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教育史
作者:陈青之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ISBN:9787500474364
定价:¥7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教育史之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但只将以上所举的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情形,原原本本,按照时代先后,叙述一个明白,还不足以完了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第一,在于说明历代教育制度及学说之变迁的原因;第二,在于比较各时代、各地方的教育之异同与升降;第三,则在于阐发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及统治阶级对于教育之如何利用;第四,尤在于以客观的态度批评历代教育之得失,并标明其特异之点。能够将以上所提示的种种方面,作一个有系统的叙述,以备今后研究教育者应取何种途径的一个南针,方可以成就一部教育史。 本书分期介绍了上自唐虞下迄民国我国各时期的教育概况、教育制度、教育家及其学说,共65章。该书于1934年7月完成,经王世杰、胡适、郑振铎、蔡元培等学者审定,曾作为《大学丛书》之一。在众多的中国教育史著作中,被公认为是民国以后影响最大、学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作者简介
陈青之(1891-1943),民国学者、教育家。名炎联,号春阳,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后在北平创办群化中学,曾先后执教于南通女子师范、汉口省立二女中、河南焦阳师范学校、宜昌省立四中、武昌中华大学、省师范学校等校。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通史》、《中国民族英雄史》、《五十自述》等。除《中国教育史》等少数著作公开出版外,其他多毁于时乱。
目录
编前语
第一编 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教育
第一期 自商代以上
第一章 初民的生活与教育的起源
第二章 汉人臆造之上古教育制度
第二编 封建时代的教育
第一期 西周(前1122—前771)
第三章 西周社会的概观
第四章 后人际会之西周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制系统
第二节 学校之内容
第三节 女子教育
第四节 结论
第二期 东周(前770-前222)
第五章 东周之社会与思想
第六章 东周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老子
第三节 孔子
第四节 墨子
第五节 孔门弟子
第六节 孟子
第七节 庄子
第八节 苟子
第三编 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
第一期 秦汉(前221—前219)
第七章 半封建社会形成之第一幕
第八章 儒家学术之独占与教育
第九章 两汉学风
第十章 两汉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太学
第三节 鸿都门学与宫邸学
第四节 郡国学校
第五节 选举
第十一章 两汉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贾谊
第三节 董仲舒
第四节 扬雄
第五节 王充
第六节 马融与郑玄
第七节 苟悦与徐干
第二期 魏晋南北朝(220—588)
第十二章 魏晋六朝之政局与民族
第十三章 魏晋六朝之学风
第十四章 魏晋六朝之教育
第一节 魏晋之教育
第二节 南北朝之教育
第十五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傅玄与颜之推
第三节 葛洪与刘勰
第三期 隋唐及五代(589—959)
第十六章 隋唐之国力与士气
第十七章 隋唐学风
第十八章 唐之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中央六学二馆
第三节 郡县学校
第四节 医学
第五节 玄学
第六节 科举
第七节 结论
第十九章 隋唐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王通
第三节 韩愈
第四节 李翱
第二十章 唐末及五代
第四编 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
第一期 宋(960一1276)
第二十一章 宋之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宋代学风及学派
第二十三章 宋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国子监
第三节 太学
第四节 六专门学校
第五节 三短期学校
第六节 贵胄学校及国立小学
第七节 地方学校
第八节 科举
第九节 书院
第十节 结论
第二十四章 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胡安定
第三节 周濂溪
第四节 王荆公
第五节 张横渠
第六节 程明道
第七节 程伊川
第八节 程门弟子
第二十五章 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罗豫章与李延平
第三节 胡五峰
第四节 朱晦庵
第五节 张南轩
第六节 吕东莱
第七节 陆象山
第八节 朱门弟子
第九节 真西山
第二期 元(1277—1367)
第二十六章 蒙古帝国之政治经济与教育
第二十七章 元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中央学校
第三节 地方学校
第四节 科举
第二十八章 元代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赵复
第三节 许鲁斋
第四节 刘静修
……
第五编 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
第六篇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第一编 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教育
第一期 自商代以上
第一章 初民的生活与教育的起源
第二章 汉人臆造之上古教育制度
第二编 封建时代的教育
第一期 西周(前1122—前771)
第三章 西周社会的概观
第四章 后人际会之西周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制系统
第二节 学校之内容
第三节 女子教育
第四节 结论
第二期 东周(前770-前222)
第五章 东周之社会与思想
第六章 东周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老子
第三节 孔子
第四节 墨子
第五节 孔门弟子
第六节 孟子
第七节 庄子
第八节 苟子
第三编 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
第一期 秦汉(前221—前219)
第七章 半封建社会形成之第一幕
第八章 儒家学术之独占与教育
第九章 两汉学风
第十章 两汉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太学
第三节 鸿都门学与宫邸学
第四节 郡国学校
第五节 选举
第十一章 两汉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贾谊
第三节 董仲舒
第四节 扬雄
第五节 王充
第六节 马融与郑玄
第七节 苟悦与徐干
第二期 魏晋南北朝(220—588)
第十二章 魏晋六朝之政局与民族
第十三章 魏晋六朝之学风
第十四章 魏晋六朝之教育
第一节 魏晋之教育
第二节 南北朝之教育
第十五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傅玄与颜之推
第三节 葛洪与刘勰
第三期 隋唐及五代(589—959)
第十六章 隋唐之国力与士气
第十七章 隋唐学风
第十八章 唐之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中央六学二馆
第三节 郡县学校
第四节 医学
第五节 玄学
第六节 科举
第七节 结论
第十九章 隋唐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王通
第三节 韩愈
第四节 李翱
第二十章 唐末及五代
第四编 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
第一期 宋(960一1276)
第二十一章 宋之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宋代学风及学派
第二十三章 宋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国子监
第三节 太学
第四节 六专门学校
第五节 三短期学校
第六节 贵胄学校及国立小学
第七节 地方学校
第八节 科举
第九节 书院
第十节 结论
第二十四章 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胡安定
第三节 周濂溪
第四节 王荆公
第五节 张横渠
第六节 程明道
第七节 程伊川
第八节 程门弟子
第二十五章 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罗豫章与李延平
第三节 胡五峰
第四节 朱晦庵
第五节 张南轩
第六节 吕东莱
第七节 陆象山
第八节 朱门弟子
第九节 真西山
第二期 元(1277—1367)
第二十六章 蒙古帝国之政治经济与教育
第二十七章 元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中央学校
第三节 地方学校
第四节 科举
第二十八章 元代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赵复
第三节 许鲁斋
第四节 刘静修
……
第五编 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
第六篇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