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金庸与《明报》张圭阳 著金庸,作为武侠小说领域的一代宗师,可谓誉满中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作为一代报人,却为人知之甚少。其实,正如金庸自己所言《明报》才是他毕生的事业与声誉。《金庸与》截取1959年金庸离开长城电影公司创办《明报》,到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集团荣誉主席的这段时间来研究。详细阐述了《明报》从一份都市小报伴随香港和大陆的时局变幻发展壮大为华文领域一份政论性大报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特别是三次大的发展机遇面前,金庸对《明报》的驾驭和作用。不仅如此,《金庸与》还以《明报》为中心,结合上溯下延的报业资料,较为翔实地描绘了这个时段香港其他中文报纸的办报特点和香港中文报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很好地填补了香港作为中国现当代中文报业中心断代史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
-
陈独秀的旷代悲情张宝明 刘云飞著本书介绍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事业与生活中的悲欢成败。鲜明的个性塑就了其作为启蒙领袖和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角色,而书生意气和固执倔强的性格也使他最终走向孤寂与落寞。本书侧重于勾勒陈独秀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独特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还原陈独秀在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
不醉不说周长行他是新中国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的主创者之一,是电影歌剧《刘三姐》、故事片《红孩子》的编剧和话剧《杨开慧》等剧作的主创者。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牡丹之歌》、《思念》、《心中的玫瑰》、《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著名歌曲的词作者。他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歌坛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家。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不是听着、唱着他的歌长大。他靠作品创造着伟大,却又用心灵固守着平凡。他是菜市场里,小餐馆里那些小商贩、农民工的朋友;他和几个忘年交将就着几个小菜,用酒瓶盖喝着小二锅头,可以聊得神采飞扬。在大学的讲坛上,他诙谐地侃起他的艺术人生:“那是我说的吗?我哪有那么高的智慧想出那样的句子:‘在男人眼里最美丽的风景是女人。’”他就是中国文艺界的一代奇才、著名诗人、词坛泰斗乔羽;他就是顺其自然地挥洒性情,洋溢情趣,真实地生活在百姓中间的乔老爷子。每当人们昕到郭兰英唱着《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每当人们听到李谷一唱着《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每当人们听到蒋大为唱着《牡丹之歌》,彭丽媛唱着《说聊斋》;每当人们听到宋祖英唱着《爱我中华》,毛阿敏唱着《思念》时;每当……人们总会想起这些歌曲的词作者乔羽先生……该书介绍了乔老爷子的艺术人生。
-
1949年以后的梁漱溟汪东林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学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独特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生坚持讲真话、表里如一的品格,是同时代许多知名人士所不能企及的。本书记述了1949年以后梁漱溟的行迹,揭示了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一段历史公案的来龙去脉,剖析了梁漱溟在反右运动中何以沉默不语,记述了60年代梁漱溟对自己思想问题的认识,以及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的风骨。
-
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韩石山 主编《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是从《山西文学》发表的数百篇文史随笔中精选出来的,共三辑,第一辑亲历,第二辑探究,第三辑考稽。《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以文人为题,缘文论史,对钱钟书、常风、胡适、陆小曼、聂绀弩、艾青等文化名人,既有逆流而上的追溯,又有沿波而下的浏览;既有严肃的研究讨论,又有轻松的撷英拾趣。各篇所写大多系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有的是文学界的重要史实,有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珍闻,诸如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听胡适校长讲演、一个亲历者眼中的陆小曼、两次见到聂绀弩先生等,既生动朴实,又启人心智。
-
福克纳传(美)杰伊·帕里尼 著;吴海云 译解读20世纪世界文坛奇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的传奇人生真实记录这位美国文学巨擘最旺盛的创作时光影响我的作家其实很多,比如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可是成为我师傅的,我想只有威廉·福克纳。我的理由是做师傅的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该手把手传徒弟一招。威廉·福克纳就传给了一招绝活,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余华《奥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纳》令人难以抗拒!本书对于福克纳的过去和文学的未来进行了全新的阐释,读起来就像小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本书对福克纳一生的精彩描述可谓无与伦比。通过对文学形象的分析解读,杰伊·帕里尼精妙地抓住了福克纳著作的精华之处。——《大西洋月刊》本书是对福克纳研究的宝贵贡献。杰伊·帕里尼娴熟地运用福克纳人的传记素材,编织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芝加哥论坛报》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世界文坛的奇才,被认为是继乔伊斯之后最突出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1949年,他因创作了《喧哗与骚动》等不朽名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长达40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一共写出了19部长篇小说、75个短篇小说,以及许多诗歌和散文。1928~1942年是福克纳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被他称为一个“无可匹敌的时代”。这一时期,他每年至少出版一本到两本书,而且他大部分的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等都是在这时创作的。无论从福克纳表现美国南方历史现实、探索人类命运的深刻思想性来看,还是从他运用自如的意识流,多角度叙述等艺术技巧来看,福克纳无疑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本书作者通过走访福克纳的女儿和妻子,及其生前好友,获得了大量关于福克纳的一手资料。本书展现了作家福克纳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邮票”大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走上世界文学的最高殿堂;他感情生活中几经波折的爱情经历;他沉迷酒精麻痹自己神经时的痛苦消沉;他为了生存而闯荡好莱坞的艰难岁月,以及他创作的文学形象背后折射出的个人诉求。
-
张爱玲传余斌 著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行来却是从衣着打扮到待人接物,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风头出尽,几乎得到电影明星般的风光,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致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及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名作《传奇》、《流言》中的全部作品均写于二十五岁以前,那时她对人性已有独到的、稳定的把握,技巧相当圆熟,文字更臻于化境,这样的早熟早慧,求诸现代文学史,再无第二人;现代女作家中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
-
色戒夏世清翻开这本《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相信人们可以找到答案。张爱玲与胡兰成是相知的,胡兰成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但胡兰成对张爱玲只是相知,却不相随,也不专一。张爱玲用她的孤独、寂寞和苍凉为代价,弄懂了人生"相知"者难求"相随"者更难求的道理。胡兰成被称为汪精卫的“文胆”,是一位声名狼藉的文化汉奸,而他在爱情上的不专一,也使张爱玲的精神深受伤害,而遭怜惜张爱玲的人斥骂。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感情纠葛始终是人们口中不老的话题,而《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则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析和诠释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之间那场为世人所关注和议论的爱情婚姻。他们两人的人生爱情轨迹如同两条直线,原本平行,始终不会有交集的点,然而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倾斜,两条直线有了交点,而造物弄人,最终却在刹那的激情与热烈之后,他们又重新走向了各自的方向,而且渐行渐远。就张爱玲与胡兰成来说,即他虽坏,她却仍不禁要爱,爱中是也有恨,虽恨仍爱。造物弄人,可见一斑。胡兰成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他对女人,见一个爱一个,情虽不伪,却也不专;张爱玲与人交往则很矜持,不善交际,不见生客,对异性的求爱信,拆不也不拆,更别说看了。但为什么对胡兰成这么痴情?
-
王小波十年祭李银河 编著纪念王小波辞世十周年,因离去而被铭记,因智慧而被追随。他选择的美,不是一种纯然严肃的美,更多的是趣味或amusement,他最怕的就是无聊,这正是智商高的人的特点。——王小平会有文学系的新生,走在图书馆书架高耸的长廊;他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这一片黑压压的书架前逡巡,他说:我要找一本书,他的作者是王小波。——艾晓明这本书是在十年前的一本纪念集的基础上重新选编的,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原有的,也增加了一些当时没有赶上收入的文章,以及人们新写的文章。希望读者从这本书中了解王小波其人其书,希望他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
王蒙自传王蒙 著《王蒙自传——第1部:半生多事》:这是一部成功人士非凡的成长史。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一位大家的心路坦言。王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初登文坛,八十年代以《蝴蝶》、《春之声》、《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蜚声文坛,本世纪初又有《我的人生哲学》、《尴尬风流》搅动文坛,王蒙的文学创作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位高官的心灵剖析。王蒙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毛泽东主席曾说:王蒙是有才华的。在王蒙的人生经历史,因了与毛泽东、邓小平、胡耀邦、胡乔木等领袖人物的交往而跌宕多姿,神秘耀眼。一位智者的心得阐述。王蒙的人生坎坷曲折,多事也多难,但他处乱不惊,一一化解,遇难呈祥,涉险成趣,令人叹为观止。王蒙在人生历程中处处表现出一位智者洞察世事的大智慧,丰富了我们的生存认知。《王蒙自传——第2部: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二部写到的十年,是王蒙社会接触面最广、人际交往最多的年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流社会的重大事情中,王蒙都是亲历者。写事,当然要写到人。王蒙写到了他与中央领导人的交往:胡耀邦、胡启立、胡乔木、邓力群、习仲勋、王任重……更多的则是与老作家、中年作家、青年作家的交道:周扬、丁玲、夏衍、曹禺、巴金、冰心、艾青、孙犁、张光年、冯牧、陈荒煤、贺敬之、李希凡、唐达成、李泽厚、唐因,从维熙、邓友梅、刘绍棠、刘宾雁、邵燕祥、陆文夫、张贤亮、浩然、谌容、白桦、刘心武、冯骥才、铁凝、贾平凹、王安忆、高行健、李陀、张洁、刘索拉、徐星、阿城、邓刚、戴厚英、莫言、张宇……当然也还有其他阶层和部门的头面人物不时地点缀其间,无不情深谊重。虽然有时也嘻笑怒骂,也有臧否,但其情可感。这十年却也是王蒙创作最丰的十年。《春之声》、《蝴蝶》、《风筝飘带》、《活动变人形》、《相见时难》、《悠悠寸草心》、《最宝贵的》、《名医梁有志传奇》、《杂色》、《季节三部曲》……王蒙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多在此时间写成。王蒙描述了每部作品从酝酿到写作的过程,完整地表现了他的创作思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的宝贵经验。王蒙身居要职,公务应该是十分繁忙的,却在业余写出了这么多作品,这也真是奇迹。王蒙历经坎坷,长期生活在底层,复出后身居高位,沉浮纵横的生活,使他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练就了应对人生的大智慧。王蒙在2003年出版的《我的人生哲学》发行40万册,而在《王蒙自传》中,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中,王蒙把他的人生感悟表现得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反思和自省的力度也更大,每位读者都可以从其中得到很多启发。王蒙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写到亲情。他写到自己是如何为人之夫,为人之子,为人之父的,情透笔底,细腻感人。王蒙也多次写到出国访问的经历。异域风情,与外国政要、著名艺术家、著名作家的交往,经他生花之笔一渲染,读来十分优美,十分享受。同时,也看到了打开国门以后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王蒙自传》是一个文学大师国事心事的自述,是一本作家的传记,也是一个政治家的从政全记录。是当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读本,是所有关注社会人生的读者不可不读的大师传记,亦是值得从政者细细揣摩玩味的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