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元代回族文学家张迎胜著《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是有史以来第一本系统评述中国元代回族文学家的专著,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该书作者生活在回族聚居地区,对回族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趣有着深切的体验。经过对回族文学史料的广泛搜集,以及对回族文学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的潜心研究,终于写成了《中国回族文学家》(元代)一书。该书运用珍贵而生动的资料,阐发了回回一词的丰富内涵;描述了回族自唐宋以来的极为复杂、艰难、曲折的孕育过程;以及大批回回于元代来华、取得华籍、形成回回民族共同体(回族)的历史;对高克恭、萨都剌、马祖常、马九皋、迺贤、泰不华等6位较为著名的元代回族文学家,从家族踪迹、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等多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考证和翔实的论述,对鲜为人知的丁野夫等12位其他元代回族诗文作家和不忽木等11位其他元代回族散曲作家,也予以具体介绍。本书是凭眺回回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既适合科研院所的有关研究人员参考,也适合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和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群众阅读,更是各位民族宗教界朋友的案头必备书。
-
海子传余徐刚著;宛少君摄影本书从海子的童年、海子在北大、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海子的爱情、海子的生活习性、海子的写作情结、海子的为人处世、海子的死亡、海子死亡之后诗坛对他的评价等内容,以全新视角,多方位展开。作者在海子家乡作了大量实地调查,获取了关于诗人生平的丰富又
-
成名?小饭主编本书中接受访谈的人都很年轻,也都很有才华,仅在这一方面,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下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无论是韩寒、郭敬明、陈佳勇、小饭、徐超、还是张悦然、周嘉宁、王越或者其他人,都是红极一时的青少年作家——是的,他们的那些作品早已广为人知,可这种“知”,我们过去仅仅停留在阅读他们的作品上,因此这本访谈能更好的让广大读者全方位了解到他们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思想与灵魂。并且,从中你能知道通过什么,也使自己变得跟他们一样“出声出色”。22个访谈各具特色,形式鲜活,这就好像是一条连接未来的心灵纽带,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二三十年后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可能出自这些人手中;中国最响亮的作家,也有可能在这里面产生。那么,这些访谈将来类似于文献-=会永远地记录下他们不灭的成长轨迹。
-
李敖这个人陈才生著他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督山、是社会罗宾汉、是侠骨柔情的大作家兼大坐牢家、是坦白的思想家、是挖黑的历史家、同时还是黑白分明的文章大家。作为中国人,李敖确有不幸。虽然他曾“二进宫”,却得不到伏尔泰所得的荣耀与辉煌。李敖又是幸运的。当年李贽的著作一焚于万历,再焚于天启,他本人也以血成仁。而李敖的著作虽也曾遭禁,但今天,他却可以自由自在地编着自己的文集,自豪地看着他的书一本又一本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了。陈才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自1998年以来长期开设“李敖研究”课程,重点研究李敖的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李敖研究专家之一。李敖,从惨绿少年到玩世青年,从文坛彗星到“人民公敌”,从论战英雄到高墙重囚,从“笑傲江湖”到竞选“总统”,他与之同生,与之共恨,他在这里跋涉、驰骋、呼啸、叫战、口洙笔伐,纵横捭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髦不能动。这位文化思想界的孤星,在蒋介石偏安-隅的孤岛之上,在国民党-党独大的残山剩水之中,在举世滔滔、众神默默的时代,生俱、滋叶、开花、结果、度过了驭风而行的青春岁月,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人生的秋天…………
-
听听那冷雨《青年文摘·人物版》杂志社编《青年文摘·人物版》创刊至今,已刊发作品近3000篇。聚沙成金,优中优选,汇编出版珍藏本,读者曾经提出,我们也曾经想过,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实践。此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李炳青老师与北京德赛利华文化机构总策划包刚先生慧眼识珠,在《青年文摘·人物版》迎接创刊五周年之际,全力推出珍藏本《爱从不卑微》、《听听那冷雨》、《生命淡如水》,实现了读者的希望和我们的夙愿。让我们共同享用这令人回味的精神盛宴。——《青年文摘·人物版》主编傅小北阅读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往往可以激励人的一生,尤其对于青少年,阅读传记更可以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坐标。本辑为《青年文摘·人物版》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人物传记73篇。
-
我们仨杨绛著尘世中三个奇妙的组合:爸爸(Pop)是钱钟书,妈妈(Mom)是杨绛,女儿是钱媛(圆O),六十年间缘起缘灭,因为离合,也就成就了一段段故事。一个92岁的老人,夫逝女亡,静思追忆往事,然全书风格哀而不伤,读来令人心生温暖,总是泪中带笑。:::::::::::::::::::::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作者简介:杨绛(1911――)杨绛,(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请读片断:……我说:“你也看见了。你叫我对她说,叫她回去。”锺书着重说:“我看见的不是阿圆,不是实实在在的阿圆,不过我知道她是阿圆。我叫你去对阿圆说,叫她回去吧。”“你叫阿圆回自己家里去,她笑眯眯地放心了。她眼睛里泛出笑来,满面鲜花一般的笑,我从没看见她笑得这么美。爸爸叫她回去,她可以回去了,她可以放心了。”锺书凄然看着我说:“我知道她是不放心。她记挂着爸爸,放不下妈妈。我看她就是不放心,她直在抱歉。”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锺书眼里是灼热的痛和苦,他黯然看着我,我知道他心上也在流泪。我自以为已经结成硬块的心,又张开几只眼睛,潸潸流泪,把胸中那个疙疙瘩瘩的硬块湿润得软和了些,也光滑了些。我的手是冰冷的。我摸摸他的手,手心很烫,他的脉搏跳得很急促。锺书又发烧了。我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我把她的病情细细告诉。她腰痛住院,已经是病的末期,幸亏病转入腰椎,只那一节小骨头痛,以后就上下神经断连,她没有痛感了。她只是希望赶紧病好,陪妈妈看望爸爸,忍受了几次治疗。现在她什么病都不怕了,什么都不用着急了,也不用起早贪黑忙个没完没了了。我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我说是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锺书点头,却闭着眼睛。我知道他心上不仅痛惜圆圆,也在可怜我。我初住客栈,能轻快地变成一个梦。到这时,我的梦已经像沾了泥的杨花,飞不起来。我当初还想三个人同回三里河。自从失去阿圆,我内脏受伤,四肢也乏力,每天一脚一脚在驿道上走,总能走到船上,与锺书相会。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柳又变成嫩绿的长条,又渐渐黄落,驿道上又满地落叶,一棵棵杨柳又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那天我走出客栈,忽见门后有个石礅,和锺书船上的一模一样。我心里一惊。谁上船偷了船上的东西?我摸摸衣袖上的别针,没敢问。我走着走着,看见迎面来了一男一女。我从没有在驿道上遇见什么过客。女的夹着一条跳板,男的拿着一枝长竹篙,分明是锺书船上的。我拦住他们说:“你们是什么人?这是船上的东西!”男女两个理都不理,大踏步往客栈走去。他们大约就是我从未见过的艄公艄婆。我一想不好,违犯警告了。一迟疑间,那两人已走远。我追不上,追上也无力抢他们的东西。我往前走去,却找不到惯见的斜坡。一路找去,没有斜坡,也没有船。前面没有路了。我走上一个山坡,拦在面前的是一座乱山。太阳落到山后去了。我急着往上爬,想寻找河里的船。昏暗中,能看到河的对岸也是山,河里飘荡着一只小船,一会儿给山石挡住,又看不见了。我眼前一片昏黑,耳里好像能听到晔哗的水声。山里没有路,我在乱石间拼命攀登,想爬向高处,又不敢远离水声。我摸到石头,就双手扳住了往上跨两步;摸到树干,就抱住了歇下喘口气。风很寒冷,但是我穿戴得很厚,又不停地在使劲。一个人在昏黑的乱山里攀登,时间是漫长的。我是否在山石坳处坐过,是否靠着大树背后歇过,我都模糊了。我只记得前一晚下船时,锺书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说:“你倦了,闭上眼,睡吧。”他说:“绛,好好里(即‘好生过’)。”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晨光熹微,背后远处太阳又出来了。我站在乱山顶上,前面是烟雾蒙蒙的一片云海。隔岸的山,比我这边还要高。被两山锁住的一道河流,从两山之间泻出,像瀑布,发出哗哗水声。我眼看着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还没到客栈,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得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目录: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一)走上古驿道(二)古驿道上相聚(三)古驿道上相失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
-
J.K.罗琳传(英)西恩·史密斯(Sean Smith)著;宋润娟[等]译在2002年的排行榜中,J·K·罗琳因为《哈利·波特》的巨大成功,以难以想象的净值2.26亿英镑的财富已与英国女王相差无几,而成为全英影视与文学界最富有的人。那么,她的人生在2001年2002年已发生了什么样戏剧性的变化呢?目录:序言J·K·罗琳是全英国酬金最高的女作家,仅去年一年的所得就超过二千万英镑(约等于三千万美元)。然而就在六年前,她还是一位刚刚离婚的年轻妈妈,生活没有着落,不得依靠政府救济生活。关于罗琳,她的生活经历更像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里,年轻的女主人公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终于在逆境中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追寻着J·K·罗琳的足迹并希望能够发现,她塑造的哈里·波特、赫敏、罗恩、海格、斯内普等等这些角色是受了怎样的启发。哈里·波特的原形是谁?第一章:打开密室J·K·罗琳不止一次说过她在契平索德伯雷长大,这里是她那些希奇古怪的名字的灵感源泉。第一次接触图书是她父亲为她读《杨柳风》。书里的老鼠、鼹鼠、蟾蜍、獾深深地吸引住了琼安。第一本书总会在孩子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听琼安讲故事的人是妹妹戴安娜。三十年过去了,戴一直都支持着琼安。母亲更爱听女儿的故事,所以琼安在《哈里·波特》第一本书的献辞中,感谢妹妹和妈妈。最让琼安不能忍受的是蜘蛛。第二章:爱读书的孩子他们在家里吃的日常饭菜也在罗琳的书里反映了出来。哈里·波特是个戴眼镜的孩子,其原型较模糊,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一些传媒则简单地认为,伊恩·波特就是哈里·波特。哈里·波特的原型也许更像这里的一位著名的作家丹妮斯·波特。她写了第一个故事《兔子》后,古奇的书在对《哈里·波特》的影响中,没有别的什么地方比对食物的描写影响更大了。第三章:叛逆女孩就像许多聪明但害羞的女孩一样,琼安属于前卫的年轻人,所以她喜欢冲突乐队组合。受他们的影响,琼安的打扮经常很前卫。在这之后十年,琼安喜欢涂上重重的眼睑膏,这是冲突乐队粗犷外表的标志。琼安继续阅读着大量的书籍。第四章:告别迪恩森林琼安·罗琳的第一个签名是在1976年6月21日,那时她十岁。她的名工整,清晰,跟她成年后的签名很相似,在名字后她还认真的写着……牛津大学错过了J·K·罗琳,这可能倒是一件好事。就像约翰·内特尔希帕说的那样,“如果她去牛津大学,未必就能写出这些宝贵的书。”有着巨大魔力的迪恩森林。它是琼安最喜欢的地方。有关于它的神话、传说还有它壮观的景色点燃了琼安的想象力。迪恩森林可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作家J·K·罗琳从中得到了很多东西。迪恩森林对她的影响是绝对不容低估的。正如琼安所说的那样:那个霍格沃茨猎场看守海格,就是一个西部乡村口音的巨人。第五章:自由女人琼安离开温迪恩中学后,就直接进入了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这是她始料不及的。琼安入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在大学里,大家管她叫“睿智的观察家”,雷·戴维森教授说:“她是一个很爱幻想的人。性格内向,不太关心外部世界。”1984年,琼安发现了史密斯乐队。这个乐队成了她的最爱。琼安最常去的酒吧是市中心的黑马酒吧。琼安·罗琳说:“《小白马》这本书对我创作的《哈里·波特》影响最大。母亲的死对琼安影响很大,直到现在她还念念不忘。它不仅改变了琼安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哈里·波特》的发展方向。安妮的葬礼完毕不久,她在大学中开始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然而时间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运行。第六章:葡萄牙之恋……第七章:陷入贫困……第八章:出版前后……第九章:柳暗花明……第十章:搬家……第十一章:大众焦点……第十二章:好莱坞……第十三章:名誉博士……第十四章:甜蜜爱心……第十五章:胜者是…………第十六章:诺克斯堡……第十七章:新的故事……后记
-
醉里挑灯看剑王春庭著辛弃疾自小受祖父和业师爱国思想的影响,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聚义抗金,智擒叛徒,历经艰险南归。南归后,他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他自青年时期就始终怀抱收复中原的大志,虽然在宦海中三起三落,仍然不改初衷,情绪高昂,直到晚年,仍抱恢复之志。本书对辛弃疾与范成大、陈
-
我是农民贾平凹著在《我是农民》一书中,贾平凹讲述了他过去在农村的生活经历,第一次向世人公开了他的两次恋情,特别在回忆自己的初恋,准确地说应是“单相思”时,他表现出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深情。
-
凤凰之子(美)金介甫著;符家饮译本书记述了沈从文的一生:他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他的艺术风格。在生动刻画沈从文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的同时,还探索了作为乡土文学渊源的湘西的历史,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并结合沈从文各时期的代表作品,阐述其文艺思想的演进工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