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作者:王岳川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ISBN:9787309056372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是作者王岳川教授近年在西方文论和批评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梳理,尤其重视展示20世纪后半叶的新理论。作者认为当代西方文论流派众多、错综复杂,各种理论独标新说,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互排斥又彼此补充。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引人注目的方面主要有四个:一是注重作者心理表现研究;二是注重作品本体研究;三是注重读者阐释接受研究;四是注重文艺的社会文化批判。《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在梳理各流派思想时,提纲挈领地从总体上描述了其历史走向及基本特点,并具体分列各章,详细分析了最有代表性的文论流派:心理分析及其诗学模式、现象学文论、存在主义文论、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文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女权主义文论、 新历史主义文论、文化研究的文论、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等。
作者简介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l0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南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学术著作(包括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文艺现象学》,《艺术本体论》,《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王岳川文集》(韩国,4卷本),《中国后现代话语》,《西方艺术精神》,《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丛书》(主编,9卷本),((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学术著作:《中国镜像》,《目击道存》,《中国文艺美学研究》(韩国版),《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全球化与中国》,《发现东方》,《文艺美学讲演录》,《大学中庸讲演录》,《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中国思想精神史论》(4卷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哲思精神》、《中国美学精神》、《中国艺术精神》),《书法艺术美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主编,60卷)。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目录
序言
绪论
—、文论背景:美学潮流与语言转向
二、标举体验:作家心理奥秘的洞悉
三、本体崇拜:艺术作品本体论研究
四、读者中心:艺术的阐释与接受
五、批判美学:文艺的社会价值取向
六、新趋向:“后学”思潮与文化研究
七、文化对话:研究当代西方文论的意义
第一章 心理分析及其文论模式
 第一节 荣格:分析心理学与艺术象征理论
一、无意识的理论推进:从个体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
二、艺术象征的原始意象
三、人格类型与艺术创作动力
四、神秘参与与人格的二重性
五、艺术唤醒与灵魂拯救
 第二节 拉康:无意识理论与语言结构
一、无意识:语言与主体
二、无意识语言结构:他者与欲望
三、文本阅读与叙事抑制
 第三节 德勒兹与居塔里:欲望生产
第二章 现象学文论
 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创立与理论意识
 第二节 现象学的拓展:从哲学到美学、文论
 第三节 梅洛ˉ庞蒂:知觉现象学文论
一、从心理学到知觉现象学
二、语言问题
三、超越的审美
 第四节 英伽登:现象学美学视域
一、多维度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二、意向性艺术认识论
三、艺术审美价值论
 第五节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一、法国现象学的高峰与审美经验现象学的深拓
二、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互动性
三、自然审美经验与现代艺术命运
 第六节 日内瓦学派:现象学文学批评
一、多元理论影响与意识批评
二、文学现象学批评实践
三、普莱:阅读现象学与文学批评
四、现象学文学批评的特征与意义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论
 第一节 尼采:存在主义思想先驱
一、悲剧精神与现代文化批判
二、生命意志与价值重估的哲学构想
 第二节 海德格尔:存在论文论
一、存在与此在
二、真理·艺术·技术
三、语言存在论与思想召唤
 第三节 萨特:存在主义文论
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文学介入观”与写作的本质与价值
三、文学成就与文学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文论
 第一节 解释学的两次转向与现代解释学谱系
 第二节 狄尔泰:精神科学与方法论解释学
  一、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划界
  二、体验与生命意向
  三、意义“表达”与精神世界
  四、理解的可能性与解释循环
 第三节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审美理解
  一、理解的历史性与文本性
  二、审美理解与艺术真理
  三、艺术本体构成:游戏、象征与节日
  四、实践哲学转向与文化反思
 第四节 批判的解释学与解释学的现象学
  一、哈贝马斯:批判解释学的实践向度
  二、利科:方法论与本体论的融合
 第五节 解释学的影响与理论特征
 第六节 “理解—解释—运用”的解释学方法构成
 第七节 接受美学的兴起与理论基础
 第八节 姚斯:接受理论与审美经验论
  一、接受主体的突出与文学意义效果生成
  二、对否定性美学的超越
  三、对审美经验的考察
  四、文本理解的主体交往性
 第九节 接受美学的理论推进及其局限性
第五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文论
 第一节 结构主义:作品本体结构与深层意蕴分析
 第二节 巴特: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向
  一、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与东方文化解读
  二、反传统批评与可写文本阐扬
  三、作者死亡与文本欢欣
 第三节 德里达:解构策略与意义改写
  一、消解结构的解构策略
  二、解构学文本观
  三、解构主义文论的方法论意义与问题
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一节 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
  一、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症候分析
  二、阿多诺:现代文化工业批判
  三、马尔库塞:单维社会与审美解放
 第二节 布洛赫与弗洛姆:希望与自由
  一、布洛赫:“未然”与“希望美学”
  二、弗洛姆:从逃避自由到积极自由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国派
  一、萨特:穿过存在虚无的思考
  二、阿尔都塞:症候阅读与理论框架寻绎
 第四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批判理论的语境转换
 第五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英美派
  一、威廉斯:文化与文学的社会属性
  二、伊格尔顿:文学解构与意识形态分析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
  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文化症候
  二、反理性的后现代性价值取向
 第二节 重振现代性与后现代知识危机
  一、哈贝马斯:现代性审理与交往理性
  二、利奥塔:后现代知识状况分析及其文化精神
 第三节 杰姆逊:后现代文化美学逻辑
 第四节 审美品格与诗学特征
  一、哈桑: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透视
  二、斯潘诺斯: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第五节 后现代话语膨胀与表征危机
 第六节 反文化策略与文学处境
 第七节 后现代的写作与阅读
  一、后现代写作的意义消散
  二、后现代文学解读悖论
第八章 后殖民主义文论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语境与理论资源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及其争夺
  二、法农:殖民合法性批判与民族文化精神
 第二节 福柯的意义:谱系学与权力话语分析
 第三节 赛义德:东方主义与后殖民文化理论
  一、东方主义与文化批评
  二、文本理论的文化策略
 第四节 斯皮瓦克:后殖民处境解析与文化身份书写
第五节 霍米·巴巴:文化定位
 第六节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视野转换意义
  一、后冷战时代文明的冲突
  二、西方与非西方对立的世界图景
  三、本土化与全球化冲突融合的新趋势
 第七节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汇合
  一、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文化
  二、后殖民主义与第三世界文化
 第八节 汤姆林森:文化帝国主义研究
  一、文化帝国主义话语
  二、现代性批判与文化全球化反思
第九章 女权主义文论
 第一节 女权主义:缘起与发展
 第二节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与旨趣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话语
  一、斯皮瓦克:第三世界妇女的“命名”与“发言”
  二、莫汉蒂:虚幻的“女性共同体”与“身份书写”
第十章 新历史主义文论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的语境
 第二节 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的自我塑造
 第三节 蒙特洛斯:历史与文本
  一、文学与世界
二、历史与理论
三、文本与历史
 第四节 多利莫尔:文学与历史
一、文化唯物主义与意识形态
二、新历史主义与权力话语
 第五节 海登·怀特:元历史理论
一、元历史话语
二、话语转义学
 第六节 新历史主义的批评者
一、理查·勒翰:新历史主义的局限
二、卡瑞利·伯特:新历史主义之后
第十一章 文化研究的文论旨趣
 第一节 文化研究:理论源头与命名
一、文艺社会学
二、“文化研究”的命名和理论向度
 第二节 布迪厄:文化研究的当代拓展
一、理论风格与特征
二、场域理论与文化习性
三、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
四、反思性的社会理论
五、身体视域与诗性精神
六、文化反思与理论意义
 第三节 博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
一、现代性问题与“完美的罪行”
二、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精神颓败
三、商品拜物教中的人文审美生态危机
四、白色社会中的后现代镜像
五、意义与局限
第十二章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
 第一节 生态文化的发端及其现实针对性
一、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症候
二、直面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
三、生态理论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第四节 深生态学的理论张力与价值
一、深生态学的发展
二、深生态学的现实语境
 第五节 生态批评对当代文论的意义
一、人类性价值中断与东西方前沿话语整合
二、生态文化聆听物种灭绝的警钟
三、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新导向
四、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结语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