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沦落天涯

沦落天涯

作者:王盛华 著

出版社:内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01

ISBN:9787806757543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沦落天涯》讲述了年轻漂亮的林秋在父母的千般反对下嫁给了痴情小文人若白,婚后却两地分居。厂长和他的跛腿儿子“偷色”不成,恼羞成怒,将林秋耐不住寂寞的谣言传遍全厂。林秋无奈,只好远走正在搞特区建设的绿岛省。在这里,林秋结识了绿岛“太子”杨一凡,便想甩掉前来找寻自己的丈夫若白,而且骗走了若白的身份证。走投无路的若白历经坎坷,最终决定要在陌生的绿岛闯出一片天。幸而结识了自己的红颜知己董事长白洁和李庭娟,在她们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但最终却放弃良知,扮演两种身份,在报纸上互相指责的炒作。而在这期间,白洁怀了若白的孩子,林秋却被好色而又权重的孟省长强奸,杨一凡因迷恋赌博使公司陷入危机,和林秋的关系也宣告破裂,林秋愤然出走……昔日爱人能否破镜重圆小人物的命运究竟会如何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究竟什么在主宰一切是权力是欲望还是良知……
作者简介
  王盛华,本名李重华,笔名梦之。作家、评论家、社会文化活动家、研究员。陕西省洛南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76年10月发表处女作,近三十年来,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已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多万字,获省级以上文学奖23次,作品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多家选集,被誉为“西部最有实力的作家之一”。同时,由于他在文艺评论方面“不拘一格、独抒性灵”的见解,他还被誉为陕西“最有特色的评论家”。据此,《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今晚报》、《陕西酲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都对他作过专题介绍和报道。代表作有《白色葬礼》、《黑色葬礼》、《山里来的姑娘》等。出版专著有《野山野情》、《梦里丁香》、《爱的蜃楼》、《北方的星》、《梦在雨季》、《遥远的白纱巾》等。编著有《搏风击浪》、《西部艺术家》、《当代中国西部书画名家大系丛书》、《九天玄鸟文艺丛书》等。 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长安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主间盟陕西省委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文联组联部主任。
目录
前言
  我和盛华在一起工作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是个永远在忙碌着的人。无论是组织活动、编辑报刊还是起草材料,又无论是职务性工作,还是个人的写作,你总能见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去干。单位里的同志都知道他是个干活而且出活的人,是个好说活的人,是个给了任务你就可以把心放下的人。
  尽管这么忙,他仍然连珠炮似地推出自己的作品,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还有书画等各类评论文章,我奇怪成天八小时上班的他在什么时候写的,又哪里来的这么多精力。毋庸说,这背后当然是无休无止的加班熬夜,毫不吝惜地透支自己的生命了,每想及此,同为躬身在稿纸上耕作的苦命人,常常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悲凉从丹田渗出,心里便溢满了那种笔耕者共有的人生喟叹。
  我是把这部书当成盛华的自传来读的。字里行间时不时跳出来的那些异乡飘泊者的感受,那些在生存奋斗中简直无法虚构的生活细节、人生况味和感情歌哭,都不可能出自二手材料。那种“沦落天涯”的真切和痛切,永远只能属于亲历者。但我又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有过这一段经历。他送来的书稿是厚厚两摞打印稿,拿起便从第一章第一页看起,及至看完,才读到后记,才知道这竟然真的是他到文联工作之前的那几年的亲身经历。他还的确有过这样一段南下闯海的经历。不像我辈,一生只是案上春秋的书生,原来他的生命是经过锻打的,便不由生出了几分敬意。盛华这段生涯,为我们解读这部书、这个人,提供了最好的人生背景。
  小说从痴情的小文人若白到绿岛千里寻妻开始,通过若白和妻子林秋以及白洁、李庭娟三位女性之间,林秋和老总杨一凡、孟省长之间的人物关系网,渐次回放改革开放初期那些难忘的岁月,展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伊始的社会生活场景和精神生活画卷。小说比较准确地表现出了这一历史转型期的生活主色调,这就是:社会转型和个人发展的万千机遇,与“摸着石头过河”即探索中的无序并存;生命活力的空前释放,与人们情绪的普遍浮躁交混。善与恶都有了展示的冲动,也都得到了展示的空间。
  由于整个故事主要是在一群异地谋生的人群中展开的,命运、心灵在动态中的颠簸感较常人便更为强烈,这有利于将人物的展现凝聚到生活画面的焦点上来。书中的人物几乎都带着一种改变境遇的冒险精神,来到海岛,来到这个人生的竞技场上,从零开始、背水一战,打拼、失败,再崛起、再折倒,愠恼颦嗔,酸甜苦辣,最后有的成功了,有的败下阵来,有的锒铛入狱,有的带着人生的几许经验几许感慨,黯然离开这个叫人伤神、叫人后怕、又叫人留恋的岛屿。这样,一段极具历史信息的特定社会生活便和一个个极具人生信息的特定命运,在小说中交融一体。作家以时代风云和命运纠葛铸就了作品厚实的审美内涵。社会历史的脚步声在人物的心灵中回响,而人物命运中的每一道折光又无不闪现着时代的光芒。命运故事中最感人的地方,恰恰是历史信息密集之处,而种种社会的变异也大都演化为人生故事和人物心理。小人物在时代大潮中的坎坷悲凉之处,正是历史人生在我们心里生发出深深感喟之时。最感人之处也是最深刻之处。
  小说集中塑造了市场经济初期的特殊飘泊者群象,这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功劳。有好几个人物,譬如若白、林秋、白沽、杨一凡,在我们脑子里都站立起来了。若白的才气和知名虽写得稍嫌简单,但那种骨子里无可救药的书生气和不可泯灭的正义感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报社为利益所驱,强迫他用稿件介人社会经济事端以图利,要他用笔名各执一词报导对立双方,将事端炒大。若自在坚守道德操守和适应生存利益两者间徘徊、斗争,尽管有被强奸的感觉,还是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让良知屈就利益。他只能用“记者这个职业原本就是妓女”调侃自己,这真是流泪的调侃。
  林秋与白洁两个女性在性格气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一个细腻多情,看似柔弱却有主见,一个豪爽明快,内心却又有独特的苦闷。也许她们的内心世界还可以揭示得更充分,但她们显示了女性在资本积累初期的拼搏中,由于需要付出特殊成本而具有双倍的感情和命运痛苦,却极有认知意义。杨一凡凭借“太子”身份在商海中优游自如地发展,还有孟省长的所作所为,都揭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由国家管理的计划经济向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大踏步过渡中,权力设租、权力寻租、化权力为私利的社会病态现象。这是我们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付出的额外成本。它在理论和道德层面似乎应该避免也可以避免,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看到满目疮痍。
  小说中这组飘泊者群象,是一个处在动态生存中的群体,他们不仅经历了地域空间的飘泊,更经历了文化的心灵的飘泊,整个是一个精神的移栽过程。在这种为了生存的移栽中,飘泊者们要在短期内、甚至是瞬间之中承受许多深层次的痛苦和重构的艰辛。气候、习俗、人际关系的变异还在其次,不同价值坐标和文化心理的变异,以及相应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变异、命运和性格变异,则最为深刻。生命在这种飘泊和变异中,往往会进入一种孤独状态,那是“两间余一卒”的孤独,旧环境不再存在和新环境难以融入的孤独。人的性格和精神在变异和孤独中经受考验,或被淘汰而消沉,或重构而成熟。作者抓住飘泊中的动态变异,便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下历史进程的深刻性。
  飘泊就是过程。在小说中,这个过程虽然急遽,却一定要注意它的合理性,要写得既必然又自然,尤其是人物精神世界和情绪世界的变异,万不可太硬。情节、细节是承载历史社会信息和性格心灵信息的载体,要尽可能发掘出其中的内在意义,包括象征性意义,否则容易委曲了好素材好元素。文学语言问题应该提到更高的程度上来重视,语言不仅是一-种传输符号或表述形态,它不是被动地被驾驭,它是作家感受、思考、叙述的特定审美方式,是生命的、审美的特定气质,也是小说艺术最后浑然一体的表征。语言的文学性与语言的日常性不矛盾,语言的文学性恰恰要求语言的日常性,只是要在日常性中贯注进各种暗示性信息,使之富有各种超日常的意味。
  我相信在盛华今后的作品中,这些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新变。
  肖云儒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