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启功口述历史启功 著,赵仁珪、章景怀 整理本书是启功九十岁以后的口述,经启功的弟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仁珪整理而成。在本书中,启功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他的一生并没有投入到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的最前沿和时代旋涡的最中心,过的基本是书斋的生活。但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中的特殊才能和地位,使他的书斋生活更为独特、精彩。从这里我们可以瞥见现当代很多历史的痕迹,也可以窥见当时著名文艺沙龙和著名文人的活动踪影。这些是其他人很难提供的珍贵资料。
-
聂耳·上海记忆陆林森以时间为“分水岭”聂耳在上海的五年,可以分成两个“时光片断”: 1930年7月到1932年8月,这是聂耳在上海的最初两年,也是他经历了失业、再就业的两年。经历了生活和工作的变化,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1932年11月到1935年5月,这是聂耳在上海的最后三年。这时的他,音乐创作日趋成熟,尤其是1933、1934两年,是他音乐创作的“丰收年”。 1935年,当淮海路上一幢三层小楼夜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声,聂耳在上海写下了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生命绝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划破夜空,唱响了中华民众血色黎明的“前奏曲”。
-
斯克里亚宾鲍里斯·德·施洛策 著,顾超 译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另类天才,是媲美肖邦的钢琴诗人,与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齐名的作曲家、先锋音乐家,也是神秘主义思想者,帕斯捷尔纳克等众多文学家的灵感源泉。斯克里亚宾独特的音乐风格、超越时代的革新性和深邃的作品内涵,为音乐家和人文学者所推崇,却也因此难以为大众所理解。本书作者、俄裔学者鲍里斯·德·施洛策是斯克里亚宾的妻弟,他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哲学素养,而且精通音乐。施洛策与斯克里亚宾有着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作为知音,他不遗余力地将斯克里亚宾介绍到西方。在本书中,施洛策从生平、个性、音乐创作、思想等不同侧面书写了他所理解的斯克里亚宾,重点阐述了斯克里亚宾的思想与音乐艺术的关系,尤其对斯克里亚宾神秘主义思想的渊源、内涵和发展变化作出了深刻的解读,以既成理论体系又紧扣音乐作品分析的阐释,为人们理解这位思想者音乐家,提供了一部极具启发性的思想传记类著作。
-
晋戏图典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编本书稿由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立项组织编写,作者采用评传方法,从张彩平1962年出生写起,截止到2020年底。本书重点介绍张彩平学生期间和做演员后的成长经历及其舞台创作成果;介绍张彩平带团以后的工作成就及其艺术传承情况。
-
凡·高[意大利] 恩里卡·克里斯皮诺 著,曹夏夏 译本书将艺术家置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中,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图像,生动地勾勒出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t;威廉.凡.高的形象,视角独特地诠释了凡.;高“古怪的性格”和他传奇的一生,将读者带入书中探寻艺术大师的艺术之路和艺术风采。书中收录的作品大都色彩强烈,色调明亮,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画家隐藏其中的强烈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作者对作品的剖析颇有见地,尤其是对极易被忽略的细节的解读,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从绚烂的画面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滑稽泰斗唐燕能 著本稿是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姚慕双(1918—2004)和周柏春(1922—2008)昆仲的个人专记。作者唐燕能,为我社退休老编辑。作者根据现存文献资料,结合在亲自采访姚周子女过程中收集到的见闻,加上艺术化的语言,真实还原了姚周昆仲长达60多年的滑稽艺术人生。翻阅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姚周的一生经历,从幼年成长到初涉滑稽行当,从旧社会迈向新中国,他们始终在艺术道路上刻苦求索,直至收获丰硕成果的历程。书中以姚、周二人为中心,所涉内容辐射至整个上海滑稽界,姚、周二人滑稽艺术道路的不断延伸,也是20世纪上海海派文化的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同时,书中还透露了许多有关姚周二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渴望生活欧文·斯通 著读梵高,z大的意义是解放自己。 在他画出的向日葵的金色光芒中,我们都要想一想: 如果遇上他那样的困厄,我们将如何开辟人生?——————————————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传记小说之父”欧文·斯通的经典代表作。 温森特??梵高,一个为视艺术为信仰,以生命为火把,在暗影重重的人世间负重前行的探寻者。众所周知,梵高去世后才声名鹊起。追溯真正将梵高的文化影响力放大到整个社会的原因,绕不开欧文·斯通这本感动世人的传记小说《渴望生活》。1927年春,年仅24岁的欧文·斯通在巴黎看到温森特·梵高的画展。那一年梵高去世刚刚37年,美国公众尚不知道这位荷兰画家。梵高的画作令斯通震撼不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这位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斯通细读梵高与弟弟的信件,“肩背旅行袋,走遍了欧洲,住在温森特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国南部的田野上,寻觅温森特曾经安插画架,把大自然变成不朽艺术的确切地点”。回到纽约的公寓后,六个月内四易其稿完成本书。完成《渴望生活:梵高传》后的三年间,因梵高当时在世人心中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关于他的故事被美国17家出版社一一拒绝,直到1934年初版。此后畅销不衰,至今全球已发行160余种不同版本,售出数千万册。
-
伊萨多拉·邓肯的最后岁月(德) 艾尔玛-邓肯 (Irma Duncan) 著; 廉瑛, 石墙 译;孔宁 注《伊萨多拉•邓肯的最后岁月》讲述的是现代舞创始人邓肯人生的最后七年与刚刚成立的苏维埃俄国的故事。邓肯曾创作自传,产生广泛影响,但时间节点为1920年年底。到1927年9月邓肯去世前的这段经历人们知之甚少,更多关注的是邓肯与小她17岁的苏联诗人叶赛宁那段短暂的婚姻。其实邓肯人生的最后七年,正是她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她对人生、对教育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七年间,她入苏俄、在莫斯科办学、重新认识现代舞、重返西欧、美国演出,一路走来充满传奇。这期间,她的养女及嫡传弟子艾尔玛•邓肯一直跟随左右,记录了恩师的全部历程,为我们全面了解邓肯完整而传奇的人生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2022年9月是邓肯逝世95周年,本书的出版是向这位伟大舞者献上的诚挚敬意。
-
昆汀·塔伦蒂诺访谈录[美] 杰拉尔德·皮尔里 编,邵逸 译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的导演,风靡全球的电影鬼才。这部访谈录汇集了昆汀接受的二十四篇重要采访,时跨二十年,涉及他的方方面面:在音像店打工的穷苦经历,功成名就之后的随心所欲;其电影遭人诟病的暴力场面,对流行文化的指涉,对各种导演与类型片的借鉴;对朝九晚五的工作的不屑,对财富自由的满足,对名气的矛盾心理;对童年、亲情、爱情的记述……昆汀是行走的电影百科全书,记忆力惊人,几乎对整部电影史了如指掌。昆汀也是极佳的影评人,对自己的电影做出了详尽且独特的解读。导演、编剧、演员,昆汀的身份变化多端;不变的是他对电影的热爱,是他接受采访时生动的面部表情、典型的坏小子笑容、机关枪似的高频笑声,以及烦人又迷人的自负。
-
不浪漫周文翰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声望的书画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闪耀巨星之一。《不浪漫:赵孟頫传》从繁杂的史料中剥茧抽丝,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探究了元代的文化生态和官场、社会,追溯赵孟頫的家族、婚姻、出仕中的诸多难言之隐和沉痛的无奈,分析他书画创作的演变线索,呈现这位前朝皇室宗亲、官场上的“被动者”如何成为一代艺术巨擘,使读者理解他之所以成为他的原因。所有人物、场景、引言都基于元代、明初的史料,没有任何文学性虚构,有助于读者重新认识赵孟頫,重新认识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