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启微·陆征祥评传唐启华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弱、国际地位阶段,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8次出任外交总长,亲历李鸿章访俄、次海牙保和会、《中俄协约》、“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深知其中复杂辛酸内幕,也饱受弱国外交之苦,他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于山东问题交涉时,他试图“联美制日”,但因日美互相妥协而未能为中国争取到应有权益,交涉失败。终决定拒签对德和约,也因而成为当时民众心中的“拒签英雄”。他坚信“强权之不可久持,公理必得后之战胜”。但受限于史料不足,学界对他的研究偏少。本书以陆征祥为中心,使用外交档案和藏于比利时修道院的《陆征祥文书》、报纸、个人文书等史料,结合政治、社会舆论、个人三个视角,考察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
-
一百年前的00后宫礼本书以“风度”“风华”“风骨”“风流”分类,以生动浅显的笔触向读者讲述了顾毓琇、周有光、高士其、周培源、蒋光慈、梅汝璈、张岱年等二十多位出生于1900—1909年之间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生平、学识、才情、智慧、道德和担当,启迪读者如何做好人生选择,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白居易赵银芳 著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科举登第后,从校书郎做起,一直做到刑部尚书。无论官职高低,他都勤勤恳恳,忠于职守,怀着报效国家、体恤百姓的追求,在各个岗位上颇有政绩。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他往往将日常化入诗中,语言平易晓畅,王公贵族、下里巴人无不口熟能诵。他又能游刃有余地穿行于儒、道、佛之间,为后世知识分子铸造了又一个仕与隐之间的精神家园。
-
漫话东坡莫砺锋本书是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2008年在我社出版的《漫话东坡》一书的修订版。前版《漫话东坡》发售以来广受好评,重印再三,因此本次莫砺锋教授将书中仍存在的一些问 题进行修改,并为新书增加了精美的配图,在保留原书高质量内容的基础上,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书中分十二章,分别叙述了苏轼的家庭、交友、人生经历、文化与文艺价值, 完整梳理了可见苏东坡文献和文艺作品,向读者展现一个丰满立体而言之有征的苏东坡形象。
-
要留清白在人间燕山刀客于谦“忠心义烈、英迈过人”,在土木之变后挽狂澜于既倒,领导军民胜利保卫京师,却落得个被奸臣诬陷含冤遇害的悲情结局,令天下人扼腕叹息。最终平反昭雪,留千古英名于青史。
-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本书详述了明朝蕞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的一生,是一代文学史家朱东润先生的代表作品。从张居正12岁考中秀才起,到他23岁踏入仕途,再到他登顶首辅帝师之位,最后到他人亡政息,被抄家清算为止,朱东润将张居正这个人,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还原出来,并对他的性格、想法,及每一步重要的选择、决定,都进行了有理有据、鞭辟入里的分析。不仅如此,朱东润还将当时明朝政坛内阁、皇帝、后妃与宦官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摊开来,理清楚前因后果,从侧面进一步丰富了张居正的人生经历,并对他最终的成就功绩和命运走向提供了十分符合逻辑的解读。
-
大清首辅张廷玉寒山客暂缺简介...
-
眉州三苏郦波本书是一本关于三苏的传记,从苏轼的祖父苏序写起,主要从三苏生平、文化成就、家风传承等来讲解三苏。以诗词着眼,作古今观照,去探寻三苏与当代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郦波在本书不仅讲述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代表性经历以及对三人诗词、散文的品读,更延展了对子女的教育,家风传承。三苏身上有很多具有当代价值、永恒价值的东西在,是可以作为人生范本来加以研究和学习的,值得持续深挖。郦波表示,苏洵思想之深刻,苏轼境界之超越,苏辙意志之坚定,他们在待人接物上的特征、他们面对人生得意与低谷时的态度,现在依然能给我们启示和鼓舞。
-
到唐朝寻找王维商震 著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出生望族,自幼聪颖,又擅长音乐绘画,年纪轻轻名动京城。《到唐朝寻找王维》这本书中,诗人商震带我们重返王维生活的盛唐,走进王维的生活,用开阔的笔触描述了王维的成长经历、求仕,与同时代诗人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交往,与裴迪亦父亦兄亦知己的情谊……从中可以看到诗佛王维的成长轨迹及思想变迁,了解王维丰富、复杂而又和谐的精神人格。每章末尾附有作者与王维的“对话”,这也是1262年来,王维首次和现代诗诗人对话。
-
辛弃疾传郭瑞祥辛弃疾,别号稼轩,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是中国*具影响力的爱国词人,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本书以《宋史》《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年谱》为骨干史料,大量参考宋人笔记、宋人专著,以及近当代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书写辛弃疾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作者以辛弃疾词作为骨干,并嵌入辛弃疾非凡的人生经历,既对其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和展开,又对辛弃疾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书写,便于读者欣赏辛弃疾的作品,并从其经历、作品中收获感染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