域文化?那苛遗鲎玻鋈饲楦杏肷袷ブ霸稹⒓彝ダ渑牍依娴慕恢裨瘢菀锍鲆荒荒晃鞑鼐讼饰酥亩斯适隆?
-
长河孤旅赵诚著《长河孤旅》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人,无论是教授,学者、专家还是原政府高官,都对黄万里先生十分敬佩。共和国的政治领袖从毛泽东、周恩来到胡耀邦,甚至更晚的领导人,对黄万里先生都有评说。黄万卫先生是学术精湛的水利科学家兼工程界的优秀专家,是国际上受到尊敬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受到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一生爱国爱民,人品高尚,在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上从不说假话。尽管后半生中历经磨难坎坷,时间终究给予了他公正的评价。他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用著名革命家思想家李锐先生的话来说,他的命运也就是共和国命运的一个缩影。在黄先生生前,丁东先生就曾提议找找黄先生,由他口述写一本传记,但可惜当时未能如愿。黄先生逝世后,丁东先生再次提议,并在山东画报社《老照片》的冯克力先生61鼎力支持下,得以完稿。在《长河孤旅》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众多关爱黄万里先生的人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清华水利系的众多老师以及成都张先仕老先生和长沙王三一先生的支持,并受到华中科技大学张承甫、鲍蕙荪两位老诗人夫妇的鼓动。令人遗憾的是王三一先生已于2003年8月5日病故,张承甫老先生也己干2003年11月11日病故。二位先生的的谢世令人痛惜,他们的高尚人格让我永远景仰。此书未能在他们生前面世,无论对我还是对两位老先生都是一件憾事。对于帮助《长河孤旅》完成的众多师长、朋友和黄先生的家人,我在此诚挚地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时经两年,黄万里先生的传记得以完成。《长河孤旅》写黄先生的一生,仅是其荦荦大者,有许多事,笔者还未了解掌握。当年黄先生在四川、甘肃和东北的同争,多已谢世,历时久远,四川和甘肃各找到一个曾与黄先生共过事的人,而在东北一起工作过的老人,一个也没找到。现在只能凭黄万里先生自己的日记和一些当时的文件,以及家里人的回忆写作此书。黄万里还有一些言行事迹,因为另外的原因,这里没能入传。为了《长河孤旅》出版,丁车先生做了甚多努力,谨记。因本人对水利外行,掌握材料也不全,书中的错误定然颇多,敬请专业人士和知情者多多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