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位名人贾娟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知道一些名人,可以透过名人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学习名人的成败之道,获得宝贵的人生启迪等。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此,本书遂选了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和经济等领域名气最大、影响最深,并对现代人最具启发和惜鉴意义的100位名人。编者力图通过编写体例、精美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魁力的阅读空间,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名人的思想、智慧和人生,帮助读者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让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收录了胡适之先生晚年的言谈。胡颂平先生在他随侍胡适之先生的岁月里,把胡适之先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除了编入《年谱长编》的以外,都收入这本书里。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他们谈话的内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词的字句,大到国际局势的演变,社会背景的探索,无所不包。或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逸趣横生;或有感而发,意气飞扬,跃然纸上。不仅呈示了胡适之先生幽默风趣的谈吐,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足以代表他晚年的智慧。
-
梅心卿听梅卿 著2001年10月,第一本《快车道》新鲜出炉,没有想到五年后的今天,作者会为这五年来在汽车文化传播领域的经历整理出书。《快车道》融入了作者五年的艰辛跋涉,也伴随一种能够自强自立的自豪与从容淡定。年少时代的作者,深闷忧郁多于奔放开怀,常常觉得自己更喜欢用笔去诉说心中的一份不平静。现为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每一步脚印,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汽车本身是无感情的工业产物,传播汽车文化的工作就要赋予感情和人文东西,这样让人感动近距离”。《快车道》一直以来所立足与坚持的就是“传播汽车文化,引导汽车消费时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心关注,让每一个“快车道人”都由衷感到一份欣慰。
-
忠贞不渝的爱(伊朗)法拉赫·巴列维 著;姜丽、彭修彬 译“每当我想起1979年1月那个清晨,就会感到一股锥心之痛。首都德黑兰受到野蛮袭击已达数月之久,但是整座城市却陷入紧张的沉静气氛中,好像我们的首都突然之间屏住了呼吸。这是在1月16日,我们即将离开这个国家……” 她的故事就像一个童话。法拉赫一迪巴21岁嫁给了伊朗国王穆罕默德· 礼萨·巴列维。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年代里,她平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媒体争相报道了她加冕伊朗王后,于一夜之间成为国际名人。虽然国内已出现严重分裂势头,但是成为王后的前一段岁月里,她拥有一段美满的婚姻,抚养了四个孩子,并且致力于国内社会和文化事业。 二十年后,这个童话般的故事变成一场恶梦:游行示威和暴乱令这个国家动荡不堪,为了避免发生流血冲突,法拉赫和国王决定离开伊朗。过着驱逐生活的国王身患严重疾病,永远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祖国了。他们一起在摩洛哥、巴哈马、墨西哥和巴拿马寻求避难,还曾藏身于纽约一家医院里,国王在那里接受治疗。最后,埃及总统安瓦尔一萨达特同意接收他们在埃及定居下来,十八个月后,这位总统自己也被原教旨主义者暗杀。 因为此时美国同中东各国关系紧张,这种紧张的关系也开始暴露出其本身基础原有的缺陷,所以关于国王晚年的故事就成为二十世纪晚期最悲痛的历史插曲。伊朗最后一位国王的王后法拉赫·迪巴第一次打破沉默,讲述这个让人痛彻心肺的故事,即关于她对国王及其统治的国家的热爱。本书讲述了她对那段动荡年代的个人看法,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份颇具说服力的人文资料,这些资料来自曾生活在一场历史悲惨的国内斗争中的见证者的真实记录。 伊朗最后一位国王的王后法拉赫·迪巴第一次打破沉默,讲述了一个让人痛彻心肺的故事,即关于她对国王及其统治的国家的热爱。本书讲述了她对那段动荡年代的个人看法,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份颇具说服力的人文资料,这些资料来自曾生活在一场历史悲惨的国内斗争中的见证者的真实记录。
-
唐师曾从学生到英雄萧乾唐师曾,别名唐老鸭,著名战地记者。本书选取唐师曾亲人、朋友、学生、同事及一些新闻记者的文字,以他者视角的描述,访谈和图片,展示这位行者的生活真实,从多个侧面勾勒他从学生到英雄的成长历程。在他“海湾战争——中东——欧洲——美国——南极——诺曼底——印度次大陆——走马黄河”这个不曾停歇的行走线索背后,发掘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与日常温情,努力为读者呈现一个性情豪放,一贯真实的唐老鸭!在行走的道路上,他阅读了部部人生之书,始终用一颗好奇的学生之心观察世界,在旅程中,他用那深深的车辙,播撒了英雄的力量和信念。在许多人尤其是胸怀梦想的年轻人眼里,唐老鸭是活出自我的典范。然而,在教师,战地记者、病人、父亲、探险家……太多的角色转换背后,在始终不变的行者力量之下,他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于常人的睿智和与常人相似的温情?《唐师曾:从学生到英雄》,再现英雄本色!
-
一位孔子后裔的人生传奇纪涛、徐茸孔宪铎,孔子第72代后裔,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他著有《东西象牙塔》、《我的科大十年》、《背水一战》等等。其中一本《我的科大十年》,哈佛才子丁学良买了上百本分送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读了整整三遍。本书为“齐鲁海外名人传记丛书”的其中一册,介绍了这位孔子第72代后裔——孔宪铎的人生轨迹和人格魅力。 作为中华文明渊源之一的齐鲁文化,孕育过先哲古贤、仁人志士,也滋养着分布在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万齐鲁海外游子。他们或驰骋于工商业界,或纵横于学术讲坛,或名扬于文化艺术天地。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许从成功者个体来看,有着自身具体的机遇和条件,但是把这些成功历程汇集起来,我们就不能不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所共有的雄健刚烈、自强不息、豪爽重义、敦厚守信的民族精神,且历久而弥坚。《齐鲁海外名人传记丛书》记述海外成功者的人生轨迹和人格魅力,传播他们所秉承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介绍了一位孔子后裔——孔宪铎的传奇人生。
-
飞虎月亮花高德敏七彩云南,有多少美丽的花儿,就有多少动人的故事。月亮花,是开在云南红土高原上的美丽花朵。“飞虎月亮花”是开在中美友谊大道上的奇葩,她在抗日战争中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烽火里孕育,她在21世纪中美关系的新时代里绽放。传记《飞虎月亮花》描写的是发生在云南高原上的一段真实动人的传奇故事。黄欢笑—一一个美丽的澳门女青年、一个纯洁的香港女护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辗转来到云南红土高原,成为美国飞虎队的护士。在反法西斯的战火中,她和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美军医院的同事们,和中国远征军的军人们一起,在我们可爱的云南红土高原上用青春、用热血、用爱演绎出一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部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献身民族解放的感人诗篇,一曲中美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凯歌,一个太阳花和月亮花一同绽放的美丽故事。《飞虎月亮花》这部传记文学作品饱醮深挚的情思,描述了一个普通女性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动荡中起伏跌宕的命运,和追求知识追求理想追求爱情的心路历程,同其他表现同类题材文学作品不同:它并非正面描写战争,也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惨烈场面,而是完全地以一个普通女性在战争中的个人命运及经历,来揭示这场反法西斯神圣战争的伟大动力。而这“动力”源于人心、源于人的真实情感和其愿为真理、为和平而牺牲的崇高精神。这就使今天的读者更便于了解历史的本质和人性的光辉。作品因展现这一段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战争柔情,从而在众多战争作品中成为一个极有特色的亮点。在迄今为止的抗战作品中,大多是描写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很少有像传记《飞虎月亮花》这样从容镇定、娓娓道来。以真情、真爱、真美吸引人、感动人。正是这种源于真情、真爱、真美和立意,加上反法西斯战争、飞虎队、驼峰航线、中美友谊这一极为特殊而真实的背景,它真实的素材和充满生命激情的记叙,将那个遥远年代的记忆呈现出来。它让我们看到了一批中国、美国青年在人类遭受危难的岁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法西斯战争的炮火烽烟中,他们的崇高情怀和伟大献身精神,不仅给我们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而且让我们看到了深藏在中国、美国人民中最真实、最美的人生,在今天物欲横流、理想傍徨的时候,给读者的感悟是深刻而又巨大的。这使《飞虎月亮花》具有了超越其他同类传记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美学品格。这样的作品既是为历史,也是为未来的。
-
另一种回忆录季羡林《另一种回忆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季先生从童年顽劣、学习游历、老年生活、治学体会四个方面入手,回忆了丰赡的人生经历,道出了杂陈的人生况味,文字风格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将时代变迁与个人经验有效地融为一体。和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不同,本书没有采取完全线性的、编年史式的写作方式,而是以主题定文章,同一主题下的文章相互间又有对应和回护,从而把作者对几个人生关键词的记忆与感受层层剥开,读者能在吉光片羽一样的文字中读到那一代知识分子求学治学之不易,更能在深入的主题挖掘下感受到季先生对生命透彻豁达之体味。季羡林教授是中国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季羡林教授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出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书是目前为止,季先生唯一一本对人生与治学进行总结的图文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该书精选了季先生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近百幅,与文字相得益彰。★“起伏人生、不辍治学”★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当代中国尚在人世的最重要知识分子之一季羡林随着张中行、林庚等学者作家的纷纷辞世,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越发让人们怀念。近日,被誉为“当代中国尚在人世的最重要知识分子之一”的季羡林先生九五大寿刚过不久,便以回忆录的形式推出了记述其“起伏人生、不辍治学”的《另一种回忆录》一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该书精选了季先生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近百幅,与文字相得益彰。[作者独白]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九十多年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更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在我九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一波三折,好运与多舛相结合,坦途与坎坷相混杂,几度倒下,几度爬起来,爬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可是真正参透了世态炎凉的玄机,尝够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内容介绍]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季先生从童年顽劣、学习游历、老年生活、治学体会四个方面入手,回忆了丰赡的人生经历,道出了杂陈的人生况味,文字风格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将时代变迁与个人经验有效地融为一体。和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不同,本书没有采取完全线性的、编年史式的写作方式,而是以主题定文章,同一主题下的文章相互间又有对应和回护,从而把作者对几个人生关键词的记忆与感受层层剥开,读者能在吉光片羽一样的文字中读到那一代知识分子求学治学之不易,更能在深入的主题挖掘下感受到季先生对生命透彻豁达之体味。季羡林教授是中国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季羡林教授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出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书是目前为止,季先生唯一一本对人生与治学进行总结的图文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该书精选了季先生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近百幅,与文字相得益彰。
-
江声浩荡话传雷金圣华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他的遗著《世界美术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本书共分“印象、影像、影响、附录”四辑。“印象、影像、影响”三词,取其同音异声,简洁明快,却能把傅雷的世界概括扼要地呈现出来。第一辑“印象”包括各位名家如柯灵、楼适夷、杨绛、雷垣、刘抗、朔望等对故友的怀念,傅聪、傅敏昆仲对其先翁的追思,以及陈子善及叶永烈的文章。第二辑“影像”阐释傅雷各方面的贡献,涉及翻译成就、艺术哲学及音乐艺术观等。有关《家书》的文章,分别由楼适夷、黄苗子、叶永烈、林文月、刘再复等执笔;有关《译文集》及《全集》的文章,则由罗新璋及我本人所撰;庞熏、林臻、金梅、罗新璋讨论傅雷的艺术境界;赵志钧、史易堂描述傅雷与黄宾虹的忘年之交;刘靖之研究傅雷的音乐观;至于傅雷与巴尔扎克的神交,傅译巴尔扎克的艺术及傅雷译品的精髓等,则由罗新璋及本人分别阐述。第三辑“影响”,除了萧芳芳一文之外,编收了不少全新的文章,包括黄宗英、王师北的散文,宋学智、许钧、萧红及本人的长篇论文,张森根所撰的《傅敏与》与本人所撰的《赤子之心中国魂──我所认识的钢琴诗人傅聪》,以及江小燕的《我为什么替傅雷家属收骨灰?》。这一辑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傅雷弃世已经四十载,他的人格美、翻译观到底启发了多少人?什么人?他的译着译品到底如何影响了译途上的后进者?他的风骨与精神,对艺术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为人处世的认真与执着又如何体现在两位后人傅聪与傅敏身上?傅雷精神的当下意义又是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各篇收编的文章中逐一剖析。第四辑“附录”,除了包括最新发现的傅雷函件之外,主要列出《傅雷年谱》及《傅雷主要译着年表》,这是由傅敏及罗新璋重新修订的,内容最为详尽完整,是研究傅雷的学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
当身体还剩下1/4时段云球当身体只剩下四分之一时,人生会是怎么样?是生不如死,还是痛不欲生?带着这个问题,段云球用仅存的左手完成了20万字的自传。七岁时,因为一次车祸,除了左手完好无缺外,双腿和右手全部缺失。段云球没有被灾难击倒,相反,灾难促成他的又一次重生:他通过四年父背上的小学,自学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科等大部分课程。他学会了写作,并以写作为生。他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想象的毅力独自在北京打拼了十年。本书没有太多的的血泪,没有太多的感叹,只有一种自强不息的活力贯穿其中。他尚能如此善待生命,如此坚强,他能带给我们强大的力量,一种潜意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