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09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09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作者:闫苹,张雯 主编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ISBN:9787802410268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参照三十年代课程标准中的文体分类,按照普通文、实用文、诗歌、剧本四类,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民国时期小学教科书中精选出近600篇精彩课文,具体内容包括生活故事、自然故事、历史故事、书信、儿歌、新诗、话剧、歌剧等,并将课后编排有特色练习的篇目进行整理,单设“特色练习设计篇目”,力求从选文、练习设计两方面来展现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色。这些选文有的富含时代精神,有的反映了知名编者的思想,都很有特色。
作者简介
  闫苹,1953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三十年来,在语文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中,以语文教材研究为主要方向,曾主编《中国现代中学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比较教育学》《中学语文名篇的时代解读》等著作,并发表语文教育方面的论文若干篇。张雯,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助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当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
 第一节 从一元到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一、20世纪60年代政治和文化运动对价值观的冲击及多元主义的兴起
 二、新科技革命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冲击
 第二节 从“道德朋友”到“道德陌生人”——人的道德生存境地道德确定性的丧失与道德生存的困惑与冲突
 第三节 教何种道德?——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合法性问题
 一、价值观多元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合法性问题
 二、价值观多元背景下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应对策略
第二章 价值中立——相对主义的应对
 第一节 “去道德化”的应对策略
 第二节 价值澄清的应对策略
 一、对价值观多元背景下人的生存困境的基本判断
 二、对“价值”的界定及其相对主义立场
 三、价值澄清学派实践模式探讨
 第三节 价值中立还是价值虚无?——对相对主义应对路径的评价
  一、价值澄清学派的优点
 二、价值澄清学派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普遍正义的探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应对
 第一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普遍主义立场
 第二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模式探讨
 一、道德教育目的
 二、道德教育内容与课程
  三、道德教育方法
  四、教师角色
 第三节 谁之正义?——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应对路径的评价
第四章 人类共享美德的追寻——品格教育的应对
 第一节 品格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对社会道德危机的回应
 二、保守主义的回潮与传统美德伦理学的兴起
 三、对以往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与批判
 第二节 共享美德的追寻
  一、对“品格”和“品格教育”的界定
 二、共享美德的追寻
 第三节 品格教育实践模式探讨
  一、道德教育目的
  二、品格教育的内容与课程
  三、品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四、品格教育中的教师角色
 第四节 何种美德?——对品格教育应对路径的评价
  一、提倡的核心美德以及其论证方法存在争议
  二、道德社群是否存在
 三、对道德教育内容的质疑
 四、对道德教育方法的质疑
第五章 关怀与爱的呼唤——关怀伦理模式的应对
 第一节 关怀伦理模式的伦理学立场
 一、对“关怀”的界定
二、关怀伦理学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
第二节 关怀伦理实践模式探讨
一、关怀伦理模式的教育目的
二、道德教育的课程与内容
三、关怀伦理的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
四、关怀伦理模式中的教师角色
第三节 一种声音还是两种声音?——对关怀伦理模式的评价
第六章 正义、美德抑或爱?——对价值观多元时代西方德育应对路径的评析
第一节 道德共识是否可能?
一、形成道德共识的可能
二、达成道德共识的范围
三、何种道德共识:公正、美德抑或关怀?
第二节 我们能否和谐生存?——走出道德生存的困境
一、个体和谐生存的能力
二、人际与社会和谐生存的能力
第三节 当前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趋势
一、不同应对路径相互之间的借鉴补充
二、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应对路径
第七章 价值观多元时代西方德育应对路径对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变迁
一、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导致的价值观多元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的价值观多元
三、中西方文化交流所带来的价值观多元
 第二节 他山之石:当代西方德育变革对中国德育的启示
  一、启示一:审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合法性”
  二、启示二:对道德内容及其达成途径合理性的审视
 三、启示三: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区别的道德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