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图说中国民俗艺术
作者:李炅 等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01
ISBN:9787214057617
定价:¥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华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包括信仰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交往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民间美术、民俗玩具等。民俗艺术,顾名思义,指与民俗活动相关的艺术,或表现民俗事象,或反映民俗心理的艺术。民俗艺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出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让民众的生活艺术化、审美化。中华民俗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图形表达吉祥意愿,并与人们的日常语言、行为联系起来。在中国民俗艺术中,抽象的民俗意蕴浓缩为一些短语,经过谐音转换,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形象呈现出来,形成了集意、音、形于一体的民俗艺术。《图说中国民俗艺术》所呈现的民俗艺术,主要指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视觉艺术,也可称民俗美术。这些艺术以民间艺人创作为主,其他阶层艺术家创作为辅,艺术形式包括雕塑(木雕、石雕、竹雕、牙雕、砖雕、泥塑、面塑等)与编织等;塑艺(陶瓷、玻璃等)、剪纸、刻纸、绘画(民俗彩绘、木书、版画、扑灰画、灶头画、布画、米画)等;其次,也包含一些不被传统艺术所重视的民间制品或工艺,如纸糊、童玩、女红、杂技、制香、制纸、漆器、银器、锡器等。拓展来看,对于那些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行为和心理的物品,如文人使用的文房四宝,镇纸、臂搁、笔筒、笔洗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如一些特殊用途的提篮、餐具、床榻、服装和服饰等,其造型和装饰具有鲜明的民俗特点,同样反映了一些民俗心理,也是民俗艺术。如果从更大的层面来看,在传统建筑艺术中,如古城郭、寺庙、祠堂、书院、园林、宅地、老街、戏楼等,其中有许多反映各地民俗的造型,表达了民众丰富的民俗心理和风水观念,也都属于民俗艺术。中华民俗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内部传承稳定的文化基因表达。
作者简介
暂缺《图说中国民俗艺术》作者简介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民俗和民俗艺术
第二节 中华民俗艺术的特征——传承性、程式化、象征性
第三节 中华民俗艺术面面观
第四节 民俗艺术的转换观——民俗语言、图形和意蕴的图融
第一章 历史篇
第一节 汉代墓葬中的民俗生活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中的民俗生活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墓室壁画
第四节 《清明上河图》与风俗画的勃兴
第五节 元代风俗画《龙池竞渡图》
第六节 明代风俗画的兴盛
第七节 清代风俗画的顶峰——徐扬《姑苏繁华图》,丁观鹏《月令图》
第八节 重农劝桑的《耕织图》
第九节 清代外销画中的民俗生活
第二章 信仰篇
第一节 福将万家
第二节 出将入相,加官进爵
第三节 救苦救难,神通广大的观音娘娘
第四节 财源滚滚来
第五节 三节诸神
第六节 警示世人的地狱世界
第七节 各行各业的祖师爷
第八节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众多的农业神
第九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第十节 武圣人——姜尚、岳武穆、关公
第十一节 城市、乡村的保护神——城隍、川主
第十二节 家和万事兴
第三章 岁时篇
第一节 农历新年前后的民俗艺术
第二节 二月间的民俗艺术
第三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第四节 端午节——恶月中的辟邪
第五节 七夕乞丐
第六节 中元节和盂兰盆节
第七节 中秋祭月余供奉兔儿爷
第八节 腊月间的民俗艺术
第四章 礼仪篇
第一节 婚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二节 诞生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三节 寿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四节 丧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五章 编织篇
第六章 居住篇
第七章 用具篇
第八章 游艺篇
后记
第一节 民俗和民俗艺术
第二节 中华民俗艺术的特征——传承性、程式化、象征性
第三节 中华民俗艺术面面观
第四节 民俗艺术的转换观——民俗语言、图形和意蕴的图融
第一章 历史篇
第一节 汉代墓葬中的民俗生活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中的民俗生活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墓室壁画
第四节 《清明上河图》与风俗画的勃兴
第五节 元代风俗画《龙池竞渡图》
第六节 明代风俗画的兴盛
第七节 清代风俗画的顶峰——徐扬《姑苏繁华图》,丁观鹏《月令图》
第八节 重农劝桑的《耕织图》
第九节 清代外销画中的民俗生活
第二章 信仰篇
第一节 福将万家
第二节 出将入相,加官进爵
第三节 救苦救难,神通广大的观音娘娘
第四节 财源滚滚来
第五节 三节诸神
第六节 警示世人的地狱世界
第七节 各行各业的祖师爷
第八节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众多的农业神
第九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第十节 武圣人——姜尚、岳武穆、关公
第十一节 城市、乡村的保护神——城隍、川主
第十二节 家和万事兴
第三章 岁时篇
第一节 农历新年前后的民俗艺术
第二节 二月间的民俗艺术
第三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第四节 端午节——恶月中的辟邪
第五节 七夕乞丐
第六节 中元节和盂兰盆节
第七节 中秋祭月余供奉兔儿爷
第八节 腊月间的民俗艺术
第四章 礼仪篇
第一节 婚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二节 诞生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三节 寿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四节 丧礼中的民俗艺术
第五章 编织篇
第六章 居住篇
第七章 用具篇
第八章 游艺篇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