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萧红传吴玲 著萧红一生颠沛流离,却从未放弃爱与被爱,潇洒怒放。在原生家庭上,她大胆反抗包办婚姻;在写作上,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流传至今;在爱情上,她因三个男人而身心俱疲;在家庭上,她狠心抛弃了自己的两个亲骨肉。作者用清艳文笔,通过真实还原萧红的成长经历、创作背景、感情世界,细细捋顺了她短暂而又命途多舛的一生,拥抱她即使面对再恶劣的环境,也要坚持创作和爱的灵魂,赋予读者追求温暖与自由的力量。
-
马相伯画传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美在天真新凤霞 著她,是一代“评剧皇后”,连周总理都说“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她,又是一位前卫女子,这辈子干的*前卫的事当属追求“戏剧神童”吴祖光,“霞光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她,终其一生都在与黑暗和庸俗的旧世界决裂,又用炙热的感情歌颂新生活……她就是新凤霞,在她去世十九年后,这部辗转于中国台湾、美国的手稿,终于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既是一代评剧皇后的传奇自述,又是一部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顾春芳 著,樊锦诗 口述,顾春芳 书写“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
张爱玲传杨锦慧 著张爱玲1995年去世,至今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本书《张爱玲传》严谨地以文献为依据,对张爱玲71年的人生及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的发掘,将张爱玲的作品与其经历、思想、情感等结合打通,处处是由文见人的洞见,描写真实准确,生动感人。作者文笔清雅,如诗如歌,既不学究气,也不做作矫情,是值得收藏阅读的典籍。
-
岁月从不败美人纪云裳 著我们不曾见过上帝,但我们的确遇见了天使,她就是奥黛丽?赫本——美好与优雅的化身,长存于众人心中的美人。本书从细微处走进赫本的世界,在共情中深入她的灵魂,和读者一起历遍她璀璨的星途与多舛的命运,解读她内心中的坚韧、真诚与善良,感受她在不断的挫折中努力构建的多彩生活与温暖情感。生活中真实的赫本,不仅仅有美丽的脸庞,还有一个存于她心中的令人温暖的世界,这一点让真实的她比电影中的形象还要动人一百万倍。
-
奥黛丽·赫本传艾米 著她是银幕上最闪耀的明星,她是优雅、高贵的代名词,她是人间最美的天使,她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 她最美的时刻,并非是《罗马假日》中的回眸一笑,亦不是镁光灯下的优雅造型,更不是好莱坞派对上的众星捧月。人们爱她谦卑的心,爱她倔强的性格,爱她的敢爱敢恨,爱她的善良体贴。 她纯净、活泼、美丽,她在舞台中央点亮了尘世的灯,成为全世界所有男人和女人的梦。 本书全面记录了奥黛丽·赫本的一生,向读者讲述一个美丽、优雅、精致、高尚的故事,带领读者像赫本一样,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
-
倾城才女传记系列赵彤彤,吴玲,齐芳,张晓立 著倾城才女传记系列选取四位举世皆知的中国女作家——杨绛、萧红、冰心、丁玲,系统阐述了她们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全面展现这四位拥有倾城才华的女子惊艳世间的形象,从她们的人生中探寻和搜索可帮助读者学习和成长的奥秘,参透女性应当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活出精彩,是适合人物传记爱好者、追求进步的女性群体阅读的经典传记套系。
-
绿梳子·我的青少年时代李长慧 著《绿梳子》主人公李长慧1920年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诗书世家,其父李宝常早年间即与当时湖北杰出的大书法家张裕钊和杨守敬齐名,以“三楚名士”之誉而名重一时,并为青年时代的张大千所仰慕与推重。 《绿梳子》这本自传记述了一名弱女子“志于学”而改变命运。作者自幼饱尝人世沧桑,但她自强不息,未读小学而直接念初中,继而16岁独自离家负笈远游;抗战爆发后逃难到重庆,艰难自立谋生;尽管没有读过高中,却仅凭八个月的昼夜补习,终于在录取比例悬殊的情况下考取了中正医学院,并收获了在战乱中萌生的美满爱情。毕业后,她以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煤矿工人服务几十年,曾光荣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全国“群英会”。她的人生信条是:做个好医生,回报所有的人。 作者以朴实的笔触,呈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艺术与生活之种种,掀开了旧时代大家庭沉重幕帘之一角,传递了内陆商埠城镇近现代化的早期面貌,记录了中国di yi批教会学校的办学新风。而一代学子在抗战中艰难刻苦求学,不仅有著名的西南联大,还有作者履历所至的唐山交大和中正医学院。作者在颠沛流离中屡屡遇到陌生的好心人,闪烁着离乱年代的人性之美;主人公经历的炽烈青春爱情,则不啻为苦难岁月中穿透沉郁阴霾的一缕温暖阳光。
-
回望风雨陈于湘 著这是一位见证了新旧社会两个世界的女性写的回忆录。这位普通人的回忆录记录了旧时中国的封建、落后和愚昧,也描绘了新中国建立所经历的狂喜、痛苦和扭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陈于湘的回忆文字,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记述这个国家的变迁的一些空白。关于开国一代人的回忆录和传记数不胜数,关于底层社会生活变迁的作品也汗牛充栋,但我们很少看到一个既作为新的国家的管理者也作为普通女性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岁月都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雨,有过什么样的曲折。 在这本不长的回忆录里,你可以读到陈于湘苦难的童年、参军入伍后军歌嘹亮的时光、跟着军人丈夫走南闯北而无固定居所的“颠簸”经历、因为自己所不知道的历史问题被绳之党纪之后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为了让自己的五个儿子都有出息所付出的心血。 今天,陈于湘住在北京离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地方不远的一个公寓,思念已经离开她近十年的丈夫,絮叨她养大的五个儿子(两个将军、一个大校、一个博士和一个硕士)小时候的顽皮,渴望自己的这本回忆录能够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年份的一个精致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