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漕运总督张景华刘怀玉 著《漕运总督张景华》包括五大部分:一是张景华传略,以问题和事件为类别,以时间为序,依托时代背景,对张景华一生进行考述;二是张景华的年表,以年代为主轴叙述张景华的一生,与前者互为经纬;三是张景华的著作,包括现在已知的《白溪漫稿》,以及被收录在地方志和其他书籍中的遗作,还有一些已佚作品的篇目,可为文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根据线索做进一步的查找,扩大对张景华的了解;四是与张景华相关的资料辑录,因为材料庞杂,这里选择其中有价值的一部分,与同好共享,以便更深入地考究张景华;五是张景华家谱的历次修订序言选录,其中有一些对了解张景华及其家族颇有资料性价值。
-
孟子新传孟祥才 著《孟子新传》以34章、25万字左右的篇幅,用生动传神的笔触,记述中国思想史上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师孟子84年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旅;再现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战国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与国君、权臣和各色人物的交往与互动;全面展示他在“百家争鸣”的思想学术论争中坚守儒家学派立场,在与其他学派的颉抗、辩诘中创造性地丰富、发展和深化儒学理论的功绩,深入阐发他在天人合一、人性善恶、仁政理想、以民为本、君子人格等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凸现他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精神和独异的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人格魅力,探索他思想理论中那些凝结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资源对当代中国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鉴作用。
-
一代真儒胡槐植 编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他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33岁前主要活动于家乡。自言17岁始立志闻道,刻苦求学,拜师于江永,切磋于师友,学问日进,著述颇丰。治学同时,还有授课、治水利,造福乡民之举。33岁后,避难京师,并为生计及学问奔波南北,交挚友,辩学术,名动京师,享誉海内。51岁以举人身份被召入四库全书馆,数年之间,纂修20多种经、子典籍。最终积劳成疾,卒于四库馆臣任上。他曲折艰难的一生不仅创造了丰富、巨大的学术成果,而且是思想界的一面旗帜,其批判理学、开启民智,启导了近代民主思想的曙光,意义极其深远。连环画《一代真儒——戴震的故事》以戴震生平经历为线索,以戴震治学、为人为主要内容,突出清代中期乾嘉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的学术成就、思想贡献和人格精神。连环画篇幅:图画约150幅,每幅配以适当文字,图、文结合,通俗形象。连环画努力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结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戴震,宣传传统文化。
-
伊丽莎白一世[英] 菲莉帕·格里夫顿 著1603年3月,“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英国举国悼念这位忠诚高尚的女王,并对她的继任者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期望颇高。一段时间后,人们对新王朝的期望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那位都铎女王治下黄金时代的怀念。过去的几个世纪内,女王的传奇故事深入人心,人们认为她是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使英国免受他国侵略,比任何一位国王都更加忠诚于自己的人民。而真实的伊丽莎白女王并非历史书中试图塑造的圣徒形象。与之相反,她的统治充斥着叛乱、谣传以及绯闻。 本书中将为您解秘伊丽莎白一世如何在姐姐的统治下侥幸逃脱一死,揭秘不伦恋人的流言蜚语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困扰,探究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是否足以新教与天主教的矛盾冲突,展现她如何领导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而踏上崛起之旅。“萤火虫”系列历史读物网罗中外历史发展长河的各个时期,用海量的精美图片、丰富的一手资料、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业内专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题专栏和轻松幽默的文风,带你领略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萤火虫”系列图书将为你点亮纷繁复杂的知识,轻松、愉快地捕捉历史的精彩瞬间!
-
海德里希传(德国)罗伯特.格瓦特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屠杀数百万欧洲犹太人的幕后操纵者,他是天生的恶魔吗?在这部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叙事可读性的经典传记中,罗伯特?格瓦特试图为这一令人困惑的人性问题给出逻辑一致的解释。通过对海德里希一生的剥丝抽茧式分析,格瓦特揭示了一个典型纳粹党徒的邪恶心路历程。 海德里希出生于德国中上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音乐家。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是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小提琴手。他还酷爱运动,有着卓越的运动技能。海德里希高中毕业后加入了德国海军,但在1931年春天,因私生活处理不当而被海军遣散。离开海军之后,陷入迷惘的海德里希深受其未婚妻一家的影响,开始拥抱纳粹主义,并经友人介绍结识了纳粹党卫军☆高长官希姆莱。希姆莱让他负责党卫军的情报工作。海德里希熟谙并充分利用了纳粹政权官僚体系的丛林法则,在帮助希姆莱攫取更大权力的过程中,自身的权力野心也随之膨胀并得以实现,官至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代理总督,直至1942年5月在布拉格遇刺不治身亡。
-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张宣武 等冯玉祥(1882—1948),中国近代军事家。他从第十六混成旅起家,经过十余年经营,逐步形成了雄踞我国北方的军事集团,尔后走上了从旧式军阀到爱国将领的蜕变之路。他治军有方,又爱兵如子;身居高位,仍葆平民本色。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走呼告,为求抗战胜利而殚精竭虑。冯玉祥从士兵到将军的人生历程、护国爱民的毕生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在黑暗中艰难求索、救亡图存。本书收集了冯玉祥部下、旧交、亲属等人撰写的回忆性文章,以弥足珍贵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从政治逸事、军队建设、日常生活等角度,再现了冯玉祥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
梁启超狭间直树 著,高莹莹 译《梁启超:东亚文明史的转变》一书,是日本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狭间直树教授关于梁启超的系统研究之作。本书叙述了梁启超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期间的思想变化与活动实践,从创办《清议报》到主笔《新民丛报》,从鼓吹立宪到志在“新民”。全书有着十分清晰的时间线,对梁启超各时期的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还原,并将其置于近代东亚文明的转变这一框架下进行分析,揭示了梁启超这一时期思想的变化以及他的办报活动对近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彰显了梁启超在东亚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
道统、治统与科技刘溪 著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拥有“皇帝科学家”的美誉。他对科技、尤其是西方科技的深入掌握和充分利用,在中国帝王中可谓少有、后无来者,使之成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身份地位很为特殊的关键人物,对清初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康熙帝为何如此崇尚西方科技?这是一个虽然已有诸多研究成果、然而至今未得确解的问题。本书认为,在康熙帝身上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即他一方面对西方科技苦心钻研、大加利用,另一方面又将宋明理学奉为圭臬,终生服膺。很显然,这些研究并没有将西方科技纳入到康熙帝的信仰体系与知识体系当中进行考量,即没有意识到:在康熙帝那里,科学与儒家理学、西方科技与儒家“道统”并不矛盾;恰恰相反,西方科技正是他维护道统、巩固皇权的一种有效工具。
-
马占山将军传马志伟 著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出身贫苦,不堪忍受屈辱与不平,历经磨练,成为奉军中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九一八”事变后,出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将军亲赴前线,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领导了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1枪。江桥抗战震惊中外,马占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七七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的马占山,率部在晋绥抗击日本侵略军。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马占山将军的后人马志伟先生为其祖父收集了大量史料和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事迹,精写成传。本书详尽地描述了马占山将军的家世和不平凡的戎马生涯,以马占山将军曲折而富有传奇的人生轨迹,勾勒了一代抗日民族英雄爱国而向往光明与追求的一生。
-
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朱司俊 著本书系《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之一。介绍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从穷苦少年成长为我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人生历程,文字生动,有血有肉。命运让焦裕禄从童年时期开始就承受了种种磨难,可苦难的洗礼使他成为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抗日战争时期,他投身革命,是一个为人敬佩的能文能武的党的好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兰考县当县委书记期间,他同自然灾害和自己的疾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焦裕禄短暂而有深度的一生,体现了这位人民公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