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胡适传易竹贤著本书论述了胡适从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到蒋介石政权的“过河卒子”所经历的复杂变化过程和他在学术上的贡献。
-
沈从文传(美)金介甫著;符家钦译本书记述沈从文的一生,他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他的艺术、从全面来加以考察。
-
沈从文传(美)金介甫著;符家钦译本书刻划了沈从文的一生,探索了沈乡土文学渊源的湘西历史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阐述了沈文艺思想的演进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
三毛私家相册师永刚[等]编著;肖全图片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60、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她最后令人不解的离世,给热爱她的人们留下一个谜。2005年是三毛告别红尘十五周年。陈家首度开口披露三毛生前身后事,包括她自杀的真正原因、生前与王洛宾恋情事件的真相、三毛与荷西分手后曾有的短暂婚史,以及首次公开其数百幅珍藏图片。三毛是这个时代最后一个波西米亚女人。她以流浪的方式名世,又以决绝的姿态告别红尘。她寻找的世界正在成为一代青年人的标本。她是我们的青春导师。从甚嚣尘上的徒步旅行热到各种希奇古怪的波西米亚生活模式。碱毛塑造了一个年代的中国青年。而后来者仍然在用一切方式模仿她。但她的灵魂却永远无法模仿。当三毛自杀,有一种大时代的伤感,那样热烈追求真挚爱情,或者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时代是否随她而逝?本书是三毛自杀后包括其自杀之谜、与王洛宾相恋传闻、与荷西的旧事、三毛的数次恋情等十多件红尘往事的重新解读。数百幅首次公开的图片均由家人与著名摄影师提供。三毛生前数位亲朋口述,北京、香港、台北三地同步发行。为华语地区最权威三毛传记版本。
-
纯爱冯亦代,黄宗英著;李辉编两位老人以纯粹的情感,书写了堪称范本的情书,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通过情书这一近乎绝迹的文本阅读,重温纯爱的美好。冯亦代黄宗英的晚年恋曲和文化情思却在他们的书信往来中传递。这是一部两位文化老人间黄昏恋情的真实记录。在300余封往来情笺、40万字的书信中,感情和知识是两个重要的部分。冯亦代和黄宗英在情书中诉说对彼此的思念,文字间的激情和浪漫,甚至比年轻人还要热烈。同时,他们交流学问,谈文学,谈英语,谈最近学到的新知识,谈对人生的看法,虽然是情书,但内容十分丰富,次数也很频繁,有时一天内会写三封信。
-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李银河,郑宏霞编王小波——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过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棒,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被无数青年自愿充光“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人们贡献了迄今为止现代汉语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以闪光的幽默和智慧向人们揭示了另一种人生境界,他让读者看到了一条通向智慧生活的路途。他孩子般的天真的表情,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把赞美和喜爱送给他,他那么真实、平常、那么纯粹、无争,那么让心怀不轨的写作者相形见绌,他比很多人都更懂得生活的真义和本质。本书收录了王蒙、周国平、刘心武、张元、黄集伟、李银河等的回忆文章,王小波家人的文章,及小波自己最有代表性的文章。他的突然离去让人们陷入无边的思忆和追怀之中,这本书寄托着人们对他的无限热爱和真挚情感,随书出版的光盘中有他仅有的影像和录音,因此,这本书意义非凡。王小波简介:1952年出生于北京,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于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局查禁,甚至不准在国营的新华书店摆卖,可是却受广大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赞赏。事实上,《黄金时代》在个体户书摊上已经售出六万多册,并且出版了台湾版和香港版,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认:“这部小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偶一露面总会造成排队购买的局面。”至于他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
血色闻一多谢泳著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这是三个国人早就熟悉的名字。郭沫若的“才”、闻一多的“悲”、徐志摩的“情”,都是文学爱好者熟知的。但是比较起来会更有意义,“文坛三剑客”丛书,就是在比较和分析之间为三位剑客再次作传。在这本书里,谢泳试图通过“考察”20世纪前50年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考察”当时的环境因素对于个人的作用、影响等,来给当下的“开放”、“发展”,提供某些带有普遍性意义、价值的启示或参照标本。《血色闻一多》,对著名诗人闻一多之死作出了新的考证。“闻一多暗杀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46年7月15日下午,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闻一多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惨遭多人狙击身亡,死时47岁,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这起暗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所为。在《血色闻一多》中,谢泳对暗杀事件作了独到的考证,书中称此事是时任云南警备总司令的霍揆彰借刀杀人,为了打击云南的地方势力而想出这个一石二鸟之计。事后,蒋介石将霍撤职。《血色闻一多》是同心出版社出版的“重说文坛三剑客”系列中的一本,该书以闻一多思想脉络的形成和变化为线索,展示了他从一个诗人、一个知识分子到介入政治的变化过程。
-
冯亦代冯亦代著大家文丛。这套书以境界为标准囊括了老一代学人艺术家们的作品。有朱正、吴祖光、冯骥才、冯亦代、黄宗英、黄永厚……等等,老人的东西,学不来,但至少应该知道,有这样一批人,这样的想法。他们都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最有热血和最有理想的一代人,也是最受磨难的一代。国家,艺术,在老人的心目中,像吃饭时拿在手上的一双筷子一样自然。那么,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呢?翻开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不就知道了。
-
山岩上的肖像赵振江,滕威编著巴勃罗·聂鲁达,一个复杂的人,一个才情卓越、少年成名、爱自然如同爱女人、美酒和佳肴、其情诗混合着深情和肉欲的智利伟大诗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位视社会正义和诗艺同等重要的直言不讳的政治家,一位驻外大使和总统候选人,1971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前却数度在自己的祖国智利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今年是诺贝尔获奖诗人聂鲁达诞辰百年,本书选编的目的就在于全面介绍聂鲁达(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诗歌艺术和生命历程,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这位在20世纪50-70年代具有世界声誉的诗人。本书采取评传形式,主要分为两大板块,爱情与革命,另外有一部分结语。一共17万字。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专业翻译,专业赏评,制作精美。爱情部分:介绍聂鲁达的情感经历,他的三任妻子的简介,配图片,及当事人或相关人的回忆……。介绍他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诗人的交往,趣闻轶事等等。诗选部分将选他此段时期的代表作,主要介绍聂鲁达早年彷徨苦闷,四处游历时写的大量朦胧晦涩、现代主义风格浓厚的纯诗。评析聂鲁达情诗创作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特色;每一首选诗后附背景资料,背景图片,简短的赏析文字。革命部分:结构同上。主要介绍聂鲁达左转,并加入智利共产党之后的革命经历,会包含他竞选总统,他和阿连德,格瓦拉,斯大林等人的交往,他的中国之行,包含他的流放经历以及死亡。诗选部分选择他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政治抒情诗。结语部分总结了他的经历和诗歌,介绍了他作为诗人获得的巨大声誉,比如诺贝尔奖的颁奖辞和答谢演讲等资料。对于今天的愤青来说,这本书可唤起对红色六十年代的向往;格瓦拉逝世时,身上带的是一本算术课本和两本聂鲁达的诗集。对于小资来说,他们会被聂鲁达充满激情的情诗打动;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他们会从此对聂鲁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朱自清传徐德明,李真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