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庄子学史(1-3册)
作者:方勇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01
ISBN:9787010074252
定价:¥2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庄子》素以难解著称。由于《庄子》文本的开放性,在庄学阐释史上存在着多种阐释指向,以道解庄者有之,以儒解庄者有之,以《易》解庄者有之,以佛解庄者有之,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如宋、明、清时期,以儒解庄就成为一种潮流,林希逸《庄子口义》、朱得之《庄子通义》、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林仲懿《南华本义》、陆树芝《庄子雪》等一批重要庄子学著作都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庄子》与其他先秦典籍有着明显的不同,《论语》、《老子》、《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不管如何深奥,它们的阐释指向基本上是单一的、明晰的,而《庄子》阐释指向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理解《庄子》的难度。方勇教授倾十多年的心力,搜集自魏晋至民国庄子学著作二百馀种,并对这些著作详加梳理、研究,著成了近二百万字的《庄子学史》。这部巨著,正可以向人们展示庄子学各阶段发展的概貌、特征,对大家解读《庄子》及相关文化事象甚有襄助之功。
作者简介
暂缺《庄子学史(1-3册)》作者简介
目录
《庄子学史》第一册
序
导言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其书
三、庄子的思想
四、《庄子》的艺术特色
五、庄子的地位与影响
六、历代的庄子研究
综论
一、庄子的籍里
二、《庄子》本子的演变及篇目的真伪
三、老庄尚“真”美学观与后人之承因、发挥
四、庄子的审美通感
五、庄子与无意识心理现象
六、《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七、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
八、庄子在历史上所遭到的批判
九、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编 战国秦汉庄子学
第一章 战国秦汉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战国秦汉庄子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战国秦汉庄子学的演进过程
第二章 战国诸子对庄子的评论与阐释
第一节 “(庄)子之言大而无用
——来自惠施的评论
第二节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来自荀况的评论
第三节 韩非对庄子的阐释
第四节 《吕氏春秋》对庄子的阐释
第五节 《天下》篇对庄子的阐释
第三章 秦汉辞赋、儒学、医学对《庄子》的多所吸纳
第一节 秦汉辞赋对庄子思想的援引与化用
第二节 秦汉儒学对庄子思想的援引与改造
第三节 秦汉医学对庄子思想的吸收与利用
第四章 《淮南子》对庄子的多所阐释
——汉代黄老学积极吸纳庄子思想的典型例子
第一节 对庄子道论的阐释
第二节 对庄子无为论的阐释
第三节 对庄子修养论的阐释
第四节 阐释方式的多所更新
第五章 汉代诸学者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刘安的庄子研究
第二节 司马迁的庄子研究
第三节 班固的庄子研究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兴盛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庄子的关系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庄子学的联结
第二节 玄学理论对庄子思想的吸纳与改造
第三章 王弼、阮籍、嵇康的庄子学
第一节 王弼“祖述老庄”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二节 阮籍“以庄周为模则”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三节 嵇康以“庄周”为“师”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四章 司马彪、崔误、向秀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司马彪的《庄子注》
第二节 崔读的《庄子注》
……
《庄子学史》第二册
第四编 宋元庄学
第一章 宋元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宋元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宋元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庄子学
第一节 王安石的《庄周论》
第二节 苏轼的《庄子祠堂记》
第三节 吕惠卿的《庄子义》
第四节 陈详道的《庄子注》
第五节 林自的《庄子注》
第六节 贾善翔的《南华真经直音》
第三章 王雾的《南华真经新传》
第一节 略仿郭注体例而异其旨趣
第二节 对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宗承与超越
第三节 对各篇作意与逻辑结构的用心探究
第四节 对庄子制名寓意的多所发微
第四章 陈景元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陈景元五种庄子学著作概说
第二节 陈景元庄子学思想的道教倾向
第三节 陈景元在《庄子》音义、考异方面多有贡献
第五章 林希逸的《庄子口义》
第一节 对旧注旧说的承因与批评
第二节 对庄子学说与儒学、佛理的大力整合
第三节 对《庄子》文字、笔法、意境的多所评析
第四节 《庄子口义》在中国、日本历史上的影响
第六章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第一节 保存两宋治庄遗说十馀家.
第二节 “管见”大抵以道家说解释《庄子》
第三节 “管见”对经文、传注的考校与审定
第七章 罗勉道的《南华真经循本》
第一节 对《庄子》本旨的用心寻绎
第二节 执“化”字以寻绎《逍遥游》的义旨
第三节 创“二十六篇”说以修正苏轼的真伪观
第八章 刘辰翁的《庄子南华真经点校》
第一节 对林希逸《庄子口义》的多所批驳
第二节 开创《庄子》评点之先河
……
《庄子学史》第三册
第六编 清代庄子学
第一章 清代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清代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清代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清代前期的庄子学
第一节 金圣叹对庄子的论说
第二节 高秋月、曹同春的《庄子释意》
第三节 徐廷槐的《南华简钞》
第四节 藏云山房主人的《南华经大意解悬参注》
第五节 林仲懿的《南华本义》
第六节 胡文英的《庄子独见》
第三章 林云铭的《庄子因》
第一节 “庄子与老子同而异,与孔子异而同”
第二节 以“大”字为《逍遥游》一篇之纲
第三节 以时文之法诂评庄子之文
第四节 对外杂篇真伪的探究
第四章 吴世尚的《庄子解》
第一节 引庄子附之儒家
第二节 以“大”字作《逍遥游》篇之线索
第三节 对《庄子》文字之妙的阐发
第五章 宣颖的《南华经解》
第一节 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
第二节 对行文脉理的细心疏解
第三节 对艺术手法的精心分析
第四节 对文章意境的用心揭示
第五节 《南华经解》的成就和影响
第六章 孙嘉淦的《南华通》
第一节 以孔孟程朱之理通庄子之意
第二节 以时文之法评庄子之文
第七章 陆树芝的《庄子雪》
第一节 以庄子为“先圣之外臣犹子”
第二节 对司马迁、苏轼说法的多所批驳
第八章 桐城派的庄子学
第一节 桐城派庄子学概说
第二节 方正瑗的《方斋补庄》
第三节 刘大槐的《庄子评点》
第四节 姚鼐的《庄子章义》
……
序
导言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其书
三、庄子的思想
四、《庄子》的艺术特色
五、庄子的地位与影响
六、历代的庄子研究
综论
一、庄子的籍里
二、《庄子》本子的演变及篇目的真伪
三、老庄尚“真”美学观与后人之承因、发挥
四、庄子的审美通感
五、庄子与无意识心理现象
六、《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七、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
八、庄子在历史上所遭到的批判
九、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编 战国秦汉庄子学
第一章 战国秦汉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战国秦汉庄子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战国秦汉庄子学的演进过程
第二章 战国诸子对庄子的评论与阐释
第一节 “(庄)子之言大而无用
——来自惠施的评论
第二节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来自荀况的评论
第三节 韩非对庄子的阐释
第四节 《吕氏春秋》对庄子的阐释
第五节 《天下》篇对庄子的阐释
第三章 秦汉辞赋、儒学、医学对《庄子》的多所吸纳
第一节 秦汉辞赋对庄子思想的援引与化用
第二节 秦汉儒学对庄子思想的援引与改造
第三节 秦汉医学对庄子思想的吸收与利用
第四章 《淮南子》对庄子的多所阐释
——汉代黄老学积极吸纳庄子思想的典型例子
第一节 对庄子道论的阐释
第二节 对庄子无为论的阐释
第三节 对庄子修养论的阐释
第四节 阐释方式的多所更新
第五章 汉代诸学者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刘安的庄子研究
第二节 司马迁的庄子研究
第三节 班固的庄子研究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兴盛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庄子的关系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庄子学的联结
第二节 玄学理论对庄子思想的吸纳与改造
第三章 王弼、阮籍、嵇康的庄子学
第一节 王弼“祖述老庄”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二节 阮籍“以庄周为模则”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三节 嵇康以“庄周”为“师”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四章 司马彪、崔误、向秀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司马彪的《庄子注》
第二节 崔读的《庄子注》
……
《庄子学史》第二册
第四编 宋元庄学
第一章 宋元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宋元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宋元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庄子学
第一节 王安石的《庄周论》
第二节 苏轼的《庄子祠堂记》
第三节 吕惠卿的《庄子义》
第四节 陈详道的《庄子注》
第五节 林自的《庄子注》
第六节 贾善翔的《南华真经直音》
第三章 王雾的《南华真经新传》
第一节 略仿郭注体例而异其旨趣
第二节 对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宗承与超越
第三节 对各篇作意与逻辑结构的用心探究
第四节 对庄子制名寓意的多所发微
第四章 陈景元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陈景元五种庄子学著作概说
第二节 陈景元庄子学思想的道教倾向
第三节 陈景元在《庄子》音义、考异方面多有贡献
第五章 林希逸的《庄子口义》
第一节 对旧注旧说的承因与批评
第二节 对庄子学说与儒学、佛理的大力整合
第三节 对《庄子》文字、笔法、意境的多所评析
第四节 《庄子口义》在中国、日本历史上的影响
第六章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第一节 保存两宋治庄遗说十馀家.
第二节 “管见”大抵以道家说解释《庄子》
第三节 “管见”对经文、传注的考校与审定
第七章 罗勉道的《南华真经循本》
第一节 对《庄子》本旨的用心寻绎
第二节 执“化”字以寻绎《逍遥游》的义旨
第三节 创“二十六篇”说以修正苏轼的真伪观
第八章 刘辰翁的《庄子南华真经点校》
第一节 对林希逸《庄子口义》的多所批驳
第二节 开创《庄子》评点之先河
……
《庄子学史》第三册
第六编 清代庄子学
第一章 清代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清代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清代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清代前期的庄子学
第一节 金圣叹对庄子的论说
第二节 高秋月、曹同春的《庄子释意》
第三节 徐廷槐的《南华简钞》
第四节 藏云山房主人的《南华经大意解悬参注》
第五节 林仲懿的《南华本义》
第六节 胡文英的《庄子独见》
第三章 林云铭的《庄子因》
第一节 “庄子与老子同而异,与孔子异而同”
第二节 以“大”字为《逍遥游》一篇之纲
第三节 以时文之法诂评庄子之文
第四节 对外杂篇真伪的探究
第四章 吴世尚的《庄子解》
第一节 引庄子附之儒家
第二节 以“大”字作《逍遥游》篇之线索
第三节 对《庄子》文字之妙的阐发
第五章 宣颖的《南华经解》
第一节 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
第二节 对行文脉理的细心疏解
第三节 对艺术手法的精心分析
第四节 对文章意境的用心揭示
第五节 《南华经解》的成就和影响
第六章 孙嘉淦的《南华通》
第一节 以孔孟程朱之理通庄子之意
第二节 以时文之法评庄子之文
第七章 陆树芝的《庄子雪》
第一节 以庄子为“先圣之外臣犹子”
第二节 对司马迁、苏轼说法的多所批驳
第八章 桐城派的庄子学
第一节 桐城派庄子学概说
第二节 方正瑗的《方斋补庄》
第三节 刘大槐的《庄子评点》
第四节 姚鼐的《庄子章义》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