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万历皇帝大传曹国庆著本书的内容包括写在书前位把明朝推向覆灭之境的皇帝、童年好似一场梦、托孤辅臣的斗争、顷心委倚张居正、少年天长初长成、青春盛年修寿宫、沉湎于酒色之中、矿监税使的横行、自命不凡的孝子、游刃于释老之间、边防的得意之作、风云幻的外交、围绕立储的风波、统治机制的瘫痪、严重的社会危机建州威胁的加剧、驾崩的前前后后、附录、万历皇帝年表、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
弘治皇帝大传郭厚安著本书所述事实,都有根据。力求将当时实实在在的历史以及实实在在的弘治皇帝,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为了雅俗共赏,所以既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又力求提高其可读性。行文尽量通俗易懂,不以词害意,避免大量地引证原文,以免影响阅读。本书在取材方面是有所选择的,而选择的标准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传主的特点。有些问题虽然很重要,但与传主无关,因而只好摈弃了。
-
洪武皇帝大传吕景琳著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写在书前、第一章茫茫苦海一浮沤、第二章倒海翻江,崭露头角、第三章天堑一跃,鱼龙变化、第四章长江三蛟的生死搏斗、第五章皇帝轮流做,今到牧儿家、第六章创建一个理想的小农社会、第七章创建一个勤廉洁政府的努力、第八章士大夫们的荣与辱、第九章皇帝与丞相、第十章将帅之死、第十一章皇帝和他的妻子儿女。
-
宣德皇帝大传赵中男著采用开放的深刻的指导思想来写每一位帝王,力求打破从前那种旧式理论束缚下僵化、呆板的写法,十一种书不强求一致,尽量发挥每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艺术才能;传记就是传记,要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写出这个人物思想上和活动上的时代特征,写活的东西,尤其是要力求写明帝王的人性与封建环境、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写,写得深刻,令人回味。而决不能写成某个帝王在位时期的简单历史,更不能写成与时代相脱节的个人活动史;语言尽量采用平实晓畅的白话文,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避免为人讨厌的评论和文件式的说教语言,同时也避免长篇引用那些艰涩难懂的古文,尽量用普通话表述清楚,以便减少广大读者的阅读障碍。
-
康熙皇帝全传白新良主编;王薇[等]编著片断:按照一般情况来说,他至少还能再活几十年。同时,由于后宫妃嫔甚多,而他又刚刚进入了生育年龄,至少也可以再生许多儿子。焉知玄烨这个孩子的命运必然会在其他已出世或未出世的孩子之上。其次,就他的母亲而言,当时,只是顺治皇帝的一个普通的妃子,而且出身汉军。虽然她的父祖两代早在入关前就已追随清朝两代创业皇帝南征北战,卓有功勋,但是,由于清朝政权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体所建立的王朝,这就决定她们一家在当时社会上只是一个二等公民。佟氏妃子的民族出身必然会影响她在宫中的地位。再次,还应该看到,在玄烨出生前后,主持宫中事务的是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她的儿子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并发展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处心积虑地积极扩大自己家族在宫中的势力。顺治八年八月,顺治皇帝刚刚十四岁,在她的主持下,即为顺治皇帝举行大婚,将自己的一个亲侄女立为皇后。由于顺治皇帝少年任性,和这个皇后关系并不好。顺治十年,将这个皇后废为静妃,改居侧宫。这时,为了实现亲上加亲的企图,孝庄文皇后又打乱行辈,将自己的一个侄孙女立为皇后。与此大体同时,同是出身博尔济吉特氏而入宫为妃者还有恭靖妃、淑慧妃、端顺妃、赠悼妃等四人。一时之间,顺治皇帝后宫几乎成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天下。出于一家一姓的私心,孝庄文皇后满心盼望着这些侄女、侄孙女为她生孙,以便将来承继大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顺治皇帝的满洲妃子所生之子,她都不大喜欢,哪里还会喜欢这个汉军出身妃子所生的儿子呢?因此,玄烨出生之初,只是宫中的一个丑小鸭。他的母亲佟氏妃子并未因生子之功受到孝庄文皇后和顺治皇帝的另眼看待,而地位有所上升。就连玄烨本人也像其他一般皇子一样被遣送出宫,与保姆别居西华门外的一座府第。一直到了玄烨晚年,在他回忆起这段生活时,还不胜伤心。他说:“世祖章皇帝因联幼年时未曾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①长期就养在外,使得他的父亲顺治皇帝几乎将他遗忘。顺治十四年前,顺治皇帝明明已经生了钮钮、福全和玄烨三个儿子,但是在当年十月,他所宠幸的皇贵妃栋鄂氏(即端敬孝献皇后)为他生了儿子之后,他即刻认定这个儿子为第一子②,还在不少场合说这个刚刚落生的婴儿就是将来的皇太子。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和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虽然孝庄文皇后为顺治皇帝连续娶了六个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女子作为后妃,但是,使她失望的是,对于这些后妃,顺治皇帝一个也不喜欢,当然,更谈不上会给她生孙子。与此同时,顺治皇帝虽然极为宠爱他的皇贵妃栋鄂氏,并将她所生的儿子定为第一子和皇太子,但是,这个孩子出生不过百日,即因病殇逝。倒是被他们所遗忘的庶出之子玄烨得以健康地成长了起来。这样,直到玄烨五六岁上在保姆的带领下进宫向祖母和父母问安时,他们才想起这个长期寄居宫外的孩子。眼见玄烨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神彩焕发,声音洪亮,孝庄文皇后和顺治皇帝已起爱怜之意,而听其谈吐不俗,观其举止有礼,更使他们感到惊奇。一次,玄烨和他的哥哥福全、弟弟常宁一起向顺治皇帝问安时,顺治皇帝逗着问他们,将来长大了想干什么。这时,常宁刚刚周岁有余,正在咿呀学语,对于这样高深的问题,自然是回答不上来。福全因为年龄较大,已懂人事,面对父亲所提这一重要问题,生怕回答错误,沉吟片刻,方才谨慎地回答道,愿在父皇之下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王子。倒是玄烨无所忌讳,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道,我大了要像父皇一样,把天下治理好。这种回答,乍一听来,似显放肆不恭,但是仔细一想,在十分盼望子孙成人后统治天下的帝王家庭里,却正是最满意的答案。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出语如此不俗,顺治皇帝不由得暗暗称奇。从此,他对玄烨这个儿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由于出生之初不受重视,玄准童年事迹传于后世者甚为稀少,这样,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有寥寥几点。一是他于出生之后不久,即随保姆移居紫禁城外的一座府邸。那里很有可能原是一个官员的府第。根据满洲旧俗,皇子出生后,大多“付于殷实官员抚养”。①《清圣祖实录》亦载,玄烨的哥哥福全、弟弟常宁和玄烨的不少儿子都曾抚养于外。玄烨出生后,比起福全和常宁,他的身分并不高,因而,这种推测,看来大致合乎实际。只是后来玄烨当了皇帝,这座府邸自然也就成了潜邸,原来官员不便居住,只好搬了出去,改作福祜寺,以供喇嘛做佛事,为康熙皇帝祈福。二是他曾有几个保姆,其中一个是孙氏,她的丈夫是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另一个是瓜尔佳氏。正是在保姆们的精心护理下,玄烨才健康地成长起来。因而,多年之后,玄烨对这两个保姆还有着极深的感情。在她们死后,分别将她们追封为奉圣夫人和保圣夫人,对于她们的坟茔,也按时祭扫,对于她们的子嗣,也分别加以重用。如孙氏保姆之子曹寅,即被他任命为江宁织造,成为他的一个亲信和心腹。三是这个时期,玄烨还出过天花。十七世纪中叶,天花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由于治疗水平低下,沾染此症者,死亡率极高。满族自东北迁居内地,尤其畏之如虎。玄烨能闯过这一关,一方面大概是他兼有满蒙汉三个民族的血统,抵抗力强;一方面是在于保姆的精心护理。虽然如此,在他脸上却留下了几个麻子。出过天花,便自然具有了免疫能力。这一点,今天看来是十分普通的事情,但在顺治皇帝死后,皇室中决定继嗣人选时,却成了玄烨继位为君的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四是他从五岁始即已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只是没有什么正式教师。教他满文的,是一个名叫苏嘛喇姑的宫女。教他汉文的,是姓张和姓林的两个太监。因为他们熟谙清朝兴起和明朝末年皇宫中不少轶事逸闻,玄烨从他们那里不但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也受到了历史知识启蒙教育。五是这个时期,由于他不在宫中生活,保姆对他宠爱有加但却管教不严,使他染上了嗜烟恶习。直到他即位之后,为怕影响政务处理,才将这个不良习惯毅然戒绝。总之,玄烨的童年时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多年寄居宫外,虽然使他的早期教育受到一些影响并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但是,最主要的,他没有沾染宫中长成的皇子们所特有的骄横、奢侈等恶习,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他的眼界和阅历,对于他的健康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节顺治去世虽然玄烨出生之后数年未曾受到孝庄文皇后和顺治皇帝的重视,但是,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发生变化,机遇还是不断向玄烨身边靠拢,并且终因顺治皇帝的青年早逝而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后记:后记本书是集体编写的产物。参加本书编写组的有:白新良、王薇、孙卫国、王国恒、杨丽英、何孝荣、姜胜利、李立。具体分工情况是:白新良:第一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附录及全书定稿。王薇:第二章。孙卫国:第四章、第六章第三节、第五节。王国恒: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杨丽英:第五章第二节、第四节。何孝荣:第六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第七章、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姜胜利:第六章第一节、第八章第一节。李立: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此外,还有一些同志也为本书出版和编写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孙立群同志为联系本书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南炳文、乔治忠同志对于本书发凡起例提出了一些好建议。研究生王伟凯、王琳、姜德成也为本书搜集资料、抄录稿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特此一并说明并表谢意。白新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本书前言前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即位之后年号康熙,习称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代皇帝。他在位期间(公元1661年—1722年),顺应社会长期动乱之后广大人民渴望太平的合理愿望,通过自己的积极奋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国内政局的安定。与此同时,作为这一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中心人物,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他也作出了重要的建树,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终康熙一朝,清朝政治一直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向上发展,清朝统治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因而,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历史人物及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为了推进有关康熙皇帝和清史研究的深入,普及清史知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组织编写了这部《康熙皇帝全传》。有关康熙皇帝的各种史料,十分浩瀚;有关康熙皇帝的传记,前代学者和当代学者也都有撰述。这些,既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接受任务后,我们在普阅有关康熙皇帝的各种史料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全书体例。同时,在确定编写指导思想上,也下了较大的功夫并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在全书内容上,在篇幅允许范围内,力求全面;在历史事件陈述中,力求准确;在人物评价上,力求客观公允;在文风上,也力求通俗。此外,我们还于全书之后附有康熙皇帝年表和各种其他表格,以供不同层次的读者参考和研究之用。本书是集体编写的产物。为了编写本书,编写组同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由于集体创作,文风未尽一致,虽然我在最后定稿时作了一些修改和订正,但因时间仓促,仍觉不能尽如人意。由于我们识见浅陋,其他错误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都由我本人负责。笔者恳切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批评,以期我们提高认识修正错误。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不少学者有关康熙皇帝的论文和专著,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并表感谢。另外,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本书责任编辑任鹤先生,不避祁寒酷暑,数度来津,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热心的指导和全面有效的支持。值此全书付梓之日,我谨代表编写组同仁向他们表示深忱的谢意。白新良1993年11月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
成化皇帝大传方志远著本书是帝王传记,因此,理应对作为帝王的成化帝一生所经历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特有的统治风格进行全面叙述和公允评价。本书又是人物传记,因此,也理应通过生活细节和感情纠葛来揭示其性格特征。净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的帝王和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常人有机统一起来,是本书力求实现的目标之一。以传主的活动为线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全貌,并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本书力求实现的第二个目标。成化帝在位的二十三年,既是明朝经历了土木之变的社会危机和夺门之变的政治动荡之后,重新趋于稳定并开始长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的过渡时期,又是是社会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冷酷严峻时代后,向嘉靖、万历自由奔放时代转变的过渡时期。
-
陈独秀孙其明著本书内容主要为笔者亲自采访所得,有些甚至是笔者直接参与过的事;非笔者所采访的内容,亦言之有据。
-
杨度唐浩明著暂缺简介...
-
乾隆皇帝二月河著暂缺简介...
-
隋炀帝大传郭志坤著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甲兵强盛”而又二世而亡的著名王朝,首为秦王朝,次为隋王朝。对于秦王朝之亡,人们归之于秦二世的“急兰暴虐”,归之其“税民深”,“杀人众”。而人们历来对于“隋二世的谴责、批判、指摘,似更过于秦二世。其实,“隋二世”决非“秦二世”者流所可比拟。这是个复合型的人物。其罪也彰,其功也卓。若论其功业该是不下于秦始皇的。人们在论述一统天下时,往往忘不了秦始皇,殊不知,在距始皇近千年之后,另有一伟人,他御外患,拓疆土,凿运河,灭群雄。使祖国金瓯无缺,他就是被历代史家所扭曲了“隋二世”——隋炀帝。隋炀帝之业绩,值得青史一书。至于其人亦有暴而淫的一面,那是另一回事了。在对史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订正的基础之上,对隋炀帝作出公正而恰如其分的评述,这,就是作者创作《隋炀帝大传》的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