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

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

作者:吴秀明 主编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01

ISBN:9787533928452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在这方面只是作了尝试,并望以绵簿之力为当代文学史的编写和拓展,献出一份属于自的爱和知。当代文学走过了风风雨雨六十年的历史,它本身就是一部内涵丰富、杂糅着无数知识和价值的精神启示录,是现代史学特别是延安文学的继续发展和更加完备系统的表述,是二十世纪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单位。面对这样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我们的文学史家将如何言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作者简介
暂缺《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作者简介
目录
上编 前三十年文学(1949-1979):走向一体的文学
 第一章 前三十年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文学事件与文学
  第一节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文艺界的政治文化批判运动
   一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二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三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四 “反右”运动
   五 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
   六 毛泽东的两个批示与文艺界的“左”倾运动
  第三节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及“文化大革命”
  第四节 “四五”运动与文艺的复苏
 第二章 体制性文化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
  第一节 前三十年文学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体制性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一 主导性文艺思想的确立与体制性文化环境的形成
   二 文艺政策的几次调整
   三 “民主个人主义者”与文艺斗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新的人民的文艺
 第三章 前三十年小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以工农兵为主的小说
   一 赵树理及“山药蛋派”的小说
   二 柳青的《创业史》
   三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四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五 孙犁的《铁木前传》、《风云初记》
   六 浩然的“新农村”小说
  第三节 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小说
   一 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二 杨沫的《青春之歌》
   三 宗璞的《红豆》
   四 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第四节 古代历史题材的小说
   一 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
   二 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五节 革命战争理论与小说叙事的模式化
 第四章 前三十年诗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抒情诗和政治抒情诗
   一 “老诗人”的新篇章
   二 政治抒情诗
   三 抒情短章
  第三节 叙事诗
  第四节 “新民歌”和“天安门诗歌”
   一 “新民歌”
   二 “天安门诗歌”
  第五节 新诗内容与体式的政治化
 第五章 前三十年散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颂世散文
   一 杨朔的散文
   二 刘白羽的散文
   三 秦牧的散文
  第三节 “讽喻”杂文
   一 马铁丁的杂文
   二 “三家村”杂文
   三 徐懋庸等的杂文
  第四节 民间私语
   一 《从文家书》
   二《 傅雷家书》
  第五节 报告文学
   一 魏巍的志愿军题材报告文学
   二 徐迟的知识分子题材报告文学
  第六节 散文的时代精神与自我隐匿
 第六章 前三十年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老合的话剧
  第三节 “第四种剧本”
   一 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二 岳野的《同甘共苦》
   三 海默的《洞箫横吹》
  第四节 历史剧
   一 郭沫若的《蔡文姬》
   二 田汉的《关汉卿》
   三 曹禺的《胆剑篇》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剧”和“样板戏”
  第六节 失衡的舞台
下编 后三十年文学(1979-2009)走向多元的文学
 第七章 后三十年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文学事件与文学
  第一节 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新时期的文学论争现象
   一 关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论争
   二 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
   三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论争
   四 关于“寻根文学”的论争
   五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论争
  第三节 九十年代的文学现象
   一 “人文精神”的讨论
   二 后现代主义的讨论
   三 现实主义的回
   四 通俗文学热
   五 “断裂”现象
  第四节 新世纪文学的表征与趋向
 第八章 文学转型与艺术审美的新边疆
  第一节 后三十年文学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确定性的动摇与新的审美原则的探索
   一 政治转型过程中的主旋律文学
   二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大众通俗文学
   三 个人与世界双重语境下的知识精英文学
   四 风生水起的网络文学
 第九章 后三十年小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从现代技巧到现代叙事
   一 王蒙的《春之声》
   二 刘索拉的的《你别无选择》
   三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四 余华的《活着》
   五 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
  第三节 寻根:从文化传承到文化反思
   一 汪曾祺的《受戒》
   二 阿城的《棋王》
   三 韩少功的《爸爸爸》
   四 王安忆的《小鲍庄》
   五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
   六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
  第四节 写实:日常经验的狂欢
   一 王朔的《动物凶猛》
   二 池莉的《烦恼人生》
   三 陈染的《私人生活》
   四 朱文的《我爱美元》
  第五节 理想:人类理性的升华
   一 张贤亮的《绿化树》
   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三 张炜的《古船》
   四 张承志的《心灵史》
   五 陈忠实的《白鹿原》
  第六节 走向写作的“个人化”
  第七节 “八○后”小说的另类书写
 第十章 后三十年诗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归来者”之歌
   一 艾青的诗
   二 “右派”诗人的诗
   三 “七月”诗派的诗
   四 “九叶”诗派的诗
  第三节“朦胧诗”
   一 食指的诗
   二 北岛的诗
   三 舒婷、顾城的诗
   四 江河、杨炼的诗
  第四节 “新生代诗”
   一 海子的诗
   二 韩东的诗
   三 于坚的诗
  第五节 诗的守望和流浪
  第六节 新世纪诗歌的走向与论争
 第十一章 后三十年散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回忆反思性散文
   一 巴金的散文
   二 孙犁的散文
   三 杨绛的散文
  第三节 文化散文
   一 张中行的散文
   二 汪曾祺的散文
   三 余秋雨的散文
  第四节 抒情散文
   一 贾平凹的散文
   二 周涛的散文
   三 女作家散文和“朦胧散文”
  第五节 报告文学
   一 徐迟的报告文学
   二 刘宾雁等的报告文学
   三 “新生代”的报告文学
  第六节 在时与文之间的抉择
  第七节 新世纪散文的承续与突破
 第十二章 后三十年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探索剧”
   一 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
   二 高行健的《绝对信号》、《车站》
   三 刘树纲的《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第三节 风俗伦理剧
   一 苏叔阳的《左邻右舍》、《家庭大事》
   二 李龙云的《小井胡同》
  第四节 历史反思剧
   一 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二 锦云的《狗儿爷涅槃》
   三 陈子度等的《桑树坪纪事》
  第五节 先锋戏剧
   一 孟京辉的《思凡》
   二 过士行的《闲人三部曲》
  第六节 写实与写意的并妍和融合
  第七节 新世纪话剧的收获与困境
附录一 台港文学概述
 第一节 台湾文学概述
  一 一九四五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学
  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
  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文学
  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学
  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学
 第二节 香港文学概述
  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的香港文学
  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香港文学
附录二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溯源与写作综述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