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不再等待戈多[法] 迈利斯·贝瑟里 著,彭怡 译1953年,巴黎七区一座名为巴比伦的小剧场上演了一出没有连贯情节的戏剧,那就是轰动一时的《等待戈多》。它的作者便是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荒诞派作家塞缪尔·贝克特。正如他的作品,贝克特性格内向而沉闷,不善交际,但他却有着传奇的一生。 从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后的他远赴巴黎任教,逐渐融入以乔伊斯为核心的文学圈子。在法国,他曾于午夜巴黎的街头遭袭而命悬一线,也曾因在德占时期参与抵抗运动而受法西斯追捕,流亡外省农村。他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他几经拒稿的作品在出版后轰动一时,他还为先锋派实验电影创作剧本。1969年,贝克特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以贝克特本人的视角还原了他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生活,追溯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住进巴黎一座养老院的贝克特罹患疾病,行动不便,且自知行将就木,不断地追忆着往昔的岁月。与之相伴的是一个又一个与贝克特相关联的名字,恋人、朋友、亲人、工作伙伴、文学生涯的导师……一段段尘封的人生往事在主人公的独白与絮语间被搬到了读者面前。
-
徐志摩图传韩石山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徐志摩不仅以诗闻名,亦以散文著称,更重要的是,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从事过多种文化活动,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有着杰出的贡献。徐志摩不仅是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文化创造者,更是一个有着明确理想的社会实践者,同时也一个有着浓厚生活情趣的人生享受者。他的理想,他的情怀,他的作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青年的偶像,就是现今,对青年提高自身素养与社会担当,也有着和婉的滋润,积极的借鉴。本书立论切实,资料丰富,语言生动,着意还原徐志摩的绚丽人生,将带你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让你对徐志摩有一个新的认识。
-
活着为了讲述[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李静 译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刚从法律系辍学,时间净用在读书和背诗上,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撰写每日专栏赚取聊胜于无的稿酬,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我的生活中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曾贫穷、迷茫、缺乏勇气,像每一个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年轻人。 面对生活抛给他的难题,他的回答是:生活。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四十岁写就《百年孤独》。五十五岁获诺贝尔文学奖。
-
文学纪念碑 卡夫卡传[德] 莱纳·施塔赫 著,黄雪媛,程卫平 译德国的卡夫卡研究学者莱纳·施塔赫往返美国、欧洲两地,花费十多年时间,处理四千多页报刊、信件和文学章节(很多之前都未曾出版过),再现了卡夫卡从一九一〇年至一九一五年生活、写作和工作的全景,这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他在那些关键岁月里写下一系列重要作品——《判决》《变形记》《失踪者》《诉讼》等,由此铺平那条他将一直走到底的艺术之路。
-
川端康成传[日]小谷野敦《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是日本学者小谷野敦撰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人物传记。川端康成一直以来被誉为日本昭和文坛的巨匠,凭借《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受到世界瞩目。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位获此殊荣的作家。1972年突然自杀身亡。本书作者通过对川端康成的大量日记、书信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以反歌颂式传记的客观笔触,从跌宕起伏的童年经历、苦涩无奈的失恋故事到扑朔迷离的自杀之谜,全方位立体勾勒出日本文学人物传奇且充满争议的一生。通过真实再现川端康成人生轨迹的每一个细节,力图揭开这位日本文坛风云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颠覆长期以来广大读者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固化认知和定位,为展现出川端康成鲜为人知的双重面孔。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吴春生 著晚清桐城派古文大师吴汝纶是当时北方文化圈的领袖人物,中国近代两大风云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的得力军师,也是严复《天演论》背后的推波助澜者。他既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又是现代学校的创办者,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的奠基者。本书作者在充满血和泪的晚清历史中,探寻吴汝纶救亡图存的耻辱与激愤,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爱恨交加的温良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以有温度的文字,描写了吴汝纶在中国处于危亡之际为救亡图存而改革教育的种种努力,真实再现吴汝纶傲岸而灿烂的一生,展现了大先生光耀天地,山高水长的精神遗存。
-
杰克之书[美] 巴里·吉福德,[美] 劳伦斯·李 著,蒋怡 译欢迎和杰克一起搭便车!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作者,“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无数人的灵感源泉: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帕蒂??史密斯、乔布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传记,《杰克之书》是多声部的访谈与回忆,拼凑出凯鲁亚克的肖像,还原了“垮掉的一代”众声喧哗的热闹场面。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马尔科姆??考利等众多文艺界大咖齐聚一堂接受采访,《在路上》中的人物变身真人开口说话。他们的语言重新创造了凯鲁亚克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度过的童年、在格林威治村的历险、跃升为文坛明星的经历,以及他四十七岁那年在佛罗里达的悲惨结局。金斯堡读过本书后惊呼:“这就像是《罗生门》——众人撒谎,真相毕现!”
-
约翰生评传蔡田明 著本书采纳十余种流行且有影响的约翰生传记资源,分阶段叙述介绍约翰生一生及各位传记作者对其人其思想的评价,极力反映出不同时期尤其当代的约翰生传记写作和研究现况,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解约翰生著书立说、知行同一的智慧人生画面,试图揭示约翰生何以成为谈不完的话题。
-
契诃夫传[苏] 格罗莫夫 著,郑文樾,朱逸森 译《契诃夫传》是苏联学者格罗莫夫关于契诃夫的众多研究著述中公认的集大成者,也是苏联契诃夫研究中z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契诃夫传》中,格罗莫夫从契诃夫z初期的作品开始一一梳理了契诃夫的整个创作生涯,并将契诃夫的作品与书信、日记、手记已经目前可以确认的契诃夫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契诃夫一以贯之的完整世界观,从而推翻了前人对契诃夫的简单定义。 契诃夫作为世界上z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在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又相对独特的地位。格罗莫夫从一个俄罗斯人、一个俄罗斯文学信徒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契诃夫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厘清了他作品中自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脉相承的俄罗斯文学血脉。
-
我居于无限可能多米尼克·福尔蒂艾米莉·狄金森——19世纪天才诗人,比肩惠特曼、对美国文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博尔赫斯“私心敬重”的女作家。这是一场如散文诗般的记述,比“传记”更具精魂。艾米莉·狄金森将脑中的浩瀚宇宙和体内的熊熊烈火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忠诚于阅读和写作,对自然万物怀抱深爱。她半生闭门不出,只将孤独写成诗,然后带着近1800首诗长眠。追溯狄金森一生的同时,作者也对自我进行了追溯。她与狄金森仿佛是隔世的相知,跨越时空抵达理解的彼岸:一个天才的灵魂努力隐藏自己,而另一支天才的笔将她勾画出来。中文版特邀狄金森研究者、翻译家王柏华随文选译41首狄金森诗歌,更完满地展现狄金森的诗歌热情与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