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似是故人来江棘 著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化交流不断,有着数千年的友好历史。20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文明论而生的新旧、东西、古今之思,如无形巨链,捆绑、缠绕着百年间的东亚全域;在“现代化”道途中先行一步,“脱亚入欧”之声日炽的日本,与曾经被视为文化母体的中华文明之间,也生发出前所未有的张力;拓殖、侵略、战争等地缘政治中的对抗角力,更曾为近代以来的两国关系添上惨淡阴云。如果说,要为这段悲欣交集的中日关系史,在中国的艺术界寻找一个最有发言权的见证者,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那熠熠生辉的三个字——梅兰芳。从1919年到1956年,身历两个时代的梅兰芳,以不同身份,三次赴日本公演,五次踏上日本国土,与日本政商文艺诸多领域名流巨匠展开各种层面的交流,在樱花之国留下了幽雅端庄的“梅”影,至今暗香萦人。他和日本的缘分,确实既深厚,又微妙。就让我们将时钟拨回,从芳华初绽之时的梅郎说起。
-
挥墨静心韩郁涛 著梅兰芳作为我国近代最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生活意趣对其舞台艺术成就有着重要影响。舞台之下的梅兰芳兴趣爱好广泛,尤对书画艺术精通,有着很深的造诣。而中国的传统书画对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尤其是新编古装戏中人物的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京剧与书画看似不同的领域,却又因艺术之间的共通性与交融性,彼此之间交互影响,提升了梅兰芳的美学品格,对其舞台表演特点与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助力。本书将“梅兰芳与绘画”作为研究的视阈,拟从“梅兰芳书画的家学渊源”、“梅兰芳与书画名家的学习交游”、“梅兰芳书画作品艺术风格导赏”、“梅兰芳书画与舞台艺术的交互影响”四个方面,全面探析书画艺术对梅兰芳个人修养与舞台艺术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
倾城旧事张斯琦 著梅兰芳与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从多个角度记录了梅兰芳在上海的重要事件。1913年梅兰芳首次随王凤卿莅沪演出,并在大轴首演《穆柯寨》,深受沪上好评。1915年后梅兰芳来沪演出已经列为大轴,开创了旦角超过老生、主导整个京剧市场的新局面。几次来沪演出,梅兰芳陆续演出红楼戏与时装戏,引领排演新剧的风潮。在沪演出期间,梅兰芳与上海各界名流都有交往,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提高了京剧演员的地位。并在上海多次灌片、录影,保留下了自己的艺术。1930年自美国归来后,梅兰芳对于传统戏剧以及自己的艺术生涯,都有了新的认识,两年后正式定居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在沪上蓄须明志,直到1945年后重登舞台,最后一次在沪演出是1956年。梅兰芳与梅派艺术,在上海影响深远,无论是业界票界、都有众多传人。梅派艺术在上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扬。
-
留声存影俞丽伟 著中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仅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方面精益求精,而且对新鲜事物、时尚潮流、海外艺术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例如芭蕾舞、电影、唱片、摄影等,他观摩、研究,甚至身体力行,将自身的戏曲表演与现当代艺术相互融合,成就了许多新的艺术作品。梅兰芳以开阔的胸襟,超凡的视野使他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先锋。
-
文学纪念碑 格罗皮乌斯[英] 菲奥娜·麦卡锡(Fiona MacCarthy) 著格罗皮乌斯的思想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提到包豪斯人们会想到玛丽安勃兰特的茶壶、安妮艾尔伯斯的编织品或马塞尔布鲁尔的钢管椅。包豪斯不仅是所艺术学校更是20世纪初的新设计哲学的诞生地。它网罗了康定斯基、保罗克利和奠霍利纳吉在内的一群艺术大师,而它的核心正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这本传记中,菲奥娜麦卡锡重新审视了格罗皮乌斯的工作和生活,把读者带进这位精力充沛的建筑大师的传奇人生。从他在首次世界丈战中的战场经历,到他与阿尔玛马勒的动荡婚姻,再到他们的女儿早逝的悲剧,麦卡锡带着我们回顾了格罗皮乌斯在德国的意气风发,在伦敦的迷茫,在美国的平静.以及他对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菲奥娜麦卡锡在这本传记中挑战了格罗皮乌斯曾经的不苟言笑的理性主义者形象.以充分的同理心来探索这位大师的工作和感情生活。这是一部关于包豪斯缔造者格罗皮乌斯的优秀传记作品。
-
高更自传[法] 保罗·高更 著19世纪的法国艺术界,可谓星光熠熠,保罗·高更便是这群星中格外璀璨的一颗,他是享誉世界的“毒舌作家”毛姆笔下为了追求“月光”而放弃“六便士”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是被全世界文艺青年追捧的“男神”凡高“高山流水”的前辈和知己。本书为保罗·高更流传于世文字记录的集结,其中有高更对往事的回忆、对凡高的追思、对德加的评价、关于艺术的漫谈、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塔希提和马克萨斯的描绘,这些文字得以让我们深入高更内心,真切了解他的所言所行,体悟他的所思所想。该文本在编排上别具匠心,部分和第二部分为高更已出版的回忆录类图书《诺阿诺阿》《此前此后》的迻译,第三部分则选取了高更步入职业艺术生涯以来游走法国初至塔希提、回到法国以及重返大洋洲这四个时期的部分信件进行迻译,这些书信让我们得以深入高更内心,真切了解他的所言所行,体悟他的所思所想。至此,一个逃离文明世界、拥抱原初社会的“野蛮人”的肖像,便可以说是描绘完毕,我们从这些或犀利,或敏感,或柔情,或傲气,或彷徨的文字里足以窥见这个遗世而独立的伟大艺术家的丰富内心。此外,本书每一部分还随文安排了近百幅高清精美插图,图注也尽可能贴合相应内容,进一步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潮音曼舞动京华黄剑丰 著姚璇秋是潮剧旗帜性人物,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培育出来的潮剧杰出人才,见证了潮剧七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她曾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先后三次提起她的名字,蜚声海内外。本书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述姚璇秋的传奇人生经历和非凡艺术成就,立体展现姚璇秋丰富多彩的从艺历程,以及在她的带动下,潮剧作为地方剧种饮誉海 内外,再现当代潮剧传承与发展的辉煌历史。 本书作者黄剑丰从2004年起追随姚璇秋,熟知姚老师的人生及从艺经历。全书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真实再现了姚璇秋鲜为人知的艺术成长之路,展现了潮剧大师对艺术孜孜以求、勇于创新的精神。本书不仅是全面了解姚璇秋生平的唯一传记,也是我们了解潮剧发展的不可多得的读本。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姚璇秋是潮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是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潮剧的发展历程。当前,国高度重视地方戏曲发展,潮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的出版,对于挖掘与弘扬岭南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卓别林自传[英国] 查理·卓别林 著,叶冬心 译这部自传是卓别林年逾古稀、告别银幕后回顾自己一生生活和从影经历的剖白之作,其中展示了卓别林全部的魅力、勇气、追求和信念:他如何发现和完善自己的天赋,他此后的电影生涯如何展开,以及他如何获得了全球声誉。这部传记是☆早期的演艺名人回忆录,重现了电影和戏剧史上的真实细节和关键轨迹。 从伦敦南区的贫困童年,到好莱坞的财富和名望之巅,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到联美电影公司的创立,再到回归欧洲的“反向移民”,卓别林始终敢于标新立异,这部自传让我们深入这位好莱坞天才的内心和头脑。 1915年起,他大放异彩,将喜剧、欢笑和轻松带给了满目疮痍的战后世界。后来的二十五年里,世人经历了大萧条和希特勒的上台,卓别林始终坚守岗位……从未有人在人们如此需要的时刻,给如此广泛的人群带来娱乐、愉悦和宽慰。 无声电影时代里的一位明星,居然如此擅长文字讲述。他的自传极其流畅,他擅用剪辑手法讲故事的天才显露无疑,整部书被逸事趣闻、轻松幽默点亮。
-
创造历史的13位音乐家[法] 洛尔·多特里什 著众多令人仰慕的作曲家都曾被卷入动荡的历史大潮中。莫扎特、贝多芬、威尔第、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只要聆听他们的音乐,几百年的历史浮沉就会再现眼前:我们似乎可以闻到法国大革命的气息,看到一个统治时期的辉煌与衰落,甚至感受到旧时独裁政权的冰冷。一个又一个音符划过耳畔,我们仿佛又经历了他们当年所经历的,连他们的时代也变得熟悉起来。音乐里蕴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当然,我们可以单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这些作品,但我们无法否认:音乐家们也在乐谱中讲述着自己的信念,勾勒着周遭的社会百态,描绘着心中的理想世界。
-
肖邦[英] 艾伦·沃克(Alan Walker) 著基于长达十年的研究和来自华沙、巴黎、伦敦、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档案馆的大量一手资料,艾伦·沃克的重要著作《肖邦:生平与时代》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这位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论述得全面的英语著作。这是一部去伪存真的传记,旨在澄清长期以来围绕肖邦的诸多错误说法与传闻。 本书对作曲家戏剧性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特别关注了肖邦在波兰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以及他和乔治·桑共同度过的九年感情生活。沃克在这本权威传记中以前所未见的清晰笔触对肖邦及其音乐进行了解读,使这位19世纪神秘、受人们喜爱、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