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鹤从云间来严如月 著本书稿考述了历史人物,明初楚藩王府左长史、当地(今武汉市江夏区)管氏始迁祖管时敏的生平迹历,并为其传世诗集《蚓窍集》作校注。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当代战略发展眼光,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与发掘历史文化名人及其遗存的建议,将管公故地、管诗文化、管氏德行与当地发展、时代现实相结合。书稿分为上、中、下三篇,每篇均以卷次分节。上篇分为四卷,卷一为生平考纪,卷二为仕宦生涯,卷三为至亲师友,主要介绍了管时敏的亲人师友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联系;卷四为诗文著作。中篇分为十卷,以《四部丛刊(三编)》本《蚓窍集》为基础,按照原本的编排顺序,以《钦定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对其进行校勘注释。下篇分为二卷,卷一为后事之师,卷二为创新发展。
-
重读赵树理郝怀明 著本书力求展现赵树理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为维护人民大众的权利和利益,为民生和民主,为人的自由、尊严和幸福而奋斗的多姿多彩的一生。他为人直来直去,讲真话、讲实话、干实事,是一个活生生的真正的人。他的为民情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善良品性、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的感情和以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文明价值,很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并发扬光大。
-
西湖无日不入梦张志云 著“杭州文史小丛书”是杭州文史研究会组织文史领域的专业学者和文史工作者,所编撰的一套介绍杭州文史知识的开放性的系列通俗读物,一个揭示和展现杭州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的载体;一个用大历史、大文化的眼光把“世界眼中的杭州”和“杭州眼中的世界”呈现给读者的窗口。《西湖无日不入梦——张岱的杭州情结/杭州文史小丛书》由“引言”及“张岱的家世及其生平”“杭州游历及西湖情结”“杭州城的山水与名胜”“杭州佛寺分布与兴废”“杭州民俗与商贸活动”“晚明杭州的士人文化”等六章组成。
-
三苏文化精选十讲钱云华,雷晓斌 著《三苏文化精选十讲》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的文本教材,覆盖了所有专业学生对三苏文化了解和认识的需求。因为,三苏文化中的代表人物苏轼是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除在诗词文方面有极高的建树外,他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人处世、身体力行等方面,处处闪耀着质朴人性的光芒,说他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一点也不过分。现代大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不论出身富贵还是贫寒,都可以在苏轼的身上找到自己愉快生活、幸福成长、健康发展的极点坐标。
-
宋代重庆璧山上舍状元冯时行评传邓启云 著《宋代重庆璧山上舍状元冯时行评传》是想通过叙述和考证、评论冯时行的一生活动,把一个兼政治家、文学家、易学家、书画家的爱国为民英杰的形象,摆到读者眼前。如果能对发扬我国爱国主义的光辉传统,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有所裨益,那将是《宋代重庆璧山上舍状元冯时行评传》笔者的希望。
-
上海鲁迅研究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本书主要包括“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迅作品研究”“鲁迅生平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史料·辩证”“读书杂谈”“纪念”“鲁海漫谈”“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近30篇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内外**最前沿的鲁迅研究状况。
-
李强华评传杜文博,赵武荣 著本书以丰富的内容表现了李强华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坚持创作的艰难历程。这里有农民生活的艰辛,又有一颗诗心不泯的奋斗;这里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普通劳动者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匮乏时代的贫饥,又有走出严冬,迎着春风,乐观向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发愤图强;这里有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矛盾纠葛,又有一种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宅心仁厚、惠及乡里的美德;这里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诗人的炼狱,又有感受新生活创作灵感的爆发。
-
方玉润行履著述编年考白云娇 著本书以考证方玉润生平、行迹、交游为主,使用国家图书馆藏日记、文集、信札、地方志等一手资料,全面梳理了方玉润一生行迹和交游,并对其作品进行了编年,以期全面展示方玉润学术成果价值,填补了目前方玉润研究的空白。
-
中国出版家王学斌 著夏丏尊(1886—1946),出版家、文学家、语文学家和翻译家。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1930年创办《中学生》杂志。1939年创办《月报》杂志,任社长,并担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出版《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等,编著《芥川龙之介集》、《国文百八课》、《开明国文讲义》等。译著有《社会主义与进化论》、《蒲团》、《国木田独步集》、《近代的恋爱观》、《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等。由于教育和出版天然的因缘关系,在民国出版史上教育家而事出版的,不乏其人;但能把教育与出版进行深入的、有机的、成功的结合,甚至于在出版中拓展出新的教育思想的,夏丏尊是较为独特的“这一个”。本书分6个章节介绍夏丏尊的生平事迹。
-
风起岭南高小莉 著《风起岭南——广东著名作家访谈笔记》是从被访谈的作家中选取29人,以访谈笔记的方式,真实记录文学现场。对于大多数老作家,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完整地、系统地、客观地、深情地回顾自己的文学之路、人生阅历、时代见证、创作故事、文学观点、文学成就、创作经验以及切身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