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痕迹胡仰曦 著★谨以此书献给瞿秋白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第一部按照瞿秋白生前拟定自传目录“填空”的传记作品 ★瞿秋白同志家属给予大力支持 ★五十多幅珍贵插图(部分系国内首发),精彩呈现 本书可谓饶具特色的“填空”之作,按照瞿秋白生前拟定的自传纲目,通过翔实的史料搜集,以点带面,还原了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一生。从中,较之于革命家,我们能更多地看到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形象。作者努力使本书“能够扛起瞿秋白遗下的重担,镂刻出其逼真的人生‘痕迹’,不仅描摹全他的躯壳,而且透凸出他的灵魂”。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史料翔实、文采卓然的瞿秋白心灵传记。
-
启与魅[美] 卡森·麦卡勒斯 著卡森?麦卡勒斯写自传的目的,如其所言,一是为后人如何处理过早成名带来的问题提供帮助,再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反思自己年少成名后的行为。和她小说中那种影影绰绰地为故事表象所遮掩的自我经历记述不同,这部自传非常坦率,生动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一个南方女作家的生活,那是一颗孤独的心与深植于其中的孤独与焦虑不断搏斗的过程。 这部自传除正文以外,按卡森?麦卡勒斯的意愿,还收录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哑巴》的提纲(1940年出版时书名改为《心是孤独的猎手》)及卡森与丈夫利夫斯?麦卡勒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部分往来信件。 自卡森开始追溯自己的生平故事起,三十多年过去,麦卡勒斯的自传终于问世,可以向后人展示一个充满灵感又富于警示意味的故事,如她所愿。
-
安持人物琐忆陈巨来 著,孙君辉 编本书为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先生的回忆录,缘于处在书画场中,他所交往的也多是彼时圈中的名公巨卿,譬如张大千、吴待秋、冯超然、庞左玉、陈小翠以及袁寒云等。书中回忆了其师友以及与其有交往的民国文艺界、政界风云人物的轶事,全书文字幽默、感情真挚,堪称“民国艺坛回忆录”。今年恰逢其在《万象》上连载的20周年纪念,此书前版一经出版,就得到很大的社会关注度,今特修订其中部分内容,增补一些图片,重新设计出版此书,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
我是刘慈欣刘慈欣 著《我是刘慈欣》是刘慈欣《三体》之外的重要作品。 该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A面是正面,刘慈欣系统讲述了他的想象体系与人生体验;B面是侧面,完整呈现了刘慈欣的思想碎片与生活琐思。 关于《三体》背后的刘慈欣,关于“科幻热”之外的刘慈欣,关于生活中的刘慈欣……这些文字,还原出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刘慈欣,借此也可以窥见刘慈欣的思想宇宙。
-
写作这回事[美] 斯蒂芬·金 著,张坤 译《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斯蒂芬·金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很好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金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1999年险些命丧车祸——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本书行文生动、幽默,还带着点自嘲,献给粉丝、作家和热爱好故事的人,将给所有读过的人带来乐趣和力量。 斯蒂芬金给写作者的忠告: 1写作首先是为自己,其次才是为读者。 2尽量不要用被动语态。 3尽量不要用副词。 4不要执着于语法的完美。 5读,读,读。 6别担心有人读了你的作品会不高兴。 7关掉电视。 8成功的两个秘密:健康,结婚。 9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写。 10坚持自己的风格。 11删掉乏味的部分 12不要让知识盖过故事 13写作是为了快乐 14以及更多……
-
陀思妥耶夫斯基[美] 约瑟夫.弗兰克 著,戴大洪 译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的第三卷。在本卷中,弗兰克聚焦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归来后的试图重归文坛主流的努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白夜》等作品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达到了这一目的。而《地下室手记》的写作则宣告了作为经典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诞生,并预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后写作方向及风格的突变与深化。也是在这一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遇见了情人波丽娜,遭受折磨的同时也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王江山 著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跟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其它文学家相比,辛弃疾zui特殊的一点在于,他不仅文如金戈,笔扫千军,而且也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真正上过战场的英雄。然而南宋时期国家分裂,统治者软弱无能,整个时代的风气都与辛弃疾格格不入,他苦于为时局所困,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文学就成了一种抒怀的手段,但这些在人生志向上的失意,反而成就了他的文学地位。辛弃疾的一生,就是一个人如何对抗一整个时局而失败的故事,然而他终身未改其志,其实已经是一种苦涩的胜利。
-
平心论高鹗林语堂 著《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的、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在本书中,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丁”而非“续作”。林语堂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
海子传卷耳 著除了死亡,还有生命的悲怆,除了静默,还有诗和远方。他走过瘠薄的土地,在那里洒下最初的麦芽,他翻过草地与高原,把怀想用力掷出撕裂的胸膛。他经过梦想和诗歌的王国,在王座前权衡生命的得与失,他在纷扰的人间安静匍匐,烈焰焚烧惨淡的目光。他珍藏雪和太阳的光芒,从此只愿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他尊重人生的单调和贫乏,纸页中闪烁的都是爱与美的烛光。 当诗人的情怀再也无法照亮现实的灰暗,他毅然奉献身躯点染诗歌,成就命运的绝唱。 海子的一生,都在努力实践泰戈尔的箴言——我们只有奉献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生命的真谛不在于获取和占有,而是深入地阐发和诠释。他始于平凡,流于放逐,又终止于自我救赎,定格在诗歌浅吟低徊处。像一阵风,如一片云,像夏日的浓翳,如秋日的静美。诗人的灵性唤醒了人生的丰盈,哪怕他转身离开时步伐匆匆,也无法阻挡落幕后避无可避的光与热。 原谅每一个不羁的灵魂吧,他们从来都是与风为伍的“风之子”,一生行走的目的就是流浪,流浪,永恒地流浪……
-
巴金先生彭新琪 著作者彭新琪1954年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儿童时代》杂志社当编辑,因其师复旦大学老师章靳以的关系得以认识巴金,并和巴金一家成为朋友,因而对巴金其人其事有着异乎寻常的了解。文章上辑,主要通过巴金关爱青少年成长,关心藏书楼建造,赠书等方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关心公益,有着家国情怀的巴金;又通过描写巴金与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与花匠花师傅、作家靳以等人的交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热心热情,重情重义的巴金;通过作者与巴金约稿,巴金为其看校样等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信守承诺,提携后辈,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巴金。文章下辑,主要写了巴金与萧珊纯粹美好的爱情,以及在困难厄境中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真情;又通过对巴金的哥哥、弟弟、妹妹等一众亲人的描写,展现了在时代洪流中,众人浮沉的命运,以及巴金对家人的关照和深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