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达·芬奇秦海编著与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个人相比,达·芬奇有着更多的幻想,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形体与精神、理智与情感熔于一炉,将艺术与科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格萨尔王传》及其说唱艺人索穷编著被誉为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卷帙浩繁、结构宏伟、内容丰富、场景壮阔、人物众多、技艺精湛的伟大史诗,而口头说唱是其主要流传形式。它通过民间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
-
情坠洛杉矶方青卓著编辑推荐:是《嗨,弗兰克》让我成熟,是《嗨,弗兰克》让我真正体会到今天放松与交流的难能可贵、其乐无穷。美国的赌城、影城和迪斯尼乐园等人文景观,在这本书里我并没有着重落墨。地球早就成了一个村,也不等我来介绍了。这里完全是亲身经历,完全是有感而发。作为女人,告别丈夫儿子,远渡重洋,独自一人体验异国他乡的新鲜与寂寞;作为演员,告别观众朋友,三度赴美,与完全不同生活经历、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导演、演员交流合作,感受艺术创作的艰辛与快乐。没有做作,没有炫耀,只为纪念海那一边的日子,只为实现心中蓝天白云的梦。
-
画说李小龙廖锦华等编著本书第一次披露李小龙独创的情景自卫术,展示了李小龙一贯倡导的从实际出发,从实战要求的简捷招法,是难得的学习范本。后附李小龙彩页。
-
画说李小龙廖锦华等编著李小龙的突然死亡,成为上世纪难以揭开的谜,本书客观地分析了李小龙死亡的原因,以及其妻莲达的对其夫之死的盖棺定论。后附李小龙彩页。
-
梨园冬皇孟小冬传许锦文著《梨园冬皇孟小冬传》简直可以说是半部民国京剧史。作者对民国时期京剧各派艺术及诸多名伶的了解,简直如数家珍。尤其是书中所述北京的种种风俗习惯,梨园大师们的个性、癖好、交游,以及各种事件发生的地点、街道和各人先后的住处等等,真是历历如绘。本书围绕着京居名伶孟小冬延伸出来,自然的叙述水到渠成,使孟小冬这一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读者的心中。
-
贝多芬秦海著本书是一本传记。它告诉我们上帝在赋予贝多芬超人天赋的同时,也给予他巨大的痛苦,他却用它描绘出一串串美丽而动听的音符,把快乐带给别人。
-
记住--黄宏的非常日记本书编写组编概述全国SARS疫情的大背景,展示北京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以及演员黄宏对这场疫情的个人感悟。此书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讲述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光盘包括21位演艺明星拍摄花絮,诗歌、小品、全剧剧本及100余幅图片。黄宏,是一名军人,有着满腔的热情与激情;他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有着多年的创作经验。可是“非典”病毒的阴影,蒙蔽了都市人的眼睛,枯萎了创作者的心灵。小品不能演了,电影不能拍了,怎么办?如何面对这种“弊”在家里的生活呢?何时才能回到舞台呢?在家憋了快一个月的黄宏,再也憋不住了。他决定用文字记录每天的感受,用文字记住此刻的生活。
-
巴尔蒂斯马晓琳编译封面题名:制迷巴尔蒂斯依据克鲁德·罗依等人著作编译。本书记述了当代画家巴尔蒂斯的人生历程和创作生涯,并分儿童时代、历史、古典主义、世界礼仪、两种激情、人物地点、房间等几方面来解读他的绘画。
-
建筑人生王伯伟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一个机构保持自身文化记忆的方式有许多种,编辑有代表性人物的文字作品,其形式或是文本的重编,或是历史性的回顾,或是对未来的展望,而其内涵则更在于基思想的影响。然而,直正值得后辈们普遍认同,并永久记忆的人物并不多,尤其是从跨时代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如此,每个进入文化机构的永久记忆的标准历来总是十分苛严,况且近五十年来,中国的任何一个文化机构都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经历与变故,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要求,非等闲之辈所能致达。可是,无论这个标准怎样,都不会使我们在整理或阅读冯纪忠先生的文字和作品时,怀疑其理由的充分性;他不仅是一位真正富于创造智慧的教育家与建筑家,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现代化的特殊的历史进程中,更是以其哲学和思想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建筑文化的教学与传播机构——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培养并影响了一批批规划师和建筑师,使他们成为中国建筑界的栋梁。对一个像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这样的文化机构而言,这段历程之所以具有永久记忆的价值,主要是冯纪忠先生在同济建筑学科的演进与转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有为敏税地为这个文化机构开拓有价值的新视野,无论是教学方法、研究领域,设计理念上的,还是不额头方向上的。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这项艰巨的拓展工作的并不总是鲜花与喝彩,更多的却是对待异类般的怀疑冷漠,有时甚至是敌视和冷酷的批判。尽管在其建筑思想早期成形过程中,直接受到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出于建筑教学的目的,他对于空间的研究是在于一个理性的、逻辑性的、系统化的探索过程。而在其后漫长的建筑创作,特别是在建筑教育中,他都以其个性和实践协同,发展和丰富了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尤其是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的建筑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创新意识,所以将他称之一位具有强烈新精神的建筑师是不为过的。作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教育的一位开拓者,他强调建筑与城市规划对于人类生活基本面上不可分离性又极为注重学科上的差异及其对建筑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他着眼于城市规划在不同历史时期带有的根本方向性问题,例如城市住宅问题,旧城改造问题,他认为只有明确一个时代人类面临的处境,才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晚年,他对于风景园林的研究与创作活动情有独钟。从几处现代园林设计,尤其是松江方塔园设计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让人深深的感觉到他在这个领域确实是一位勇敢的先行者,是在十分艰苦的道路上进行开拓。他是一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目光远大的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学术高峰,却长期处于主流学术体制和学术史的边缘,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建筑人生——冯纪忠访谈录》是冯纪忠先生接受学生们的数次访问,以自己人生不同时期的轨迹为线索而展开的忠实纪录。冯纪忠先生本人和参与这件工作的其他人员并不期待这个谈话录成为某种理论或信仰的注解,而只是将一个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语历程整理出来,作为年轻一代了解历史的线索。全书分为早年求学、游学时期、回国创业、遭遇“文革”、开放岁月、中国现代精神和附录几个部分,并首次发表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