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李清照郭瑞祥李清照的身上,流淌着叛逆和宗正的血液。其叛逆,如溯洄而上,道阻且长,但她成功地立于水中央,受当时和后世须眉文人折腰膜拜。其宗正,是作豪放的诗,写婉约的词。李清照恪守道统,排斥异作,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婉约词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成为能与苏轼、辛弃疾抗衡的婉约派词人。女子,在政治上能与秀男人比肩的只有武则天;在文学上能与秀男人比肩的只有李清照。武则天是帝国女皇,李清照是词国女皇。她饱经战乱流离,却用生命守护事业,完成了金石录;她向往赌书泼茶的爱情,却以家国为重,鄙视夫君的懦弱苟活;她敢于冲破礼教的枷锁,四十多岁二婚再嫁,却所遇非人,毅然走上法庭……本书为李清照立传,书写她的生平,挖掘她的史料,赏析她的作品,刻画她的形象,定位她的性格,向读者介绍丰满、生动、深刻而立体的李清照,探讨文学女皇产生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本书史料全部来源于古籍、出土碑刻和李清照及同时代人物的诗词,并经仔细甄别,去伪存真。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不主观臆断。所以这是一本历史学的李清照传记,不是一本文学的李清照传记。
-
向心而行梁洪涛本书是一本王阳明的传记。书中,作者引入更多的史料和观点,不吹不黑,回归到常人、凡人的角度去写王阳明。不刻意美化、不强制拔高,深刻挖掘王阳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再现他性格中的瑕疵,以及为人处世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讲述心学的核心理念时,作者在文字中灵活运用生动的案例,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心理变化等细节上的描写和刻画,同时结合当下进行深入分析,见微知著,讲透王阳明智慧和心学的精髓之处。不仅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同时也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更加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李长之以《史记》为切入口,通过洋溢丰富情感的文字,从时代、家学与人生际遇等不同角度,描绘出司马迁跌宕起伏的一生,在领略史学巨著《史记》魅力的同时,一起见证司马迁骨血中的坚韧与浪漫。
-
大唐颜真卿王筱喻,梁玉梅 编.本书是颜真卿的传记小说。颜真卿是大唐书圣,亦是铁骨铮铮的大唐名臣。他幼年丧父,在亲友资助下艰难长大,进士及第后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乱时,颜真卿与堂兄颜杲卿一起率部起义,对抗叛军,令唐军士气大振。后因寡不敌众,退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兴元元年,颜真卿被代宗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作者以史料为底,加以生动想象,文字隽永,可读性强。
-
杨度与梁启超杨友麟 吴荔明 著《杨度与梁启超——我们的祖父与外祖父》系杨度之孙杨友麒、梁启超外孙女吴荔明夫妇合著,它是国内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杨度、梁启超合传。全书史料丰厚,见解独到,总以时间为序,在整体纵向叙述的同时,采取比较研究的方式横向论述,横纵交替。它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杨度和梁启超的生平及二人的关系,也介绍了他们与同时代重要历史人物(袁世凯、蔡锷、孙中山等人)的关系与交往、同时特别注重展现他们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所做的作用和思想流脉。最后部分还介绍了杨度、梁启超的后代传承,以现其流风余韵,对当今读者尤为有益。该书为增订本,补入了最新的文字史料与珍贵照片,可以结合《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对读。这是一部了解梁、杨及近现代史,集可读性与欣赏性于一体的普及读物。
-
慈禧太后传王道成慈禧太后是晚清统治集团中的“无冕女皇”,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晚清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太多关于慈禧的外传、逸事、戏说流传甚广,混淆视听,真假难辨。即使一些严肃的史学著作也常常不加分辨,将其作为史实加以征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查阅大量清宫档案文献,坚持“无一事无来历”,在书中还原了一个内忧外患背景下真实的立体的慈禧太后。
-
李白传飞羽著“诗仙”李白固然超凡脱俗,然而对入仕的着迷,才是其最真实的人生底色。本作从李白的出身、经历、诗赋,一一切入,着重刻画李白的精神世界;以诗人李白的视角撰写,让读者一路跟随其步伐,领略盛唐风采,经历大唐巨变,一睹其在盛世与乱世中挣扎浮沉、执着于理想的传奇一生。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龚自珍王媛 著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四十八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有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本书用一组故事,描绘这位思想家的精彩一生。
-
建汉首功吕志勇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一个永不停歇的实干家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秦的苛政加剧了社会矛盾,看似平静的强秦统治,实则是暗流涌动。随着大泽乡起义,各地反秦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此时萧何辅佐刘邦在沛县发动起义,之后随刘邦加入项家军、攻武关、过峣关、抵灞上,取咸阳。入咸阳后,萧何主张对民众约法三章,将士对百姓毫无秋犯,从而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他“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对今后治国安邦提供的借鉴的蓝本。在汉中,萧何采用取民心、惠民策,致贤人的政策,致使人丁兴旺,经济蓬勃发展,为刘邦夺取彭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为前线输送兵源、粮饷,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建立大汉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名列功臣第一,封为相国。根据秦朝六法,萧何制定《当律九章》,采用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刘邦驾崩后,他辅佐汉惠帝、抑制外戚干政,惠帝二年(前 193 年)七月,56岁的萧何病薨,谥号文终。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秩序。后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惠帝,并通过曹参延续了自己的治国方针。本书基于史料,以全新的视角对萧何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萧何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顾炎武薛舟 著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思想家,他生活的十七世纪,西欧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思想世界也是如此,崇祯十年(1637)笛卡尔发表了哲学目前有名的《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康熙二十九年(1690)洛克发表了《政府论》。在欧亚大陆西边,顾炎武同时代的学者成为了近代化的推动者,对我们来说,他们的名字甚至比本国的顾炎武更熟悉。其实传统中国也面临着所谓的“十七世纪危机”,当时正值明清易代之际,不同于以往的改朝换代,这次朝代更替似乎提供了更多的经验与探索,当然,也包括更多的痛苦与挣扎。顾炎武处在时代潮流中,被冲击、裹挟,同时也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做了很多观察与思考。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学术思考,留给我们的不单纯是故事,也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