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海明威[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海明威 x 《巴黎评论》 海明威自写作伊始,就一直保持站立写作的习惯。他在一张大表上记录每天的进度,每天产词量不等,450,575,462,1250,然后又回落到512。《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重写了三十九遍才满意。 海明威 x 《大西洋月刊》 哈瓦那的后港,停泊着一条顽固的废船“比拉号”,海明威经常驶着它出海钓鱼。而十英里开外的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坐落着海明威长期居住的家外之家。他热爱大海,但书里写得很清楚了,大海就是个巨型的娼妇。 海明威 x 《多伦多星报》 海明威近五年来几乎可算是完全无法接近了。他的宅邸,门口的大标识写着,除非预约,闲人免进。“我对生活仅有的要求只是写作、打猎、钓鱼,以及隐姓埋名。名望让我郁闷难受。问题让我饱受折磨。” 海明威 x 《时尚先生》 我打包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访谈影像,带了一瓶***的波尔多红酒,登上去古巴的飞机,敲开海明威的大门。一天结束后,海明威高兴地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幽默地说:“你知道用一瓶酒是买不来人生原则的吗?”
-
朱生豪在上海朱尚刚 著本书为翻译大师朱生豪与大都市上海“过从”经历的回顾与研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起点在上海,上海对朱译莎剧的诞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分为六章,叙述朱生豪在上海的职业、情感世界、译莎起始、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生活、写作“小言”(反映了翻译家在法西斯战斗中的的历史画卷)、婚姻生活,以及所播撒的莎翁文明之火。作者为朱生豪之子,书中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全面而独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书中还披露了大量图像资料,因而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
-
波拉尼奥[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1998年,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荒野侦探》发表,记者玛丽斯坦发现了这位“可以和自己的读者做朋友”的作家。几封书信往来之后,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就“真理”与“结果”进行了一场长久的讨论,也成为波拉尼奥生前的*后一次访谈。这次访谈首次译成中文,和另外几篇同时收录,其中包括波拉尼奥与南美的几位记者所做的访谈,为读者理解这位“拉丁美洲的T.S.艾略特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提供了丰厚的图景。围绕波拉尼奥的创作、奇书《2666》的诞生、作家与同时代作家好友的交往等,这些轻松而精彩的对话,都在他的巨著《2666》的写作期间完成,它们展现了作家的处世态度,对爱的追求,以及对致命疾病的现实*为深邃的个人忧虑。 波拉尼奥 x 《首都》 我反对一切事物。我觉得自己像个幸存者,就是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我没死掉。我有很多朋友都死掉了,因为革命的武装冲突,吸毒过量,或者艾滋。活下来的一些人,现在都是杰出的西班牙语文学名流。 波拉尼奥 x 《炸弹》 每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传性的。《伊利亚特》中,我们端详两个同盟、一座城市、两支军队的命运,但我们也关注阿喀琉斯和普利亚姆和赫克托的命运,而所有这些角色,这些独立的声音,都反映了创作者的声音和孤寂。 波拉尼奥 x 《图里亚》 如果由我来决定,我愿意活到一百岁,这样就能永远保护我的孩子。我认为理性和亲子关系没有任何关系。也许从孩子的角度,理性确实会强加于自我,但从父母的角度,很难将理性强加于人。 波拉尼奥 x 《花花公子》 我为那些阅读科塔萨尔和帕拉的钢铁般的年轻人所感动,就像我阅读它们并打算继续阅读一样。我为那些头下夹着一本书睡觉的年轻人所感动。书是世上*好的枕头。
-
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林恒范 著,[中国台湾] 林丽蘋 口述本书为和李敖做了四十二年的邻居、被自称“恶邻”的李敖称为“芳邻院长”的林丽蘋口述,林恒范执笔。 在普通人眼中,李敖多半是怒目金刚的斗士形象,和全世界作对,对所有人都不满。但这个自称“恶邻”的大师,在“芳邻”林院长口中,却呈现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都和普通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他关心生活上并不宽裕的邻居,喜爱小动物,更是颠覆了大众的印象。当然,本书中的他也有不近人情、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举动,但这些也都成了他“大师本色”的一面,使他在书中得以更加立体地存在。 这本书引导你,跟随:李敖四十二年的“芳邻”院长, 听其讲述“恶邻”李敖的日常, 从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 窥其不为人知的“底细”。
-
人生路遥海波 著本书是关于《平凡的世界》作者、著名作家路遥的一部长篇回忆实录。上部“激流中的水手”,对路遥的成长轨迹娓娓道来。中部“兄弟情深”,细诉作者和路遥长达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谊。下部“说说也无妨”,追忆路遥的人生“花絮”和难以归类的故事。作者和路遥识于微时,患难与共三十载。因为是朋友写,所以更加可信;因为是作家写,所以更加生动。
-
我是鲁迅筑摩书房编辑部 编,张凌志 译《我是鲁迅》清晰地回答了读者的一个问题:鲁迅到底是谁?鲁迅是文坛先声,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革命的里程碑;鲁迅是民主战士,他倾其一生撼动了旧中国的古老腐朽,为其带来了新生;鲁迅是批评家,他犀利果敢的抨击让当权者如坐针毡……不仅仅在中国,在日本,乃至在整个世界,对鲁迅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共鸣,从他身上获得勇气、受到鼓舞的人不计其数。
-
季羡林先生张光璘 著季羡林的弟子张光璘,被季老亲切地成为“张才子”,深情讲述了季羡林先生传奇的一生,从“寒门贵子”到“水木清华”,从“留德十年”到“回归故土”,撷取季先生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或是对其人生道路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向读者勾勒出季先生求学、做学、讲学的非凡一生。时值季羡林先生逝世十周年,献给所有仰慕先生、追寻学术、崇尚真理的人。一生克己,一生勤恳,年轻过,落魄过,他对生活一往情深。活着,为了讲述。
-
简·奥斯丁[英] 费奥纳·斯塔福德 著本书以各种信函、家族记录和奥斯丁作品的各种版本为素材,以严谨的考证和推论,复原英年早逝的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生平。奥斯丁女士在短短四十余年的生命中,发表了数部堪称英语文学经典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艾玛》等等作品,从诞生之日便大受欢迎,至今依然是备受关注、老少咸宜的古典名著,更不断以影视剧等等媒介形式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但是这些作品背后,其作者本人,一位十八九世纪的英国未婚女士,却始终是一个颇为神秘的形象。她有过怎样的经历?是什么样的个性?她的情感经历是怎样的?她对其作品以外的事物的看法是如何的?英国牛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费奥纳·斯塔福德,以多年的研究考证,凭借大量原始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可靠、中肯的答案。
-
上海鲁迅研究 鲁迅与朝花社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上海鲁迅研究 鲁迅与朝花社》主要包括“鲁迅与朝花社”“鲁迅同时代人研究”“鲁迅作品及生平研究”“史料·辩证”“鲁海漫谈”“海外鲁研”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20多篇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靠前外很新很前沿的靠前外鲁迅研究状况。
-
约翰·缪尔传[美] 唐纳德·沃斯特 著1.缪尔是一位高产作家,有大量游记、素描、诗歌和散文流传于世,生前出版了9部著作,去世后又出版了5部著作以及两部书信集。他用浪漫自然主义的情怀描述自然界的山水、景观和植物,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备受推崇,被誉为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 2.他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一生的朋友,也是与《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思想家爱默生齐名的文学大师,他的书促使“国家公园”这一美国有史以来好的保护自然的构想成为现实。 3.本书通过约翰·缪尔奇异的经历、丰富的社会实践、关于自然景观和国家公园的著述等,追溯了约翰?缪尔亲近自然的一生及其留给后世的遗产,探究他自然保护思想的形成和变迁,并试图以缪尔为打开那个时期历史的一扇窗户,将缪尔与自由民主的起源联系起来,关注自由民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