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济南故事曾巩张继平 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六月十三,53岁的江西南丰人曾巩来到济南任知州。该书主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济南为政两年的政绩以及对济南文化、城市建设的贡献,他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他为政著文、为人处世的重重密码。解读这些密码,还原他在济南的日日夜夜,你会发现“水之江汉星之斗”是对他很为贴切的评价。一次心动,一生心动。这就是在济南为官的曾巩。两年惠政,济南人一记就是上千年!全书娓娓道来,却暗藏大胸襟大手笔,有高度又有精度,读之使人心静,又令人对济南更加神会、神往。
-
关于漱石的记忆[日] 松冈让 笔录,[日] 夏目镜子 口述本书是夏目镜子关于丈夫漱石的回忆录,由二人的女婿松冈让执笔记录、整理而成。内容从相亲结婚、生育子女到漱石去世后捐献遗体解剖,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镜子见证了漱石成为一代文豪的全过程,深知他的性格与好恶,对其社会关系与文学创作中的背景及人物原型也所知甚详。 书籍出版之后,在日本引起轰*和讨论,是理解漱石其人其文不*或缺之作。
-
济南故事李攀龙陈忠 著继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之后,济南文坛又诞生一位“宗工巨匠”——他就是明朝倡导文学复古运动的“后七子”李攀龙,曾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影响及于清初。李攀龙辞官回到济南,晚年在百花洲上筑白雪楼,隐居高卧。白雪楼是他读书、会友、藏书、居住的地方,取名“白雪”用“阳春白雪”之典,以示他孤高自许,不同流俗。该楼四面环水,且无桥可通,唯靠小舟与州岸往来,李攀龙知是志同道合者,才会放船迎客。一些达官显贵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他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清高,是古今济南文人特有的标志。
-
济南故事李清照周舒 著本书为“济南故事”系列第二辑的其中一本,将李清照的每一段人生用她的一首代表词作来概括,如少女时代之《点绛唇》、晚年生活之《声声慢》等,结合历史大背景,从宏观视野入手,讲述了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与济南这座城市的关联。李清照被称为“千古才女”,是济南历目前很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济南的山水塑造了她刚柔并济的性格,而济南也因为她增加了文化含量和知名度。深入挖掘李清照的生平,讲好济南故事,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济南历史文化的了解。
-
恋爱中的鲁迅赵瑜 著作者以《两地书》为蓝本,并参考鲁迅日记、书信等大量资料,为我们呈现一个恋爱中的鲁迅形象。这是一个真正生活的、可爱的,甚至是幽默而幼稚的鲁迅。这种还原化的书写是对过去被神坛化的鲁迅的一种充实和丰富,其中的诸多人性细节富有趣味,有助于读者了解一个伟大作家的全貌。 作者文风简约、从容、幽默,让读者更容易走近鲁迅,走近那个时代。 《恋爱中的鲁迅》与《恋爱中的沈从文》,《恋爱中的郁达夫》共同组成“深情三部曲”。一个恋爱中的作家,大于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作家。走进这几位文学大师的情感世界,也是走进一段鲜活的民国人文史。
-
鲁迅往事1881-1936许广平,许寿裳,周作人,郁达夫,萧红 等 著全书内容依循鲁迅的人生轨迹进行编排,从“鲁迅的故家”开始,到“后的一天”结束,涵盖鲁迅完整的一生。所选文章的十一位作者,均是各个时期和鲁迅非常亲近的人。比如关于鲁迅的家世和成长经历,主要选用了周作人的文章。周作人和鲁迅前期交集多,因此他提供的资料对于了解鲁迅成长的环境、性格的养成、知识结构的形成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关于鲁迅在东京和北京的经历,主要选用了许寿裳的文章。许寿裳与鲁迅1902年相识于东京的弘文学院,此后近二十年晨夕相见、无话不谈,相知之深有如兄弟。至于鲁迅在上海十年的经历,则主要选用的是其夫人许广平的记述。其他作者还有夏丏尊、孙伏园、郁达夫、萧红等,他们也都是在某个时间段和鲁迅有过密切交往的人。文字之外,本书各章均附录了与鲁迅相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其中不乏一些平常少见的鲁迅旧照、手迹、公文等。这些插图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感受鲁迅的方方面面。
-
文学纪念碑 塔可夫斯基父子[俄] 马克西姆·古列耶夫 著,张晓东 译关于塔可夫斯基父子关系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电影的好素材。它既可以拍成一部家长里短的大众情节剧,也可以拍成一部深沉的、给观众带来启迪的艺术电影。本书是一个关于时代风暴、个人命运、创伤记忆的故事,是一个寻找父亲、不断渴望父亲认可的儿子与一个总是不想成为父亲的父亲之间的故事。故事里的父与子是两条平行线,分别在二十世纪诗歌与电影领域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却保持着精神维度的平行线的状态。对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个人生活来说这无疑是个悲剧,但这种平行运动却成就了他的艺术。通过本书作者巧妙的蒙太奇式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塔可夫斯基电影里向父亲的征询,与父亲的对话,对父亲精神的承继 ,从而为我们理解他的电影打开一扇窗户。
-
汪曾祺回忆录汪曾祺 著他是——汪氏家族上下宠爱却记不得生母面容的“惯宝宝”,上学路上东瞧瞧西望望、后来在文章里活现了旧日高邮市井民俗风情的“李小龙”,泡茶馆、跑警报、旷课却深得闻一多等西南联大一众名师赏识,尤其是沈从文的“高足”劳动改造下放张家口、编剧“样板戏”登上天安门,他“随遇而安”,写妙文、画花鸟、会做饭,时时“人间送小温”兼爱草木鸟兽虫鱼,生前是文坛非主流小众作家,而今万千“汪迷”沉醉于他的文章蕴藉词采风流,他是——中国作家汪曾祺。
-
蔡其矫研究黄华东 编在本辑“第一编蔡其矫及其诗歌研究”中,节选自闽籍学者黄发有教授的《作家课堂里的俄苏文学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油印史料的文学史考察》,可以说是对蔡其矫在文讲所期间教学工作的一次考证,内容十分翔实丰富,信息量非常大。而张立群先生以及蔡长兴、张家鸿、留婉珍、蔡冬菊等几位泉州、晋江本市作者的新论也皆有新意。“第二编蔡其矫研究资料拾遗”,是我们之前汇编出版《蔡其矫研究资料专集》的工作延续,多篇文章都是之前没收集到的和遗漏的。“第三编和蔡其矫有关的人与事”既有旧的忆念,也有新的记述,为对蔡其矫诗歌行旅的探寻,提供了许多新的线索。本辑应该着重推出的是“第四编《园地》《热风》刊发的蔡其矫诗文作品”“第五编蔡其矫早期诗文作品及诗论”。这些作品,我们之前都在无意中给忽视了,而其中的很多作品应是诗人蔡其矫投身革命工作后回到家乡福建、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倾情之作。
-
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施晓燕 著鲁迅是现代著名作家,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迅先生1927年定居上海之后,便在这座东方大都会开始了各种公共交往,上海也影响了其私人生活方式。《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一书从生活史、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切入,聚焦居住和饮食,书写了鲁迅与上海这一生活环境的种种关系,具有学术性和可读性。 《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一书分为上下两大部分,讨论鲁迅与上海的居住环境、饮食环境的关系,详细回顾了鲁迅居住过的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等建筑,通过浏览各式菜馆、咖啡馆,从历史现场中寻找相关记录,使读者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这一文人作家在上海生活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