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

作者:黄亚平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01

ISBN:9787112105885

定价:¥4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针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社会效益”虚化的现状,《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以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交互关系为联结点,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调控机制构建为重点,系统地探讨了如何增强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主要运用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借鉴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多层次、多侧面、多视角地分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联,剖析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原因,并为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全书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设置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及“城市规划调控策略”三个板块进行研究。在第一个板块“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作者以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借鉴,界定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目标的概念内涵,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并且根据空间与社会相互建构、相互融合的关系,提出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文中揭示了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社会作用机理,归纳总结了城市规划对相关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在第二板块“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研究中,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及其片面化发展、价值理性及制度理性缺失的特征,以及转型期城市规划制度框架中激励与约束、利益补偿与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制度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的特征,揭示了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认知原因及制度原因。文中特别强调指出,城市规划制度机制的缺失是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根本原因。在第三板块“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研究中,作者重点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规划调控机制构建及策略措施。研究认为,增强城市规划社会绩效的基本途径可分为两个层面:在技术层面,规划应在辨析城市各种空间环境的社会促进或社会损害作用基础上,就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各主要领域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性调控策略;在制度层面,针对转型社会中普遍的制度短缺及制度设计不足问题,规划应根据当今社会整体制度变化的趋势,建立起能体现规划核心价值、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达成的规划制度框架,并加强规戈。制度环境的塑造。结语部分总结了全书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本研究可以从社会发展视角,为亟待进行的中国城市规划改革提供技术及制度两条改革路径的指引。
作者简介
  黄亚平:1964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规划协会规划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及武汉市招投标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开发,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等,先后出版《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合著)、《城市外部空间开发规划研究》、《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等著作,参编《城市规划资料集——小城镇规划》(任副主编)等。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社会效益”虚化的现状
1.2 需探讨的主要问题
1.3 理论及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4.1 中国当代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
1.4.2 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社会作用研究
1.4.3 城市规划制度及制度环境研究
1.4.4 已有研究的不足
1.5 本书的内容框架
2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目标及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
2.1 社会发展:内涵与外延
2.1.1 社会(Society)
2.1.2 发展(Development)
2.1.3 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
2.1.4 科学发展观及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2.2 社会发展目标
2.2.1 社会发展目标的特征
2.2.2 社会发展目标的构建
2.3 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
2.3.1 城市规划的本质
2.3.2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机理
3 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发展思想
3.1 社会思想背景与城市规划的总体演进
3.1.1 社会思想与社会理论
3.1.2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总体演进
3.1.3 规划中社会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3.2 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与社会改良(1880s~1960s)
3.2.1 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产生的社会发展背景
3.2.2 规划理论与实践中蕴涵的社会思想
3.2.3 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中的社会思想及其局限
3.3 多元规划模式与社会改革(1960~S1980S)
3.3.1 多元规划模式产生的社会发展背景
3.3.2 规划理论中蕴涵的社会思想
3.3.3 多元规划模式中的社会思想及其与实践的分离
3.4 合作性规划模式与社会合作(1980,S~20008)
3.4.1 合作性规划模式产生的社会发展背景
3.4.2 规划理论与实践中蕴涵的社会思想
3.4.3 合作性规划模式中的社会思想及其嬗变
3.5 规划中社会思想演进历程及其启示
3.5.1 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演进的总体概括
3.5.2 对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启示
4 与城市规划及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4.1 城市空间环境规划建设与社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4.1.1 城市空间环境规划与建设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4.1.2 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导引是塑造良好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条件
4.2 与城市规划及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4.2.1 社会平等及社会公平
4.2.2 社会稳定及社会安全
4.2.3 良好的生活质量
4.2.4 多样选择与自由
4.2.5 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
4.2.6 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5 理性认知偏差: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认知原因
5.1 技术.理性.制度:城市规划存在与发展的三维结构
5.1.1 作为城市规划存在和发展规则的“理性”
5.1.2 作为城市规划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技术”
5.1.3 理性与技术的社会构成一一“城市规划制度”
5.1.4 理性、技术、制度三位一体的基础一一城市规划实践
5.2 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突出与不足
5.2.1 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
5.2.2 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片面性
5.3 城市规划价值理性、制度理性的缺失
5.3.1 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
……
6 机制缺失: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制度原因
7 城市规划的技术性调控策略
8 城市规划的制度调控措施
9 结语
附录 武汉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