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半生为情,半生为史寇研 著明末风云变换之际,复社文人致力于匡扶将倾的明王朝,其关键人物与秦淮名妓产生了复杂的联系。其中,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爱情故事广为人知。本书由《大唐孔雀——上官婉儿传》的作者寇研执笔,作者以晚明时代风雨飘摇的历史为创作背景,以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爱情故事为一条线,以柳如是的诗词创作为另一条线,以双线并进的讲述方式,完整梳理出柳如是的一生。
-
掌眼生涯四十年吴穷 著本书是一部赵明明的传记,他对古物有悟性,甚早入古董行,经历丰富。收录了家族背景、闯入古玩行、追忆恩师、平地响惊雷、以货会友结交四海、游目骋怀方寸海纳等。
-
时代楷模·2020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始建于1949年,承担着守护江西北大门1.9万平方公里土地、520余万群众消防安全的神圣使命。2020年7月,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1000多名指战员全部投入抗洪抢险,保障了长江大堤安全、保障了九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评论、视频节目,通过图文并茂、链接网络媒体的方式,多侧面地呈现了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崇高形象。
-
人生的地图志村五郎 著,邵一陆,王弈阳 译本书是日本数学家志村五郎的自传。志村五郎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数论大家,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幼年时代讲起,以一种随性且幽默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生活。他介绍了十几岁时在美国轰炸袭击中的幸存情况,战后大学系统研究人员的严重不足,以及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国际学术界的成熟数学家的生活。该回忆录随处可见独特的个人感悟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Chevalley、Oppenheimer、Siegel和Weil等名人在其轶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适合广大数学研究者及爱好者阅读。
-
时代楷模·2020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守护人。70多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敦煌人,从清理流沙到如今的科技保护,从曾经的抢救性保护发展为现在的预防性保护,让莫高窟、让敦煌学举世瞩目。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评论、视频节目,通过图文并茂、链接网络媒体的方式,多侧面地呈现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崇高形象。
-
发现癌症起源[美] 哈罗德-瓦穆斯(Harold Varmus) 著本书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罗德·瓦穆斯自传,主要内容包括:作者是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的;他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他们的研究对于癌症控制的意义;他在政府工作和政策制定方面的一些经验,以此向人们展示一位科学家如何看待包括政治和艺术在内的更大的世界。科学家总是令人仰慕,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哈罗德??瓦穆斯的人生轨迹则让我们破除了科学家身上的魅影,看到一位可敬的普通人。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在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如何踏入医学院,又如何在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时候转向生物学研究;最终在认识癌症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摘得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由于在生物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又涉足政坛,成为21世纪一系列生物学、医学重大项目研究的政策制定与决策者。他所参与的人类胚胎研究、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已经远远超过生物学家对世界的诠释范围,其中涉及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关乎人类的前途。作为一名科学政策的制定者,哈罗德??瓦穆斯以普通民众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抵御疾病为重,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
我和我的日语老师《我和我的日语老师》编委会 编《我和我的日语老师》是一本特殊的回忆录,汇集了多位曾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日语的学生对其日语老师德地香缕子的回忆,生动再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师生互动与情谊,成为了一定时期内中日民间交流的缩影。本书的主人公德地香缕子将自己的人生相当重要的时间在中国教授日语,同时自己的三个子女也都成为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现如今已95岁高龄的她,仍然对在中国的时间记忆犹新。借助交流工具的发达,原来德地老师教过的学生们汇聚在一起,为纪念那段特殊的师生情,结集文字,成为一本特殊的著作。 德地老师,我们永远爱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段特别的师生记忆,留给学生们的是,珍贵的成长记忆与受益一生的教导与指引。这就是“我和我的日语老师”的故事。
-
永远的丰碑袁绍光,安娜 著总书记曾讲道,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为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我社出版了《永远的丰碑:健在老红军的红色记忆》一书。本书通过在与全国各地100多位健在老红军深度交流的基础上,以口述历史和历史叙事的方式重点讲述了健在老红军年轻时的生存环境、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参加革命动因、革命生涯期间难忘的人和事、个人感怀与期待寄语等,真实记录了百岁以上老红军们的革命精神和丰碑形象,旨在通过健在老红军的革命事迹、传奇经历、革命情怀感召人、启迪人,使人们更真切真实地熟知与感知党的百年艰辛奋斗历程,汲取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勇前进的力量。
-
蔡元培的留欧时代叶隽 著110多年前,《俄事警闻》日报上的一篇小说《新年梦》中,记述了一个名叫“中国一民”的江南富家子弟,16岁离家外出做工,兼学英、法、德三国语言,随后游历外国,最后引导中国实现了世界大同的理想。这南柯一觉新年梦的主人公,其原型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蔡元培。 曾身为清朝翰林的蔡元培,究竟经历了什么转折,才能够顺应时代、引领潮流,成为民国北大校长、教育总长,进而深刻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其前后两次、历时7年的留欧经历不可不提。 本书以严谨的考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蔡元培的留欧时代,其中既包括从柏林到莱比锡(1907—1911)的学习经验,也涵盖从巴黎到图卢兹(1913—1916)的游历情况。除了留学的波折和学业的展示,书中还描绘了诸多生活细节和情感历程,让激荡时期一代大家的觉醒之路如在眼前。
-
红蕖留梦叶嘉莹 口述; 张候萍 撰写回顾我平生走过的道路,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伴随了我的一生。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我以前曾经假托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过:“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这两句其实是我自己的话。正是当我经历了一生的忧苦不幸之后,我自己想出了这两句话。它使我真的超越了自己的小我,不再只想自己的得失、祸福这些事情,才能使自己的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叶嘉莹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的口述传记。在“谈诗忆往”之间,叶嘉莹讲述了自己一生与古典诗词的绵密交会:从幼年时代对古典诗词产生热爱,到把终生都奉献给了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她不仅以之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度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读者当可从其经历中读出传统文化与当下个体生命之间的深层互动——深厚的古典修养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个人在大时代中的人生际遇又终成就了古典文化的推进与传承。增订本补充了关于恩师顾随、父母双亲、亲朋故旧的相关回忆文字及照片,还特别增补了“迦陵纪事”,从中可管窥先生的为学、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