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苍炎[日] 羽生结弦 著本书叙述了羽生结弦从年幼滑冰到青少年组,到成年组,关于成长,关于每一次大赛的心路历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巨大天灾,在地震发生的当时,羽生结弦正在距离震央不远处的仙台进行训练,足下踩著冰鞋奔驰出冰场的他,成为了广大受灾户的一员。面对残破的家乡与半毁的练习场地,他一度质疑是否要继续运动生涯,然而想到自己的努力或许能够带给其他人勇气,即便必须流浪于各地、辗转地争取练习场地,羽生仍然坚持了下去并在隔季的赛场上,成为日本史上年轻的世界锦标赛夺牌者,甚至在3年后成为了奥运冠军。 羽生在当中将一一分享自己从4岁开始接触滑冰到17岁时在国际崭露头角为止的滑冰经历、崇拜的选手、将来的梦想、在震灾时当下的心境等等内容,让读者能够了解这位仍持续在创下历史的、年轻选手的奋斗轨迹。
-
公益律师王毅伟 著本书记录了王毅伟女士这位有着46年党龄的女共产党员、律师的成长历程。书中描写了王毅伟女士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成为一名优秀律师后又热衷于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在未成年人保护公益事业道路上的奋斗历程。本书记录了作者参与的多个未成年人维权经典案例,既展现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治发展,又体现了法律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本书的出版,希望更多的人知晓,有这样一批当年的知青,他们在为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辛勤工作着。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合格的父母、合格的监护人,让孩子远离伤害、远离犯罪。希望通过立法,让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老师了解与未成年人成长相关的法律知识,用法律手段维护孩子们的合法权益。
-
三毛传慕如雪 著本书从客观角度出发,细致全面地展现一代才女三毛在重重苦难面前保持真我、活出洒脱人生的真实经历。带读者走进三毛的内心世界,了解她作为平凡人的一面,品味她特立独行背后的辛酸与执着。
-
唐群英传唐存正 著唐群英,字希陶,1871年12月8日生于湖南衡山县一武将门第。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唐群英一生的革命实践和女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全面地了解唐群英的革命事业,对于我们认识一百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女权斗争,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将大有裨益。为便于读者粗略地了解唐群英的生平及其为创立民国和倡导妇女解放运动所作的贡献,谨以翔实的史料,平实的语言,讲故事的方式,撰写一部唐群英的简明传记,以飨读者。
-
传奇 张爱玲淳子 著在张爱玲百年诞辰之际,国家一级文艺编辑、张爱玲研究者淳子女士的新作《传奇?张爱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淳子秉持一贯的文风,以张爱玲的余韵写张爱玲,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到《对照记》,从她十八岁做着学校课间的广播操积蓄体力、最终逃离父亲的禁足,到她七十五岁把重要文件整理到家中的吧台上、安详地躺下等待最后一刻。淳子将张爱玲的一生浓缩于229个片段,瑰丽、细致、含蓄,起落有据,引领“张迷”们跨过时代的浩瀚烟云进入这位海派文学鼻祖的世界。《传奇?张爱玲》探索这些女性之间的相互依存与挣脱。被继母苛待、父亲毒打之后,逃出李鸿章大宅的她始终不能与母亲和姑姑坦然相处,即便三位女性如此相似。张爱玲的出现,给母亲的经济和感情带来了诸多不便。渴望母爱的张爱玲,用缺失的心态审视、审判着母亲。她们拥有一段“爱恨交织、畸形的”母女关系;母亲生命的最后,请求张爱玲一见,但张爱玲只寄去了一百美金。《传奇?张爱玲》讲述张爱玲的爱情:“沦陷的上海,有的革命,有的醉生梦死,充满了世纪末的荒凉和疯狂。或许是没有了明天,便不肯放过今天了。张爱玲与胡兰成,无可救药地爱上,像《倾城之恋》的一双男女,千百人的死,千百人的痛苦,只为了成全她和他。”但现实与文学未能重合:滚滚红尘,千百万人的死,终究还是没有换来两个人的倾城之恋。胡兰之后,又有桑弧、赖雅,淳子探索张爱玲在漫长的岁月,如何被时间解构、消减了浪漫和爱情的悲哀。《传奇?张爱玲》讲述张爱玲的写作:香港和上海,构成了张爱玲作品的两个重要场域。她曾期待通过胡适抵达英语文坛的彼岸,最终又重新认识母语写作的意义,回归中文,回归中国传统。这中间有种种艰难:被连续退稿的沮丧、困顿生活的打压、新写作资源的匮乏都足以消磨大多数作家的意志,但张爱玲对文学充满固执。她是一块滚石,孤独,坚硬,顽强。“她的眼神因近视略显得有些朦胧迷离,一旦特别关注你,便马上目光如炬,仿佛有两道白光直射而来,难怪她观察周围人和事是如此的犀利、透彻、深刻。”带着这样的目光,她始终以写作为最高使命,一路向前。 229个片段,十多万字,但淳子写得并不轻松。在故事性的叙述中,淳子行文处处以史实支撑。譬如,关于亚尔培路(陕西南路)宝隆花园。1928年,母亲与姑姑欧洲回来,一家人搬到这所花园洋房。“有狗,有花,有童话书,家里陡然添了许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我母亲和一个胖伯母并坐在钢琴凳上模仿一出电影 里的恋爱表演,我坐在地上看着,大笑起来,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一早,母亲阅读老舍,姑姑莳花,弟弟画画,张爱玲学习钢琴,白俄教师带来红肠和罗宋包。这是张爱玲幸福的顶端,“大约生平只有这一个时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风度的。此外还充满了优裕的感伤”。为寻找张爱玲的这份短暂的幸福之地,淳子花费了20年的时光。229个片段,在书中采用横排的版式,还有从1922年到2016年张爱玲以及与张爱玲相关的文学编年,那是从书页的顶端竖排的。文学编年罗列数据,哪一年出版了哪本书、遇到了哪个人、搬到了哪座城市。这两条线交错在一起,相辅相成。“张迷”们可以用文学编年作为大纲梳理出张爱玲的一生,再把那些故事片段填进去,越过数据细细打量张爱玲穿去出版社投稿的花红柳绿的土布、企图进军英语文坛时住过的救世军女子宿舍;于是年份和各种书名鲜活起来。除了故事和编年,书中还特别收录淳子和她的朋友们收藏的珍贵旧照,以及淳子探访张爱玲各处居所(包括在美国的最后栖身地)的照片。版面处理上有留白也有一些线框——因为淳子的这部《传奇?张爱玲》是一本笔记书。“张迷”们穿梭在张爱玲的世界中,如偶有所感,想要记录下来,这里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供思绪飞驰、甚至散落四周。每个读她故事的人都能与张爱玲对话、与她在书页上共同进退——这也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笔记书赏读”丛书创意背后的初衷。多年来,淳子著有多部聚焦上海与女性的作品,如《她的城,张爱玲地图》《口红》《旗袍》《上海老房子里,点点胭脂红》等。她说张爱玲“懂生活的艺术,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士兵吹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尖的绿叶”——淳子亦懂得那些。淳子追求平淡自然,追求夹缝文字,追求语意的叠加,追求灵魂的悸动;往往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令人驻足,无法移动,心灵被撼动……
-
从小八路到医学教授谷平,洪波 著《从小八路到医学教授》为传记类作品,杨在春同志(笔名洪波)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小与父兄食不果腹,1940年仅13岁的他就成了八路军中一名卫生兵。入伍入党以后,他历任卫生员、看护长、医助、军医、医务室长、医疗队长、海军医院院长、海军医专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专家组长。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迎着血与火的考验,勇敢战斗迅速成长:首战北师店,再战大崮山,转移伤员舍生忘死,训练班苦学成才;战莱芜孟良崮,抬伤员飞奔百里;淮海血战,他转战鲁苏皖,率二室官兵救治伤员800余;渡江战役,他带领医疗队又出色完成数百伤员救治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他入编海军,赴任海军某医院副院长、院长;25年后,又调赴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任职十年,先后任训练部长、副校长、专家组长,实现了从小八路到杨教授的华丽转身……离休后他主持编写各类专著11部,在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岗位上,他点燃了革命生涯中一束又一束的生命礼花,在无怨无悔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无所谓,无所畏艾平 著陆小曼是民国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也是让人痴迷的绝色佳人。她被捧在手心,也曾淹没在非议中。她经历过名噪一时的风光和热闹,享受过奢华富贵与万般宠爱,也饱受过诟病冷眼、谩骂指责。她半生痴狂,为爱甘愿独守凄凉寂寥;她一生为人诋毁,但依然我行我素,不屑辩白。她是胡适口中“北平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本书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翔实的资料,讲述了陆小曼千回百转的一生。让我们随这旷世佳人,去探寻那一段芳尘旧事,同她的生命一起绽放、沉浮……
-
天生有罪[南非] 特雷弗·诺亚 著,董帅 译美国当红脱口秀《小崔每日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一出生就犯了罪:因为他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而在当时种族隔离的南非,这样的结合属于犯罪,他父母会面临五年有期徒刑的惩罚,诺亚自己也会被送到孤儿院。为了保护诺亚,他那位勇敢、反叛、幽默、坚强、虔诚信教的母亲,想出了各种极端甚至荒唐的办法,在歧视、贫困、暴力的怪圈中,竭力为他创造了一种正常的生活。而自幼便遗传了母亲性格的诺亚,除了像大多数青少年那样成长外,还需要学会如何 “尴尬”地在一个他本不该存在的世界上生活。这本回忆录中收集的故事,时而幽默,时而惊险,时而感人,但无一例外都彰显了诺亚惊人的喜剧天赋,以及一位母亲无条件的、无止境的、无与伦比的爱。
-
忏悔录[俄] 列夫·托尔斯泰 著,刘爽 译托尔斯泰50岁时,已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世界名著,但面对自己的人生,他依旧困惑,甚至感到痛苦。他因痛苦而忏悔,因忏悔而追问,追问生命的本质,追问人生的意义,追问幸福是什么。在忏悔的最后,他终于找到答案……
-
自闭历程[美] 天宝·葛兰汀,玛格丽特·M.斯卡里诺 著《自闭历程》讲述了天宝??葛兰汀带着自闭症的独特性,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以及她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对于普通人而言处于正常范围的噪音,会让她如同置身于轰炸现场;她会不停地重复一个新学到的词,而若不巧这个词涉及禁忌,就会给她带来很大的困惑和麻烦;她也会捉弄那些让她难堪的同学或者老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去思考未来人生的时候,她无法理解象征着崭新世界的大门是什么样的,反而一定要找到一扇具体的门,她一次次打开它,穿过它。后来,天宝为自己制造了一台神奇的机器,她可以自由调节内部空间,让自己舒适地置身于它的包裹之中。但是,很多“正常人”会胡乱揣测这个机器的用途,并强加给它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