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
梦露的最后岁月(法)米歇尔·施奈德从1960年1月到1962年8月,这段时间把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拉到了一起:一位是好莱坞的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另一位是弗洛伊德派心理分析师拉尔夫·格林逊。她需要借助心理治疗才能继续演电影,才能振奋自己的精神,才能不至于自杀。而他也要求自己用爱,用家庭般的温暖,用情感去包围她,就像对待一个孤苦无望的孩子一样。他是最后一个见到活着的梦露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发现她死去的人,人们批评他,认为正是他那不正确的治疗方法杀死了梦露。全书以电影的写作手法,结合精彩的心理分析,将梦露生命中的最后岁月深刻重现,深具震撼力。
-
如果爱冯远征、梁丹妮《如果爱》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冯远征、梁丹妮各自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事业轨迹、两人相遇相识相爱的过程,以及共同走过的甘苦历程等。书中还附有对尤小刚、刘蓓、梅婷、何冰、任鸣、何晴等演艺圈朋友的印象速记。至于为何在这个时节推出新书,冯远征解释:“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我的父母相继去世,和丹妮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和遗憾,所以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受。写作这本书算是对我们结婚15年的生活总结。我们想把不容易的一面写出来,让喜欢我们的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对于双方共同经营的和谐家庭,冯远征声称有特有的家庭保鲜方式:“我们在婚前就约法三章:一旦发生矛盾,双方不能打人、骂人,不轻言离婚。我对丹妮说:如果我没有特别强烈的动机,我这辈子不会说‘离婚’两个字,可是如果你说了这两个字,我明天就和你离婚,哪怕第二天再复婚。15年来我们吵了很多次架,但我们都没说出这两个字。”另外,两个人经常“开会”,即谈话,把对彼此的不满心平气和地说出来,就避免了吵架。冯远征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信任,不互相查询手机短信,不接听别人打给对方的电话。
-
电影这个江湖丁晓峰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和评说当代电影人的注重文学化描述的评传类传记作品,以相对另类的方式对中国电影的人物和作品进行了广阔和深入的剖解,文化浓郁,贴近时尚,被称为小资及“中产阶级预备队”自我情调培育的“参考书”和“教科书”。
书中对182名电影精英的精神密码进行大胆破译,复活《史记》结构并张显西文笔韵——以《史记》的形式刻录华夏电影的浩瀚星空,翔实地记载了第七艺术中的漫漫求索者,体察关照电影领域中的华人精英分子。通过“本纪”、“世家”和“列传”的体例将近200名电影人恣肆排名,纵横座次,指点评判,追本溯源;用诗化语言对20年来活跃于幻变江山里的电影豪杰事迹做叙事化描写和反思性评论,对被娱乐化的他们进行逆潮流革命性的反“八卦”书写,是为新世纪的光电儿女风情录和影像精英人生谱。 -
男角陈鲁豫《鲁豫有约》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陈鲁豫以3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名列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 “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的排行榜上。又于2005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夺取“年度节目主持人”及“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两项大奖,风头一时无二。鲁豫相信,没有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在本书中,鲁豫采访了14 位影视界的大腕、名角。这些明星人物包括梁家辉、刘德华、黄秋生、张学友、李宗盛、崔健、曾志伟、罗大佑、任贤齐、钟镇涛、秦汉、成龙、吴若甫,罗家英等。鲁豫将向你介绍这些明星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爱恨情愁。
-
从影后到王妃(英)利 著,何积惠 译格雷斯·凯利是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形象的典型代表。她的高贵典型、娴静端庄曾使众多影迷为她倾倒。更具传奇色彩的是格雷斯捧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之后,便宣布退出影坛,成为摩纳哥国王的王妃。作为一个王妃,格雷斯又用她的聪明才智和爱心积极建设、完善摩纳哥的福利事业,被人们传为佳话。一部好莱坞影星的传奇故事,一位时尚经典偶像的经历。本书作者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他花费3年多时间搜集到的100多份格蕾斯生前秘密资料公诸于众,其中包括她从未向世人公开的9段浪漫爱情故事,她的生活背景,她的种种生活细节等等。
-
印象中国黄晓阳 著记得有一年我最崇拜的黑泽明到戛纳电影节领终身成就奖,现场全体起立,老先生接过奖杯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还在学习!”大家都笑了,以为他在说笑,而我现场却听得出来,老先生的话是发自肺腑的。不管是做电影,还是做实景演出,我都是在学习。在很多人看来,我这个外行干了很多不是本专业的事情,还乐此不疲。我不怕别人说我不务正业,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做不好……——张艺谋
-
张国荣洛枫 著对于很多“哥迷”来说,张国荣的舞台表演与银幕形象早已成为一份情结,我们反复听他的歌,重新看他的电影,一遍一遍,回顾他生命蜕变的璀璨历程。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通过作者的理性解读与诗意书写,我们得以了解张国荣是一个很有自觉意识的演员,他明白每个演出的处境,同时更知道在每个处境的限制中能够做些什么,进而让“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华存在,在给予每一个角色活泼灵动生命的同时,也使他自己因那角色而蜕变万千不同的姿彩。 《禁色的蝴蝶》可谓迄今为止,以张国荣为主题,最具思想深度的一本著作。既值得海内外“哥迷”珍藏回味,更应该引起广大社会读者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本书作者洛枫是一位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一位诗龄不短的诗人,同时,她也是一名“哥迷”。这本《禁色的蝴蝶》以张国荣作为演艺者的角度出发,论辩和论证他在舞台上、电影里的艺术形象——或许,先从张国荣的生命历程及其与香港流行文化历史的关联说起,再阐释他的演艺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