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交往型学校概论
作者:孙彦彬,匡瑾璘,高强 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01
ISBN:9787502168551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交往型学校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是对传统教育范式的深刻反思,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是对教育范式的本质回归。交往型学校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如胡塞尔的“交互主体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理论”等都为交往型学校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哲学意义上的交往源于现实世界又高于现实世界,它更强调交往双方的主体性、平等性、合作性,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强调交往主体双方的理解、合作、互融等,而这些对学校教育与管理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构建交往型学校,发挥交往机制在现代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与管理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对于这一课题,《交往型学校概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对交往教育机制、交往管理机制、交往德育机制、交往目标机制、交往规范机制、交往文化机制等学校运行的主要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交往型学校视角对新时期高校稳定进行了思考,构建起了“六位一体”的新时期高校稳定机制,希望《交往型学校概论》的研究与探讨能够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新时期高校稳定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孙彦彬,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1951年2月生,管理学教授,博士生与师,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大庆石油学院党委书记,大庆市委委员,国际石油经济常务理事,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理事,中国石油企业管理成果评审委员。长期从事油气藏经营管理、油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高校管理、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亦成果显著。匡瑾磷,女,汉族,黑龙江省克山县人,1966年11月生,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孙彦彬教授,长期从事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创造性问题研究。高强,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1981年9月生,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法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师从孙彦彬教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研究。现就职于深圳海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 交往研究
第一节 交往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第三节 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第四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第五节 交往: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第二章 教育的交往本质观
第一节 教育研究
第二节 教育的交往本质观
第三章 交往型学校概述
第一节 交往型学校背景预设
第二节 交往型学校概述
第四章 交往教育机制
第一节 交往教育机制概述
第二节 交往教育机制的主体研究
第三节 借鉴建构主义教育观,构建交往教育机制
第五章 交往管理机制
第一节 管理及学校管理
第二节 交往管理机制概述
第六章 交往德育机制
第一节 走向交往理论与实践的德育机制
第二节 交往德育机制的特征及运行原则
第七章 交往目标机制
第一节 目标及高校目标机制
第二节 交往目标机制:一种理性目标机制的反思
第八章 交往规范机制
第一节 现行学校规范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交往规范机制研究
第九章 交往文化机制
第一节 交往型学校: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
第二节 交往型学校: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第十章 交往型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节 交往型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交往型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交往型学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评——以D高校为例
第十一章 构建交往型学校 维护新时期高校稳定
第一节 新时期高校稳定研究
第二节 构建交往型学校,维护新时期高校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交往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第三节 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第四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第五节 交往: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第二章 教育的交往本质观
第一节 教育研究
第二节 教育的交往本质观
第三章 交往型学校概述
第一节 交往型学校背景预设
第二节 交往型学校概述
第四章 交往教育机制
第一节 交往教育机制概述
第二节 交往教育机制的主体研究
第三节 借鉴建构主义教育观,构建交往教育机制
第五章 交往管理机制
第一节 管理及学校管理
第二节 交往管理机制概述
第六章 交往德育机制
第一节 走向交往理论与实践的德育机制
第二节 交往德育机制的特征及运行原则
第七章 交往目标机制
第一节 目标及高校目标机制
第二节 交往目标机制:一种理性目标机制的反思
第八章 交往规范机制
第一节 现行学校规范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交往规范机制研究
第九章 交往文化机制
第一节 交往型学校: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
第二节 交往型学校: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第十章 交往型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节 交往型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交往型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交往型学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评——以D高校为例
第十一章 构建交往型学校 维护新时期高校稳定
第一节 新时期高校稳定研究
第二节 构建交往型学校,维护新时期高校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