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普罗科菲耶夫(英)大卫·古特曼(David Gutmamm)著;白裕承等译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其创作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其中以歌剧和舞剧最为著名。他的钢琴音乐一扫炫耀技巧的华彩乐段,手法简洁直率。他的七首交响乐已成为世界乐坛经久不衰的曲目,而他的合唱作品个性鲜明,雄辩和抒情并存。像巴托克、欣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一样,普罗科菲耶夫大胆革新音乐艺术的形象和风格体系,体现了人类对新兴音响的感知;同时兼顾古典传统,特别是19世纪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传统。他的和声风格建立在广义的半音体系基础上,是密集的多调性的复合体;他的音乐结构则具有规模宏大、严格的古典规则。
-
西贝柳斯(英)大卫·伯奈特-詹姆斯(David Burnett-James)著;陈大均译对于马勒来说,交响曲就是世界,它必须容纳一切事物,而对西贝柳斯来说,它则是足以创造所有动机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刻逻辑,而交响曲的魅力正在于风格的简练。在30年代的英国,他曾经被许多作曲家认为是当时音乐界惟一值学习的典范。在生命的最后26年中,西贝柳斯没有再发表过任何一个音符。他晚年表面上苦行而阴冷的形象远非他实际生活的写照,同时,他的音乐也并非冷漠而让人难以接近。倘若把他看成是与马勒以及后期浪漫乐派巨匠相得益彰的人物,而不是对立面,这就会十分恰当。
-
巴托克(英)哈密施·麦恩(Hamish Milne)著;林静枝,丁佳宁译作为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位巨匠,巴托克在音乐创作、民歌研究和演奏三个领域内,都给人类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以高超的技巧将民音音乐和西方作曲手法融为一体,并辅以别具一格的和声、对位、配器、主题发展和变奏方法,推进了20世纪的音乐实践,使这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繁荣境界,并为东欧音乐在20世纪争得一席之地,发扬光大了东欧19世纪音乐传统。作为音乐民俗学的奠基人之一,巴托克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也为世人所瞩目。他一生收集、整理了上万首东欧民歌和器乐作品;所撰著作和精辟的见解对后世该学科的研究影响颇巨。对20世纪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要省略巴托克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20世纪来说,他像德沃夏克对于19世纪一样重要。
-
英俊阿哥张宝君,乔姗编暂缺简介...
-
丰子恺黄江平著丰子恺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他的漫画、散文、艺术理论著作在中国现代绘画史、文学史、音乐史上和艺术教育史上都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他的《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漫画和散文对中国漫画和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入门》、《西洋美术史》、《西洋建筑讲话》等理论著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中国青少年读者介绍音乐、美术知识,推动了中国的艺术教育的发展。丰子恺从20世纪20年代初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到上海,在半个多世纪里,对上海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的立意在于,突破传统的人物传记的写法,将传主的生平、文化活动置于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力求在丰子恺研究领域里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本书的贡献在于:一是重点考察了丰子恺与上海文化的关系,较全面、准确地描述了丰子恺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论述了上海的文化环境对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他对上海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对丰子恺的散文、漫画以及他与佛教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二是充分肯定了丰子恺对中国艺术教育的突出贡献。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的先驱,既是实践者又是理论家,他的美育思想和辛勤耕耘在当时青年学子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该书在强调他对中国美育的贡献的同时,还特别指出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他的艺术成就的积极作用。本书是第一部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丰子恺的著作,为多层面多视角拓展丰子恺研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全书共十章,第一章论述幼年、童年到少年时代在家乡浙江桐乡石门湾的生活、读书过程,探讨贯穿丰子恺一生“仁爱”精神的思想根源,他的艺术才能的发现和萌芽。第二章论述了丰子恺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重点讨论了丰子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该校的教育氛围,教师单不厂、夏尊、李叔同对他的重要影响。讨论了丰子恺在日本游学期间对日本文化,包括语言、音乐、绘画等艺术的如饥似渴的吸收。讨论了丰子恺在1920年初到上海时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组织“中华美育会”的宗旨和经过。第三章论述了丰子恺在春晖中学的执教生活和早期漫画创作,参与创办立达学园和开明书店,加入文学研究会。第四章着重论述了丰子恺对艺术教育的贡献,弘一法师(李叔同)对丰子恺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及丰子恺漫画的思想艺术特色。第五章论述了佛教绘画的代表作《护生画集》以及丰子恺散文艺术的特点。第六章论述了丰子恺的乡土散文和社会散文的广泛内容以及他的平民化、大众化的音乐思想。第七章叙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丰子恺带领全家十余口人辗转内地的艰难岁月,他在内地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分析了他的抗战漫画的内容和特点以及他的艺术观点。第八章叙述了在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带领全家重返上海的艰辛旅程,讽刺漫画的创作。第九章论述了丰子恺从上海解放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写文作画,对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新气象充满了热情讴歌和赞美。但他对某些落后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官僚主义作风凭着一位老艺术家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给予了直率的批评,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初遭到某些别有用心人的批判。第十章主要叙述丰子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四人帮”残酷迫害,他的顽强斗争精神,他的乐观精神支撑他在动乱中仍然坚持写作、作画和翻译,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在评价本书时认为,仔细阅读该书,不仅为作者的艺术才能和理论思维而感到惊讶,全书夹叙夹议,可称为一部十分精美的艺术家传论。它通过丰子恺的一生,反映了所与交往的许多师友,如弘一法师、叶圣陶和郑振铎等,反映了立达学园、文学研究会、开明书店,乃至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每一历史阶段都与传主的遭遇息息相关,就此而言,此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大半个时代风云的变幻。该书成功之处还在于对传主丰子恺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学术评价。丰子恺主要的艺术成就在散文和漫画两个方面,作者认为丰子恺的漫画是一种感情的投入和诗意的追求,他的散文则是一种心迹的剖白和哲理的思考。在作者的笔下,丰子恺不同于一般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与艺术观,他时时以宗教的心眼去看待人生、精研艺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和群众的呼声。并通过大量的事实(主要是作品)论证了传主有四个方面的艺术观点,其核心是“仁”,是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对大众的艺术主张的坚持,书中还论证了丰子恺的艺术道路,指出他从古诗新画、童真画、到山水画、到社会讽刺画,画笔紧随时代脚步,不断前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有个性特点的艺术家的形象。
-
张大千李永尧著张大千一生中对自己的作品毫不足惜,可说是走一路画一路送一路。各地的许多喜爱书画的朋友,得着了张大千的作品都无不为之兴高采烈,大喜过望。本书目录简介:第一章再闯洋场;第二章师恩难忘;第三章石涛再现;第四章连失亲人;第五章首次画展;第六章溜出北京;第七章师法自然;第八章而立之年;第九章结宅网师;第十章南张北溥;第十一章艺坛风云;第十二章陷入魔掌;第十三章逃出虎口。
-
洪深董丽敏著《洪深-激流中的呐喊》以学成返沪、剧协生涯、初入“明星”、执教岁月、南国年华、左联时期、烽火年代、艰难时世、最后一刻等几部分介绍了洪深的一生。
-
林风眠传郑重著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人,原名凤鸣,出生于1900年。(1900-1991)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第戎美术学院,后又来到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20年代,年仅25岁的林风眠出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1928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出任校长。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1950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人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五能看到林凤眠画室里的亮光。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青。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10年动乱期间,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的林凤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到了晚年,1989年林风眠在台北展示了一批如《屈原》、《南天门》、《火烧赤壁》、《恶梦》、《痛苦》、《基督之死》等作品,一改往日和平优美而为激烈惨淡的画面,墨线强劲而多斜势,多折落,多击撞,充满不安和张力。情感如狂风暴雨,激荡、冲撞着胸中暴裂的火花。
-
唐云传郑重著内容提要本书是中国现代画家唐云先生的传记,是郑重画家传记作品中的一种。作为“海派”绘画的代表画家,唐云先生十分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兼容百家,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代唐伯虎”。他的作品除了具备雅俗共赏的特征外,更多了一些风雅、高古和名士风度,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本书通过作者与唐云相交数十载的追忆,对唐云绘画艺术的师承渊源和风格演变作了较深刻的解析,不仅表现了唐云外禅内儒、名士风流的一面,同时也如实地描述了唐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精神的一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云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涉足真实的人生,并创造着真实的艺术的多彩生活。
-
谢稚柳传郑重著谢稚柳是现代著名书画大家,也是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和诗人。原名稚,字壮暮、稚柳,后以字行。1910年生于常州,年少时随江南名字者钱名山学习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后来得到家藏书画作品的启发,开始着手于笔墨丹青,以画自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了清代名家陈老莲(洪绶)的梅花手迹,深受震动,决心效法陈老莲,从事绘画艺术。谢稚柳还精于书画鉴定,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翻案功夫”,许多在画史上被鉴定为真迹的作品,经他精辟的分析,推翻了前人的定论,而做出合乎历史的真实评价。本书记录了海派大师谢稚柳先生的生平故事。 海上画派是有价值的,海上画派是什么呢?很难下一个科学的结论。宋代南迁,在江浙苏皖尤其在江南形成了新的文化景观,文人画是其中的精华之一,宋以后的绘画史几乎成了江南画史,赵孟频起始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王、浙派、皖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西泠八家、华亭画派等等,这血脉相承的名流画派,最终都回归江南,汇结到文商并举的大都市上海。谢稚柳是现代著名书画大家,也是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和诗人,本书记录了海派大师谢稚柳先生的生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