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功夫片的秘密
作者:张力 著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01
ISBN:9787543653900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千年中国武术与百年西方电影在中国交汇,诞生了享誉世界的武侠功夫电影,其核心部分“动作导演”是中国电影对世界影坛独一无二的贡献!武侠电影、功夫电影、动作电影的区别是什么?八十多年的中国武侠电影史的技术脉络是什么?中国武侠功夫电影的核心秘密和创作原型是什么?电影武术指导、动作导演的创作依据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将剧本的武功描写转化为银幕上直观的动作形式?如何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精彩绝伦的银幕动作完美结合?本书作者文武兼修,首次以研究专著形式披露武侠功夫电影幕后的核心元素,将银幕上高深莫测、天马行空的武功化作通俗易懂的电影技巧,以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的沧桑经历,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的侠义之歌。全书图文并茂、行文简洁,将武侠电影史上《独臂刀》《侠女》《少林三十六房》《少林寺》《黄飞鸿》《精武英雄》《卧虎藏龙》《英雄》《霍元甲》《功夫》《叶问》等经典影片的经典动作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找出武侠电影的制作规律,还原功夫电影的艺术本色。
作者简介
张力,1980年8月生人,祖籍陕西。11岁起习武。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1999年至今已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电视研究》《理论与创作》《香港电影双周刊》《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武侠动作电影研究文章40余篇。共计30余万字。代表作:35集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策划、编导,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2008年8月首播。《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功夫电影传奇》,中国第一本全景式展现功夫演员、武术指导的人物传记。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目录
序一 武踪舞迹舞武相益
序二 将侠义精神存留后世
序三 武术指导是一门艺术
第一部 动作导演源流
第一章 关于“动作导演”
第一节 外语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二节 华人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三节 学术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四节 动作场面的形态
第二章 动作导演的艺术源流
第一节 戏曲
第二节 武术
第三节 杂技
第四节 舞蹈
第五节 文学
第三章 动作导演的历史
第一节 武侠草创:“怪力乱神”
第二节 古典武侠:以武育人
第三节 经典功夫:嬉笑怒骂
第四节 时装动作:拳脚、子弹、钢丝
第五节 动作天下:宏大唯美
第二部 动作导演基本原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动作的艺术与艺术的动作
第二节 武戏与文戏
第二章 动作导演与戏剧冲突
第一节 打斗人物的戏剧性
第二节 打斗环境的戏剧性
第三节 武术格斗的戏剧性
第四节 动作招式的戏剧性
第三章 动作导演与规定情境
第一节 外部 规定情境
第二节 内部 规定情境
第三节 故事情节 与动作设计
第四章 动作导演与主控思想
第一节 主控思想
第二节 段落主控思想
第三节 案例分析:影片《霍元甲》动作设计
第五章 动作导演与人物性格
第一节 性格化动作
第二节 性格化武功
第三节 性格化招式
第四节 性格化兵器
第六章 动作导演与人物情感
第一节 情到深处手舞足蹈
第二节 案例分析:《十面埋伏》“雪山之战”与《英雄》“九寨沟之战”
第七章 动作导演与武术格斗
第一节 功夫电影与武术格斗
第二节 动作设计与格斗原理
第三节 决斗中的逻辑问题
第四节 动作设计与武术历史
第八章 动作导演与电脑特技
第一节 进入动作场景的核心
第二节 特技与武术的“平衡”
第三节 从搏斗竞技到电脑动画
第四节 动作设计常用的数码科技
第九章 动作导演与文化属性
第一节 历史题材的选取与民族艺术的展示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象征化、寓言化表达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叙事语境和创作背景
第三部 动作导演基本方法
第一章 表演
第一节 头部 的体语
第二节 上肢的体语
第三节 下肢的体语
第四节 体态的体语
第二章 套招
第一节 攻防转换“十三招”
第二节 打斗“三招论”
第三节 “多对多”与“一对多”的打斗
第三章 摄影
第一节 景别
第二节 运动镜头
第三节 机位
第四节 轴线
第五节 特技摄影
第六节 案例分析:高手出招“后发先至”
第四章 剪辑
第一节 打斗剪辑的原理
第二节 打斗剪辑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打斗剪辑的空间关系
第四节 打斗剪辑的节 奏
第五章 特技
第一节 威亚
第二节 弹床
第三节 假肢
第四节 Power粉
第五节 血浆
第六节 鱼线
第七节 飞叶
第六章 强调
第一节 对照的强调
第二节 重复的强调
第三节 焦点的强调
第四部 金牌动作影人访谈
电影就是我的生命——成龙访谈
香港功夫片的“大哥大”——洪金宝访谈
从“替身王”到“最佳武指”——元彪访谈
“侠”是一种人生观——徐克访谈
用舞蹈的手法拍动作——吴宇森访谈
功夫片“史记”——刘家良访谈
功夫片:从武术主题去创作故事——刘家辉访谈
动作设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袁和平访谈
诗意武功的缔造者——程小东访谈
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武术指导——徐小明访谈
魔术杂技:动作设计的艺术原型——江道海访谈
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访谈
动作设计就是建大楼——徐向东访谈
我的镜头“永远在动”——罗礼贤访谈
跋雕虫小技与修行大道
附录1 香港武术指导源流
附录2 不同时代的兵器
附录3 海外武术一览表
附录4 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附录5 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序二 将侠义精神存留后世
序三 武术指导是一门艺术
第一部 动作导演源流
第一章 关于“动作导演”
第一节 外语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二节 华人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三节 学术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四节 动作场面的形态
第二章 动作导演的艺术源流
第一节 戏曲
第二节 武术
第三节 杂技
第四节 舞蹈
第五节 文学
第三章 动作导演的历史
第一节 武侠草创:“怪力乱神”
第二节 古典武侠:以武育人
第三节 经典功夫:嬉笑怒骂
第四节 时装动作:拳脚、子弹、钢丝
第五节 动作天下:宏大唯美
第二部 动作导演基本原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动作的艺术与艺术的动作
第二节 武戏与文戏
第二章 动作导演与戏剧冲突
第一节 打斗人物的戏剧性
第二节 打斗环境的戏剧性
第三节 武术格斗的戏剧性
第四节 动作招式的戏剧性
第三章 动作导演与规定情境
第一节 外部 规定情境
第二节 内部 规定情境
第三节 故事情节 与动作设计
第四章 动作导演与主控思想
第一节 主控思想
第二节 段落主控思想
第三节 案例分析:影片《霍元甲》动作设计
第五章 动作导演与人物性格
第一节 性格化动作
第二节 性格化武功
第三节 性格化招式
第四节 性格化兵器
第六章 动作导演与人物情感
第一节 情到深处手舞足蹈
第二节 案例分析:《十面埋伏》“雪山之战”与《英雄》“九寨沟之战”
第七章 动作导演与武术格斗
第一节 功夫电影与武术格斗
第二节 动作设计与格斗原理
第三节 决斗中的逻辑问题
第四节 动作设计与武术历史
第八章 动作导演与电脑特技
第一节 进入动作场景的核心
第二节 特技与武术的“平衡”
第三节 从搏斗竞技到电脑动画
第四节 动作设计常用的数码科技
第九章 动作导演与文化属性
第一节 历史题材的选取与民族艺术的展示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象征化、寓言化表达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叙事语境和创作背景
第三部 动作导演基本方法
第一章 表演
第一节 头部 的体语
第二节 上肢的体语
第三节 下肢的体语
第四节 体态的体语
第二章 套招
第一节 攻防转换“十三招”
第二节 打斗“三招论”
第三节 “多对多”与“一对多”的打斗
第三章 摄影
第一节 景别
第二节 运动镜头
第三节 机位
第四节 轴线
第五节 特技摄影
第六节 案例分析:高手出招“后发先至”
第四章 剪辑
第一节 打斗剪辑的原理
第二节 打斗剪辑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打斗剪辑的空间关系
第四节 打斗剪辑的节 奏
第五章 特技
第一节 威亚
第二节 弹床
第三节 假肢
第四节 Power粉
第五节 血浆
第六节 鱼线
第七节 飞叶
第六章 强调
第一节 对照的强调
第二节 重复的强调
第三节 焦点的强调
第四部 金牌动作影人访谈
电影就是我的生命——成龙访谈
香港功夫片的“大哥大”——洪金宝访谈
从“替身王”到“最佳武指”——元彪访谈
“侠”是一种人生观——徐克访谈
用舞蹈的手法拍动作——吴宇森访谈
功夫片“史记”——刘家良访谈
功夫片:从武术主题去创作故事——刘家辉访谈
动作设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袁和平访谈
诗意武功的缔造者——程小东访谈
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武术指导——徐小明访谈
魔术杂技:动作设计的艺术原型——江道海访谈
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访谈
动作设计就是建大楼——徐向东访谈
我的镜头“永远在动”——罗礼贤访谈
跋雕虫小技与修行大道
附录1 香港武术指导源流
附录2 不同时代的兵器
附录3 海外武术一览表
附录4 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附录5 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