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
作者:柳卸林 等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01
ISBN:9787030243379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是中外方专家历时一年共同研究的成果。全书基于同内外有关环境创新的最新理论和宁波、保定和乌海三个城市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光伏产业、机动车污染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三个产业的案例,并借鉴大量的国际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以环境创新体系为研究框架,从企业、科研机构与大学、规制及标准作用,以及公众参与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中国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存在的挑战、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诊断,并提出了国家环境创新行动计划的倡议。《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是中英双语版,作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度的报告,在年会中得到了中外与会专家的好评。《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可供各级领导干部、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业人员以及环境创新研究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作者简介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主报告
第1章 引言
1.1 创新、环境和发展:挑战与机遇
1.2 中国处于环境与发展的转折点
1.3 环境创新战略如何发挥作用
1.4 创新的挑战
1.5 结论
第2章 中国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现状
2.1 环境科技创新概述
2.2 政府科技计划实施效果显著
2.3 创新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
2.4 中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5 环境创新及扩散的区域差异
2.6 环境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2.7 环境创新的未来需求和技术
2.8 结论
第3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3.1 环境与竞争力
3.2 环境与经济增长
3.3 创新过程
3.4 结论
第4章 中国环境创新体系分析
4.1 环境创新体系的结构
4.2 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
4.3 本土企业
4.4 产学研联系
4.5 政府的作用
4.6 全球联系
4.7 结论
第5章 规制、标准和执行
5.1 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对推动创新的必要性
5.2 中国环境法律政策的演变
5.3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构成.
5.4 完善规制与标准的政策建议
5.5 结论
第6章 公众参与和环境创新
6.1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6.2 公众能够发挥作用
6.3 公众参与的方式
6.4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建议——国家环境创新行动计划
7.1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7.2 法规、标准和执行
7.3 公众参与
第二部分 案例篇
第8章 保定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启示
8.1 保定市城市与经济发展概况
8.2 保定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及概况
8.3 保定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因素分析
8.4 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污染问题
8.5 结论与启示
第9章 宁波市的创新与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9.1 背景
9.2 宁波市城市与经济发展概况
9.3 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
9.4 宁波——开放的环境创新体系
9.5 小结
第10章 乌海市的创新与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0.1 乌海市城市与经济发展概况
10.2 乌海市环境保护概况
10.3 创新、发展与环境治理:乌海市的启示
第11章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11.1 中国光伏产业的现状
11.2 从产业追赶角度分析我国光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11.3 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12章 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
12.1 中国目前二氧化硫排放的现状
12.2 中国关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标准体系
12.3 中国为二氧化硫减排所作的努力
12.4 当前中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技术及脱硫产业的发展
12.5 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6 建议
第13章 机动车污染控制案例
13.1 城市和交通规划
13.2 在用车排放控制
13.3 新车排放控制
13.4 油品质量改善
13.5 清洁汽车技术
13.6 经济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主报告
第1章 引言
1.1 创新、环境和发展:挑战与机遇
1.2 中国处于环境与发展的转折点
1.3 环境创新战略如何发挥作用
1.4 创新的挑战
1.5 结论
第2章 中国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现状
2.1 环境科技创新概述
2.2 政府科技计划实施效果显著
2.3 创新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
2.4 中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5 环境创新及扩散的区域差异
2.6 环境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2.7 环境创新的未来需求和技术
2.8 结论
第3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3.1 环境与竞争力
3.2 环境与经济增长
3.3 创新过程
3.4 结论
第4章 中国环境创新体系分析
4.1 环境创新体系的结构
4.2 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
4.3 本土企业
4.4 产学研联系
4.5 政府的作用
4.6 全球联系
4.7 结论
第5章 规制、标准和执行
5.1 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对推动创新的必要性
5.2 中国环境法律政策的演变
5.3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构成.
5.4 完善规制与标准的政策建议
5.5 结论
第6章 公众参与和环境创新
6.1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6.2 公众能够发挥作用
6.3 公众参与的方式
6.4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建议——国家环境创新行动计划
7.1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7.2 法规、标准和执行
7.3 公众参与
第二部分 案例篇
第8章 保定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启示
8.1 保定市城市与经济发展概况
8.2 保定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及概况
8.3 保定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因素分析
8.4 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污染问题
8.5 结论与启示
第9章 宁波市的创新与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9.1 背景
9.2 宁波市城市与经济发展概况
9.3 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
9.4 宁波——开放的环境创新体系
9.5 小结
第10章 乌海市的创新与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0.1 乌海市城市与经济发展概况
10.2 乌海市环境保护概况
10.3 创新、发展与环境治理:乌海市的启示
第11章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11.1 中国光伏产业的现状
11.2 从产业追赶角度分析我国光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11.3 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12章 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
12.1 中国目前二氧化硫排放的现状
12.2 中国关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标准体系
12.3 中国为二氧化硫减排所作的努力
12.4 当前中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技术及脱硫产业的发展
12.5 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6 建议
第13章 机动车污染控制案例
13.1 城市和交通规划
13.2 在用车排放控制
13.3 新车排放控制
13.4 油品质量改善
13.5 清洁汽车技术
13.6 经济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