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家、社会学家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王韬张海林 著《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王韬》全面介绍了晚清苏州籍大文人和著名思想家王韬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细致梳理了他在苏州、上海及欧洲生活各个时期的笔记、小说、诗词、书信及新闻理论等作品的内容,动态剖析了他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思想变化的历程,恰如其分地指出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和思想史上应得的历史地位。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陆龟蒙王锡九 著《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陆龟蒙》是一部关于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陆龟蒙的传记著作。书中对传主的家世、生平、文学成就、学术思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评述,是一部传、论并重的研究性评传。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以传和评分别为主题,全面展示了陆龟蒙的诗人风范和成就。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吴梅苗怀明 著《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吴梅》搜集大量珍贵资料,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对一代曲学大师吴梅的生平事迹及成就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和介绍。叙述言之有据,评论客观公允,对一些疑难或带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认真辨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书后附有《吴梅生平年表》、《吴梅著述刊行年表》和《吴梅研究资料目录》,为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新闻出版博物馆新闻出版博物馆(筹) 著本刊是一本论文集,主要收入关于新闻史、出版史、杂志和书籍研究、印刷史、海外典籍介绍等研究文章。本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祝君波《在“东方”亲历的往事》,记述了作者出任东方出版中心领导一职后,与经手的图书背后的前辈、名家交往那些有意思的细节和往事。郑重的《北京南苑:风生水起——“两弹一星”采访手记(续二)》为上期之后继续记述作者1980年底至1981年初在国防科委采访卫星研究院、航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专家的采访手记。曹芬芬先生的《著易堂书局盛衰小史》记述了带有传统坊刻特点的著易堂书局所经历的创办过程和兴盛、衰落期及其出版情况。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季札周群 著季札的行迹植入了吴文化形成时期的基因之中,他是吴文化为代表,也是对吴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俊杰。《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季札》全面考稽季札生平事迹,评价其德操、思想,褒赞其明敏博洽的资禀、逊让君位的高风、诚信待友的德行以及民为帮本的思想等方面,以体现其在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
-
稻盛和夫的哲学[日] 稻盛和夫 著,曹岫云 译经营者何以成功?这是诸多在经营道路上徘徊的经营者,始终苦苦思索但又很难求解的命题。在本书中,稻盛和夫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哲学回溯至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点去思考,他从人类存在、生存价值、宇宙、造物主这些宏大而又略显抽象的内容谈起,一步步逼近对人的本性的反思,进而推论出人应当怀着利他之心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赢得经营的成功。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只有通俗易懂的娓娓道来,稻盛和夫就像拉家常一样告诉你,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对于想要了解稻盛和夫经营成功背后秘密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读书。
-
京瓷哲学[日] 稻盛和夫 著,周征文 译本书浓缩京瓷公司内部教材《京瓷哲学手册》的内容,在京瓷内部,也称之为“京瓷78条”,如今以逐项解说的形式面世,原本仅限于盛和塾塾生、并不外传的公司至宝,集结了稻盛和夫八十多年来经营与人生的智慧,不管是商界人士还是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皆可从稻盛和夫质朴又强大的活法中获得能量,走向事业经营与人生丰硕充实之路。 《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的核心内容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和夫认为,如果以这种生活态度来度过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幸福,以这个准则来经营企业,公司也都会繁荣发展。初次接触稻盛和夫哲学的读者也许会认为:“那么简单的东西就可以把企业经营好吗?” “照这样做,人生就会变美好吗?”“这些不就是从小就已经知道的老生常谈吗?”而正是这套质朴的京瓷哲学,让稻盛和夫引领所创办的京瓷与KDDI两家企业晋身世界500强行列、引领盛和塾中许多原本经营不善的日本中小公司转亏为盈,更以短短两年多时间,就让负债超过两兆日元、破产下市的日航起死回生,创下V型反转轰动全球业界的奇迹。
-
翻译家余光中单德兴 著这本书是学者单德兴为缅怀其师余光中并探讨余光中于译介上成就所作的纪念文集,其中收录多篇文章,主要从余光中作为一名译者的不太为人熟知的方面出发,精炼而老到地分析他的翻译贡献与理论。同时作为余氏弟子,单德兴也写下数篇文章缅怀先师,向读者介绍余光中的不同研究面向与学术关怀。此外,也有若干对余光中本人的访谈收录其中。
-
李晓西学术自传李晓西 著《李晓西学术自传》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自传》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在改革开放40年中作者李晓西的各类学术活动、学术历程及其治学体会,是对其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且全面的总结。
-
四海之内皆兄弟鲁博安 著本书讲述了作者鲁博安自1968年踏上中国土地以来,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书中不仅包含他在中国的工作、生活经历、见闻、朋友,以及他对中国经典文学的解读,还收录了他创作的赞颂中国意象诗歌以及为中罗友谊而创作的话剧剧本。本书内容极其丰富,兼具生活化、故事性和可读性,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个罗马尼亚外交官眼中的生动的中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