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历史学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历史学

作者:李学勤,王斯德 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01

ISBN:9787563378609

定价:¥7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历史学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个阶段是1949—1965年,这是历史学研究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学者们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自觉运用马列主义与唯物史观进行历史研究,围绕着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的形成问题等课题,学术界展开了长期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绩,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研究领域较为单一;受“左”倾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简单化、公式化;以论带史的现象普遍;有时甚至混淆了学术与政治的界限。第二个阶段是1966—1976年,这一阶段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除了二十四史点校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等个别项目因受中央领导的支持得以继续进行外,大陆学者正常的历史研究工作几乎全部中断;影射史学泛滥成灾;许多学者在政治运动中受尽折磨,学术尊严遭受严重践踏;更为严重的是学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完全中断,造成了学界难以弥补的学术断层现象。第三个阶段是1977年特别是1978年以后,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历史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研究队伍的壮大。老一辈学者在重新投入研究工作,发表大量高质量论著的同时,还积极进行人才的培养,一大批博士、硕士加入到了研究队伍中,这些“文革”结束后培养出来的年轻一代学者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第二是研究期刊和研究团体的纷纷涌现,为学者们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三是研究方法的提高。学者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研究时,不再简单化、公式化地照搬照抄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述,而是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进行学术研究;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努力借鉴海外的各种学术流派,如年鉴学派、计量史学、现代化史学等的研究方法,将之运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中。第四是研究视野的拓宽。学者们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及中外关系等各个领域;开始研究社会和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文化及思想史、心态史、城市史等领域。第五是研究水平的迅速提高。随着观念的转变和视野的开阔,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都有显著的提高。第六是对外学术交流的频繁。中外学者之间进行了及时而频繁的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于双方研究的进步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这三十年中,许多重要的研究项目得以完成,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历史大辞典》、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夏商周断代工程”等,学术研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对于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探讨,考古发现和新史料的不断涌现,多学科结合的研究趋势等,将为历史学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历史学》作者简介
目录
中国历史编
 提要(Abstract)
 第一章 概说
 第二章 三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上篇)
第一节 先秦秦汉史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
 第三章 三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中篇)
第一节 宋辽夏金元史研究
第二节 明清史研究
 第四章 三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下篇)
第一节 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勃兴
第二节 政治军事史研究的进展
第三节 现代大学及学术史研究的崛起
第四节 思想文化史的升温
第五节 社会经济史的复兴
 第五章 结语
世界历史编
 提要(Abstract)
 第一章 三十年学术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三十年重大学术进展
第一节 关于世界历史体系的探索
第二节 关于世界历史上革命与改革的反思
第三节 关于世界古代史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五节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
第六节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思
第七节 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的研究
第八节 三十年来关于20世纪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研究
第九节 关于欧洲近代思想史研究
 第三章 问题与展望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