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千古绝响皮元珍,黄定三《千古绝响:一代名士嵇康》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述我国历史上魏晋名士嵇康的生平事迹。嵇康(223—262),字叔夜,是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书画家。书稿共一个引言、三十二章,讲述嵇康短暂而桀鹜不驯的一生,发掘其人生悲剧包含的历史意蕴。
-
辛笛与天津王圣思 著,王振良 编《辛笛与天津》分为三部分:上编“行踪篇”撰写辛笛的家世与天津的渊源,其父的主要经历,他本人在天津度过的青少年时代(南开中学求学经历、文学创作、与师友的交往等)。其夫人早年在南开大学的生活(学习、课外活动)以及与他初识相恋的天津南开缘。下编“作品篇”收入辛笛在天津南开中学时代创作的诗文28篇和翻译诗文14篇。附编“亲人篇”收入辛笛的亲人(四弟辛谷、大哥馨逸、子侄王湛)在天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辛笛与天津》由辛谷之子王永执笔记录其父辛谷对天津的贡献,撰写大伯馨逸父子在天津的经历等,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
我们的父亲董友忱 译这部书稿是作者过去两年来从孟加拉文翻译的译稿,主要包括下列三部书:1.泰戈尔的长子罗廷德罗纳特(1888.11.27—1961.6.3)写的《回忆父亲》(1966年出版);2.泰戈尔的小女儿米拉(1894.1.13—1969.)写的《回忆往事》(1975年在《国家周刊》发表,1969年出版单行本);3.罗廷德罗纳特的妻子普罗蒂玛(1893.11.9—1969.1.9)写的《涅槃》(1942年出版)。《回忆父亲》比较长,大约有160千字,写得比较详细、系统,从童年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对父亲的生活、创作、旅游等各个方面的回忆和自己对父亲的看法。《回忆往事》写得比较简短,大约50千字;《涅槃》也比较短,也为50千字,主要记录了诗人生命中最后两年(1940年8—1941.8月7日)生活、创作、患病、治疗等方面的情况。普罗蒂玛作为诗人的儿媳妇,在诗人的晚年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因此她写的回忆都是她亲眼目睹的情况,或亲身经历的事件。三部书稿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一生——他的思想、活动、兴趣、爱好、人品和情操,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普里莫·莱维传[英] 伊恩·汤姆森 著,杨晨光 译普里莫·莱维是一位化学家,自小便痴迷试管和药剂,一生中有三十余年从事化学行当。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而沦为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劫后余生,他成了大屠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证、反思,写下了关于人类道德的重要作品。卡尔维诺、艾柯、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欧文·豪、列维-斯特劳斯、托尼·朱特……他受到无数作家和普通读者的欣赏。但撇开这些身份,他亦时常显露一种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涩,对昆虫和游戏的兴趣;他有作为儿子和丈夫的两难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 本书作者伊恩·汤姆森在意大利及世界各地花费十余年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这部翔实的传记,挖掘出莱维作品之外的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真相。它解析了伟大作家莱维作为一个平凡人在工厂和打字机、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尴尬困境,也填补了莱维作品之外的那些空白。
-
儒侠金庸传张建智 著本书稿以1949年为限,分上下两篇,展现了金庸的家世传承、个人生活、社会活动、商业经营、武侠小说创作、受聘高校等方方面面,结合金庸的文字及社会对他的评价,透过金庸的文字解读其心路历程,拼写“儒侠”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样貌。本书即是一部个人传记,又可以看作是一部时代变迁史。作者以多年积累的史料为基础,结合自己陪同金庸夫妇参观时所见所闻所感,文字扎实而独具个性。书后附有金庸生平大亊年表,方面读者阅读。
-
贾平凹年谱张东旭本书在对贾平凹先生各种传记和大量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以“编年体”的方式勾勒出了贾平凹先生从事文学活动的基本轨迹。通过选摘谱主不同时期的言论、文学活动以及同时代评论家的评价,本书立体地呈现了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同时,对一些有重要影响的作品、有争议的作品,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文学史“现场”信息和社会反馈信息。本书的内容不仅是对作家本人的一个基础研究,亦是我们了解时代文学整体风貌的一个窗口。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刘红林《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刘半农/江苏文库研究编》在研读20世纪30年代至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刘半农的生命轨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追踪,突出了他为振兴、弘扬、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而矢志不移的挺进方向,展现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追求进步、科学求实的不朽精神,更以无限敬仰的情愫,讴歌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敬业、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品德。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卞敏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其一生行迹与江苏结下不解之缘。刘禹锡祖籍洛阳,出生地苏州属县嘉兴,青少年时期在江南度过十八个春秋,晚年仍以“江南客”自称。刘禹锡的足迹遍布扬州、苏州、南京等地,留下《金陵怀古》《金陵五题》等名篇佳作。《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刘禹锡/江苏文库研究编》对刘禹锡的生平进行了梳理,并展现了他的文学成就。
-
一代联圣余年生 著,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编《一代联圣:孙髯翁/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为孙髯翁的传记小说。孙髯翁(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号称天下第1长联、海内长联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孙髯从小就有名,古诗文写得极好。出游之时,随身总是带着书。看到科举考场要搜身,掉头就走,从此不问科举,终身为民。孙髯晚年贫困落魄,寄居昆明圆通寺后的咒蛟台上,自号“蛟台老人”,卜卦为生,三餐难继,后投靠子女,终老云南红河州弥勒。
-
沈从文研究 第一辑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 著1. 2018年是著名文学家及物质文化史研究大家沈从文逝世30周年祭年。 2. 《沈从文研究》创刊号。《沈从文研究》是一个沈从文研究的出版平台,专业性与可读性相结合,以为专业研究者和学习者纪念沈从文,走近沈从文,了解沈从文。 3.保存、披露沈从文史料。本辑有对沈从文的回忆,有沈从文的佚信考释,有沈从文的佚文,有沈从文与鲁迅等名人交往考,沈从文著作版本汇校,甚至还有沈从文国外研究文献等等,这些均为首次发表,对于了解沈从文,了解近现代文学史和文物研究史大有裨益。 4.引导沈从文研究新方向,扩展沈从文研究视野。过去沈从文研究多集中于文学,而在文物领域,沈从文不但是服饰史专家,还是近现代整个物质文化史的先驱,诸多研究成果今日依然无人超过。本书一辑既有对沈从文的语言,思想研究,也有沈从文的书论、诗论、画论,乐论研究,更有对沈从文的物质文化研究,还有对沈从文的社会环境研究等等,冀有助于推动沈从文研究新方向,全面认识沈从文。 5.黄永玉题字,吕敬人工作室整体设计。其中封面用纸是首本使用野陶纸的出版物。本书已在“纸术艺书20位书籍设计师邀请展”上参展。2018年是沈从文逝世30周年祭年,其故乡的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拟开创专门的、可持续的沈从文研究园地《沈从文研究》,本书是其创刊号,汇集了20篇沈从文研究的论文,涉及沈从文的生平轶事、轶文收集、文学创作、文艺思想、物质文化史研究等诸多方面,多有独到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