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深度郁闷(美)奥古斯丁·巴勒斯 著;蒋珍 译一个同性恋的故事,纯净真挚、感人肺腑、刻骨铭心。这里没有说教,没有是非对错,没有特立独行或者无病呻吟,这里只有一个故事,让你欲罢不能。如果说《拿着尖刀奔跑》是欢闹、疯狂、震惊……那么《深度郁闷》则是倾泻、感动和希望……在逃避现实的路上,他与酒为伴,寻求短暂而虚假的平静;他深度郁闷的内心,时刻挣扎于清醒和沉迷之间。为了寻求解脱之路,他痛苦不堪,却始终不曾放弃希望。他天真第一位,对他深爱的男人的疏远,可以让他不必为失去爱人而痛苦,然而似乎命中早已注定,在劫难逃……一切都看似漫不经心,却终究难挡暗潮汹涌,就如同你即将为他而落的泪水。一个感人肺腑又啼笑皆非、催人泪下又现实冷酷的故事。一本关于爱与失去的书。本书是奥古斯丁·巴勒斯继《拿着剪刀奔跑》后又一重磅之作。巴勒斯堪称当今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本书沿袭了《拿着剪刀奔跑》自传文学的创作方式,讲述了一个凄美的同性爱情故事。与《拿着剪刀奔跑》相比,本书传达了更多的真挚情感,而不是怪癖和荒诞。巴勒斯凭借冷静而有条不紊的思考,讲述了自己令人嗟叹的生活,成功地延续了马克·吐温、田纳西·威廉斯和弗兰纳里·奥康纳以来的自传体文学传统。
-
解读苏东坡东方龙吟 著常说“人生如梦”的苏轼是个爱做梦的人,据不完全统计,“梦”字在他诗文中共出现738次。除了《江城子》外,《苏轼诗集》中还有《记梦》回文诗二首,记“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记梦并叙》写张方平之梦标明梦的时间;其他如《王晋卿前生图偈》、《记梦参寥茶诗》、《东坡志林》中的《记梦赋诗》、《记子由梦》、《记子由梦塔》、《梦中作雪铭》、《记梦》短文等,都与爱情无关,而且大都不记时间。诗文中的梦尚且大都不标时间,为什么要在比诗更不注重时间效应的小词后,明确标注上“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字呢?为什么王弗偏偏要在正月二十这天夜里,特地入梦?六年之后,也就是元丰四年,被管制在黄州的苏轼,在一首诗中向我们透露了更多的信息: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里的潘、郭二人是潘丙、郭遘,他们在前一年苏轼刚到黄州的时候就曾与相送过。这里透露出的几个信息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苏轼喜欢在正月二十日这天出游,而且是在两年的同一天去了禅院。去年是冒着寒风去的,诗中的“十日春寒不出门”便是注脚。去禅院,无疑是要给亲人烧香、祭奠,苏轼在诗中用了“招魂”这个意象,若在一般朋友聚会场合,这两个字是不太吉祥,而苏轼偏偏要这样写,可见这是他去禅院的心J芪秘密。其次,他所去的岐亭本叫楚王城(战国时楚之春申君封于此地),作者偏偏要将它视作“女王城”。再细心考察,原来陪他同行的还有侠士陈季常,作者在路上还为陈季常写了首诗,开头两句便是“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歧亭道上见梅花戏赠陈季常》),又是怀念亡者的意象。此时苏轼的继室王闰之和爱妾朝云都安然健在,他所要招的“蕙兰”之魂,只能与王弗有关。而陈季常恰恰是苏轼在凤翔结识的挚友,他对王弗十分熟悉。陈季常又是个出了名的惧内之人,所谓“河东狮吼”即是苏轼戏弄他的故事。也许不仅陈夫人在家中是女王,当年王弗在凤翔时也被苏轼和陈季常视作女王?第三,诗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作者再次谈到“春梦”之“事”,人是潘、郭等,“春梦”之“事”与他们毫无关系。第四,“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表面上看是苏轼决心已定,年年要来此处会见朋友,殊不知这里的“年年”与“料得年年肠断处”的“年年”也是气息相通的,诗人的心灵深处还有他的另一个梦。P41-42
-
茱萸的孩子傅孟丽《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由熟悉余光中一生心路的傅孟丽所写:作者在详阅余光中著作后,贴近访谈传主及其身旁的至亲好友,渐而进入大师的內心世界,并将其各时期之重要著作与多年之生活历程,交叉编织成一完整生命。让读者能从正面和侧面去看大师「橫看成岭侧成峰」的境地。 余光中的诗《乡愁》在大陆流传颇广,以至于大家将其定位于“乡愁诗人”。其实余光中一生的作品,散文数百篇,诗已逾千首,除乡愁外,还写过其他许多主题。余光中的情操与感慨,都在其诗与散文里,他在母语与外语、白话与文言之间的出入顾盼,左右逢源,不但可见于他所有的作品里,也可见于他我所有翻译的字里行间。这本传记7年前出了台湾版,此次大陆新版,中文简体版,增加了余光中在大陆各地讲学与出书的情况及一些诗文,让读者走近大师,感悟大师不凡的往事人生!
-
约翰逊博士传(英)詹姆斯·鲍斯威尔 著,王 增澄,史美骅 译约翰逊博士是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执牛耳者。他出身书商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文强识。在父亲开办的书店里,他曾如饥似渴地阅读过所有能够读到的书籍,并且几乎过目成诵,显示了惊人记忆和狂热的求知欲。虽然因为家境贫寒,约翰逊后来在牛津大学的学业没有完成。在与贫困、疾病、孤独的搏斗中,约翰逊体现出超于常人的顽强坚韧的奋斗精神,终于以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特的文风以及作品中的精彩词句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英国的众望所归的人物。本书是好友鲍斯韦尔对约翰逊博士的生动介绍。约翰逊是英国18世纪的怪杰,世界上第一部像样的英语词典就是他单枪匹马编写的。约翰逊的话,初看起来,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细细体会没有一条没有意义。他的话有些在英语国家已成为“格言”。本书并不纯粹是“记事”的书,也是“记言”的书。
-
不是我,是风(英)弗里达·劳伦斯 著,姚暨荣 译把这本《不是我,是风》的传记与劳伦斯本人的散文选集《在文明的束缚下》一起出版真是太好的事情了!可以让读者两书并读时,清晰而深切地领悟劳伦斯其人、其言。在劳伦斯的散文中,他反复想要表达的就是生命的活性,灵魂与本能的自由,应该诚实于人的本质,男人忠诚于自己的男性本质,女人忠诚于自己的女性本质,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人与环境这间发生内在而自然的关系,真正活生生的关系,否则就是背叛生命。他散文的内容是那么健康、那么光明、那么纯洁、那么精深,充满想象力与创造性,充满赤诚的热爱与激情。那么他的生命、他的生活呢?他是如何爱上一位有“脑袋里的性”的有肤之发,如何私奔,如何双双旅行在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大地上,生活在海边、山林、高原、湖畔、牧场及城市中?如何爱他的妻子并与家人、朋友们真挚地交往,与世界各地的人与环境发生真切而自然的关系,如何强有力地以纯净的心灵、敏锐的感知和强烈的表达愿望来写作、绘画,处于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劳伦斯夫人弗里达在这本《不是我,是风》里真实地记录下劳伦斯生活和他们的爱情。
-
在这里淳子上海,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城市,它不是巴黎不是都柏林,亦不以文学驰名,但文学的确是这个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观。张爱玲在这个景观里面是一棵树,清贞冷艳。这里的文字,是一个女人与一个城市的邂逅,是一部城市地图。 拿一本张爱玲的书,去她曾经住过的房子,就如同一个片场,书是旁白,亦是戏码,人物在文字的安排下全都活动了起来,且都有了着落。身为作家和电台主持的淳子,十几年来寻遍张爱玲在上海的印迹,用文字和相片记录了张爱玲与这座城无法割舍的丝丝关联。本书是本散文集,感性色彩鲜明,完全是淳子的个性化写作。因为淳子不是学院中人,她可以不受学院清规戒律的约束,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自由自在地挥洒她那优美而又略带忧郁的文笔,尽情写下她的查考、思索和奇思冥想。淳子从小在上海长大,对上海特别是对上海的过去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这种浓烈的“怀旧”之情也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清晰地体现了出来。也许可以这样说,淳子用了数年时间费心费力,追寻的正是她心目中的张爱玲。她通过这本《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倾诉着她对张爱玲的挚爱,同时也倾诉着她对上海的怀恋。
-
风雨半支莲钟鸿写这本回忆录,不是为了倒苦水,只想未来的历史不再发生给老百姓强加“莫须有”罪名的事;在宪法面前人人平等,和谐社会长存。也不想埋怨任何曾对作者执行过错误路线的人,历史的错误任何普通人负不了责任。另外想宣传一下作者喜爱的“半支莲”(太阳花、死不了)。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厄运,如果学习点“半支莲”的韧性,不断地调整自己,也许会更好地面对现实。作者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而忘我奋斗。作者经历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婚姻的畸形幻灭,劳动改造岁月的酷暑寒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世伤痛……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将她打垮。她就是钟鸿。她就像一支“半支莲”(别名太阳花、松针牡丹、死不了、马齿笕),不断地调整自己,更好地面对现实。本书是钟鸿的回忆录,记录了钟鸿坎坷的一生。
-
星星、月亮、太阳(美)江勇振江冬秀?韦莲司?曹诚英?或者另有其人……究竟谁才是胡适心中永远的“她”?——由于胡适爱惜自己的羽毛,从不轻易在书信、日记上留下任何感情上的鸿爪。所以,想要了解胡适的情感世界,不是他自己所留下来的文字,而是那些环绕着他这个“太阳”的星星与月亮,是她们给他这个“太阳”的信中所流露出来爱、恋、嗔、痴。从江冬秀到韦莲司,再到曹诚英,作者搜集诸多历史资料和照片(绝大多数为英文原件),第一次全面处理胡适的情感生活,让读者有机会完整全面地了解伟大学者的情感世界。本书之有别于同类题材其他出版物者:第一,这是第一本全面处理胡适的情感世界的书。除了现在已为人所熟知的韦莲司、曹诚英、徐芳、杜威的第二任夫人、哈德门护士,还包括几位目前仍不为人所知的中外女性,甚至还包括了传闻中的陆小曼。第二,崭新的诠释。由于全面性处理,本书凸显出胡适处理情感的方式和特点。例如,本书对胡适与韦莲司、与曹诚英关系的诠释,就与目前已出版的书大异其趣。同时,本书也分析了一向为人所忽略的江冬秀。第三,严谨的学术标准。本书材料得自中外档案,绝大多数从未发表过,而且绝大多数均为英文材料,包括中国人自己——例如徐志摩、陆小曼——用英文写的信件,翻译精准、传神,而且句句都有根据。第四,情节生动。本书虽然是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然而由于胡适的星星和月亮们敢爱、敢付出,甚至敢于形之于笔墨,所以情节引人入胜。第五,有许多未发表过的照片。本书收取了韦莲司年轻时的照片,另有其他几颗星星的照片,是中文出版界所从未见过的。
-
康震品李白康震读不尽的李白,道不完的诗仙。庙堂狂放人,江湖散淡客,天地一游仙。CCTV《百家讲坛》康震揭密李白一波三折的悲喜人生。读康震妙解李白,自得一半诗心仙骨,百家讲坛潇洒说天才,原来诗人跟我们如此相近。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诗人。他的诗妇孺皆知,老少咸宜。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语言清新明畅,情感强烈执著!千百年来,正是这些言浅意深的杰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培育着我们对祖国、亲人、朋友,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李白不仅是唐朝、唐诗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副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在这个诗歌文化逐渐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永恒的“诗仙”致敬!
-
鲁迅与周作人孙郁《鲁迅与周作人》出版以后,孙郁沿着研究新文学一文化先驱者的思路,以鲁迅为参照,不断拓展领域,现在鲁迅,周作人,胡适和陈独秀都研究一过;又拓展到苦雨斋里的人物,成绩斐然,领域既已扩大,对于“人”的认识随即加深。他反过来又深入“人”内心,心性与性格,探究鲁迅与周作人的不同特质。这次再版,就增加了新研究的成果。并不是“炒冷饭”。责编希望保留我的原序,作一点改动。我觉得已经写出的东西,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也是“历史”的东西,带着“过去”的痕迹是无所谓的:不必后悔,惭愧就可以了。因此,重读旧序以后增补几句,作为新序。又因为原序印在书上时,不知道原先的责编出于什么考虑,删掉了其中的一段,那是我对孙郁运用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微辞。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他的语言风格,我还愿意保留这点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