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回望朱自清陈武 著朱自清先生进入清华后,学问日进,声望渐高,如鱼得水,成为清华园的中坚力量。清华大学被迫南迁,朱自清先生也开始了他长达九年的西南联大教学生涯。本书重点介绍了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教学生活、创作研究、师友之谊、家庭漂泊、穷困挣扎、思想信念等。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近文学巨人——朱自清,加深对他的了解和认识。
-
儒侠金庸传张建智 著本书稿以1949年为限,分上下两篇,展现了金庸的家世传承、个人生活、社会活动、商业经营、武侠小说创作、受聘高校等方方面面,结合金庸的文字及社会对他的评价,透过金庸的文字解读其心路历程,拼写“儒侠”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样貌。本书即是一部个人传记,又可以看作是一部时代变迁史。作者以多年积累的史料为基础,结合自己陪同金庸夫妇参观时所见所闻所感,文字扎实而独具个性。书后附有金庸生平大亊年表,方面读者阅读。
-
猛兽总是独行孙玉祥 著这是大众作家、鲁迅研究专家孙玉祥,在立体、全方位地梳理了鲁迅的交往世界后,精心撰写的扛鼎之作。于鲁迅研究而言,这是一本用全新视角观察鲁迅及其时代的创新之作。 本书共分五个章节,孙玉祥把鲁迅人际交往世界中的各色人等归类为亲人、友人、故人、敌人、猛人等5个类别。这些人,或者是鲁迅的同道,或者是论敌;鲁迅的生平事迹,就是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发生、展开的。甚至也可以说,这对于他性格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里,作者既深度分析了鲁迅与朱安、与许广平、与周作人的关系;也还原了鲁迅与胡适、钱玄同、林语堂、郁达夫等人的交往故事;更阐释与探讨了鲁迅与梁实秋、施蛰存、顾颉刚等人的交恶缘由。
-
行者诡道[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著,周兵 译《行者诡道:一个16世纪文人的双重世界》的主人公叫阿尔-瓦桑,他出生和成长于摩洛哥,担任苏丹的外交使臣,先后出游北非、土耳其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地区。当他游至西西里时,不幸被西班牙海盗俘获,被献给教皇。他在罗马生活了九年,接受了教皇列奥十世的施洗,皈依了基督教,并在教皇的庇护下成为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积极参与者,留下了许多拉丁文手稿,发表了关于非洲风土人情、地理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著作《非洲史》,塑造了此后数个世纪中欧洲人对非洲的认识。1527年,罗马陷落,阿尔-瓦桑很可能又辗转回到了北非,并终老在那里。 因其独到的视角和选题,以及高超的历史叙述技巧,本书被评论界誉为历史书写的里程碑。
-
沈从文研究 第一辑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 著1. 2018年是著名文学家及物质文化史研究大家沈从文逝世30周年祭年。 2. 《沈从文研究》创刊号。《沈从文研究》是一个沈从文研究的出版平台,专业性与可读性相结合,以为专业研究者和学习者纪念沈从文,走近沈从文,了解沈从文。 3.保存、披露沈从文史料。本辑有对沈从文的回忆,有沈从文的佚信考释,有沈从文的佚文,有沈从文与鲁迅等名人交往考,沈从文著作版本汇校,甚至还有沈从文国外研究文献等等,这些均为首次发表,对于了解沈从文,了解近现代文学史和文物研究史大有裨益。 4.引导沈从文研究新方向,扩展沈从文研究视野。过去沈从文研究多集中于文学,而在文物领域,沈从文不但是服饰史专家,还是近现代整个物质文化史的先驱,诸多研究成果今日依然无人超过。本书一辑既有对沈从文的语言,思想研究,也有沈从文的书论、诗论、画论,乐论研究,更有对沈从文的物质文化研究,还有对沈从文的社会环境研究等等,冀有助于推动沈从文研究新方向,全面认识沈从文。 5.黄永玉题字,吕敬人工作室整体设计。其中封面用纸是首本使用野陶纸的出版物。本书已在“纸术艺书20位书籍设计师邀请展”上参展。2018年是沈从文逝世30周年祭年,其故乡的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拟开创专门的、可持续的沈从文研究园地《沈从文研究》,本书是其创刊号,汇集了20篇沈从文研究的论文,涉及沈从文的生平轶事、轶文收集、文学创作、文艺思想、物质文化史研究等诸多方面,多有独到的发明。
-
索尔·贝娄之心[美] 格雷格·贝娄 著索尔?贝娄是美国二十世纪极富影响力的文学大家。他是众所周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文学之父,但大众对他的真实内心其实知之甚少;他好辩易怒,性情暴躁,但他心底一直有一个温柔的角落留给他的长子格雷格。在《索尔?贝娄之心》里,格雷格展现了那个不为人知的青年索尔——平易近人,内心柔软,奉行平等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不仅能嘲笑这世上的愚昧,还敢于自我嘲讽。可是索尔的温柔可亲日渐消失,他的社会观点日趋僵化。最终变成世人所熟知的老年索尔。这些改变给索尔与格雷格的感情带来了重创。然而,思想上的龃龉并不能拉开两人心的距离。在这本温暖、深情的回忆录中,格雷格袒露了他与索尔之间的分歧、争执与遗憾,剖析了索尔?贝娄从“青年索尔”到“老年索尔”的巨大转变,为读者还原了那个盛名之下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
-
深圳时间谢湘南 著很多人会觉得,深圳是一个非诗的城市,这里不会有诗歌。恰恰相反,诗人谢湘南以他的经历,展现了深圳的诗意,一个现代性城市在嬗变中所生发的跟当代诗歌有关的人与事。这是一个诗人在深圳的生活轨迹,也是一部隐匿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成长史,更是一个城市的语言镜像。一首诗如何诞生?一个诗歌群体如何消散?一个城市如何找到自身的意象?谢湘南以他沉积在时间深处的书写,以他在这个城市的行走,以他个人化的述事,为读者呈现了“诗歌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不同际遇。从个人体验,到公共经验,时间在流失,但关于城市的诗性记忆不会消失。
-
踏遍荒山罕见松陈铁健,邵维正,肖甡,黄修荣 编历史学家、教育家李新先生,是中华民国史等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18年9月15日是李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特意编撰此文集,寄托追思之情。 纪念文集主要编排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连同序言在内,共计十七篇纪念文章,由李新先生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撰写。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回忆了自己与李新先生的交往细节。这些文字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先生的学术品格、教育理念、性情风采等,从中亦可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眼界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第二部分收录的五篇文章,是李新先生生前撰写的回忆文字,展现了他人生不同阶段的重要经历,亦是从个人角度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独特见证。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先生在不同时期的部分珍贵照片,可与文字形成互补,先生之音容笑貌,更加鲜活可感。 李新先生毕生崇尚思想自由,修史治学强调坚持史德、秉笔直书。先生虽已远逝,但其风骨和精神,将始终伴随着其文字著述,在绵延不绝的时空永存。出版此纪念文集,既为纪念先生,亦是勉励后人,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
未完成的悲剧戴潍娜 著本书是霭理士和周作人两个人传记和思想的相互发明与相互映照,它试图融合极端的美与极端的思考,是一部华丽而晦暗的美学文本,填补了周作人研究中的空白。 在周作人的思想参照系中,霭理士是明亮的一颗星辰。西方评论界认为,霭理士在“性的现代化”上做出的贡献,可以等同于马克斯·韦伯之于现代社会学,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于现代物理学。同时,这位性心理学的伟大先驱,还被评价为“文明的英国人”“伍尔夫之后伟大的英语作家”。 周作人终身宣称霭理士是对他影响大的思想家之一,他说:“我读了眼上的鳞片倏忽落下,对于人生与社会成立了一个见解。”在霭理士的映照下,周作人的内心世界得以浮出水面,他究竟是离经叛道者,还是书斋活古人?究竟是人类文明的革命者,还是与世隔绝的归隐僧? 在错综复杂的面向里,霭理士作为一个永远在场的参照,可以驱散萦绕着周作人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周作人令学界和世人争论不休的玄奥暧昧,终于得到一次澄清。
-
苏东坡别传刘敬堂 著苏东坡是宋代文坛、诗苑、词林、艺丛耀眼而又绚丽的明星。他嫉恶如仇、敢惩官吏、怒斩恶僧、智擒顽匪,却又爱民怜农,释放死囚,拦洪保城,为民直言。虽遭政敌陷害身陷牢灾,又在漫长贬道上历经磨难,却依然故我。苏东坡的粉丝团队从帝王将相、外国使节、士人学子、和尚道士到种田的耕者、纺纱的织娘、捕鱼的渔夫、砍柴的樵夫以及贩夫走卒,可谓数不胜数,尤以女性粉丝执着。她们中有被俘虏了芳心的王弗,削发为尼的琴操,披肩题诗的李琪,还有被他解救的无助官妓,为他献曲的神秘贵妇,以及因暗恋于他触槐而死的春娘,和非他不嫁的少女超超……十二岁的王朝云成了他的红粉知己,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人生,至死不悔!《苏东坡别传》以苏东坡生平为轴线,将史实、轶闻、逸事兼收并蓄,钩沉轶事,情节曲折,以流畅的文字,风趣的笔调,刻出了一个另类的、也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位可信、可亲、可敬、可爱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