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家、社会学家
-
程颢·程颐评传卢连章 著本书内容简介:程颢、程颐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本书在考察了程氏兄弟家世、治学道路以及仕宦生涯的基础上,并在儒、道、释学的关系中,阐明了他们的哲学、自然科学、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思想等。指出在哲学观上程颢主张“心是理,理是心”的本体论,而程颐则主张“有理则有气”,这一区别也影响到他们的其他主张。不过,他们的同毕竟大于异。在政治上,他们主张“格君心之非”以及重民保民;在经济上,主张以农为本;在伦理领域,坚持以义为本、以公克私;而在教育问题上,则认定教育为兴国治邦之本等。他们的学说分别影响到后来的心学与理学两种学路,而对日本及朝鲜的儒学也有重要影响。
-
惠栋评传李开 著本书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讲述了清代著名经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派经学的创始人和领袖人物惠栋,探究了一代经学大师成长的人文学术和时代主潮,深入原著,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缕述惠栋在《尚书》学、《诗经》学、《三礼》学、《春秋》学、《易》汉学、史地学、语言文字学等领域内的重要贡献,剖析其经学思想、语言文字学思想、哲学思想等,一言以蔽之为学术思想和科学逻辑思想,并及寄寓其中的政治思想,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
-
贾谊评传王兴国 著本书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前人及时人对贾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生平事迹及著作真伪、写作年月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辨,对其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作者对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某种程度上是贾谊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贾谊评传(套装共2册)》还对陆贾、晁错的生平、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亦不乏新意。
-
我在故宫看大门维一 著《我在故宫看大门》作者维一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到内蒙古农村种庄稼,又到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来,回到北京闭门读书,到故宫博物院看大门。“文革”结束后,先在北京的研究所和科隆的大学读考古,又到哈佛大学及法兰克福大学访学。《我在故宫看大门》是作者“发掘”自己记忆残片的一组文章,不光是“我在故宫看大门”:“拎在手中的家”因“外事”需要而添置了大衣柜,手摇唱机和好友慷慨相借的唱片,自己组装“无线电”(收音机)的门道,知识青年“扒车”(今天叫“蹭火车”)的道道儿,云南吃马肉的学问,“文革”刚结束时的“内部电影”,淘旧书的荒唐事;还有北京四中的“先生”称谓的讲究,儿时的朋友,王世襄先生的“锡庆门行走”,和张光直先生一起回忆母校的老师,冯爷的外语和学问……一些事,让你喷饭,另一些事,令人心酸。
-
宋濂·方孝孺评传王春南,赵映林 著宋濂(1310—1381)是明太祖顾问、皇太子师、翰林院“首臣”、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理论研究及创作、明初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他对理学思想多所阐发,有独到见地;并极力用理学影响明太祖的思想和施政,颇著成效。他推进了宋元以来儒、释、道“三教归一”的趋势。他的很多思想在同时代人中是领先的。与刘基一样,其著作足以代表元明兴代之际整个社会思想学术水平和特征。以往有的著述涉及宋濂时,对他的思想、事功、诗文创作,似没有予以充分的肯定,甚至还有一些误解。本书力求对宋濂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对他一生经历、功业及思想渊源、特点、价值等,作了扼要介绍和深入剖析,是迄今为止有关宋濂的第一部评传体学术专著。方孝孺是明朝初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近6个世纪来,学术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几呈空白。本书将传主的生平、事功和思想放入历史长河和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纵横联系、以纵为主的全面考察,探颐索微,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使宏观综论与具体剖析榫卯相扣,在此基础上作了客观阐释和评析,展示传主的思想风貌,揭示其思想真谛,探求其思想的文化底蕴。不仅厘定了方教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时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特定历史时代悲剧的出现。
-
孔颖达·颜师古评传申屠炉明 著本书在梳理唐代两位著名经学家孔颖达、颜师古家世与生平的基础上,以经学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广阔视角,对其学术贡献和思想特色作了深入分析。孔颖达为孔子裔孙,为隋朝经学博士,入唐后受唐太宗重用,任国子祭酒。主持唐初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最著名的是《五经正义》,在学术上统一南北经学,而在思想上认定《周易》讲求效用,《书》追求“诫慎言行”,《诗》“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礼》既尊自然之道,又体人情之欲,《春秋》教霸王“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等,从而造就了励精图治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既是国家的统治思想,同时也为汉学向宋学过渡提供了文献和思想的条件。颜师古是著名学者颜之推的孙子,家学渊源深厚。唐太宗时,曾“封琅邪县男”,撰成《五礼》后,进爵为“子”。参与《隋书》与《五经正义》的编纂,所著《汉书注》,以“因声求义”之法,对前注或存是,或伸意,或匡谬,或删芜,或补阙;而于校勘,则在校正讹误、校正诸表之错乱、恢复旧本之古字故语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因而对于《汉书》的解读和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
陈献章评传黄明同 著陈献章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兼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他上承周敦颐的濂溪之学,又糅合二程朱陆张载等诸家之学说,提出了“以道为本”、“心具万理”,且又“天地一气”、“道通于物”的虚实互参的新哲学体系,创立了“江门学派”,其学影响到王阳明和王夫之。本书在扼要考辨其治学和人生道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陈氏“以道为本”且又“道通于物”本体论主张,同时又分析了他“心具万理”、“学贵自得 ”的心学理论,进而分析了他的入世进取与自然超脱的理想人格、“用则行”“舍则藏”的处世态度和“半醒半醉”的人生态度,以及爱国恤民的政治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自得的教育思想、以道为诗以涛为教的诗学理论。最后又介绍和评价了陈氏弟子湛若水的“体用一原”论和“随处体认天理”的主张。进一步厘清了陈献章所创之学既非唯物论、也非唯心论,而是具有综合各家又具有显著特色的新理学体系。本书的这一观点具有作者独创的性质。
-
老子评传陈鼓应,白奚 著老子是中国占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也是惟一可与孔子并驾齐驱的思想家,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子的争论最多,误解也最深。本书以全球文化的眼光和现代学术的方法,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讨论,力图展现一个原原本本的老子思想。作者着重阐发了老子在价值观念、道论、辩证思维、政治智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哲学所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强调了以老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和老子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的重要观点。对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的充分利用、努力澄清古往今来对老子思想的种种误解、充分揭示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并对老子思想进行重新定位,是本书的三个主要特点。
-
顾炎武评传许苏民 著顾炎武是中国17世纪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与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思想家一样,顾炎武的思想中充满着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深刻而彻底的反省、对既往的思想文化进行冷峻而深沉之反思的哲学精神。在以清代明的历史条件下,他满怀深挚的爱国主义热情,认真总结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以“明体适用”、“引古筹今”的远见卓识,汇集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志士仁人论道经邦的优秀智慧,批判继承晚明以来中国社会的新思潮,并加以适乎时代要求的发挥,来建构未来民族复兴的蓝图,从而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道德伦理思想、经济政治思想、文学思想诸方面都作出了新的理论创造。他的理论创造和学术成就,不仅使他成为与黄宗羲、王夫之齐名的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而且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学术宗师,并且对于晚清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独立不苟的人格风范和社会批判精神,至今仍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一。
-
钱大昕评传张涛 等著钱大昕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广泛搜求、认真解读各种相关资料,充分吸收、借鉴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梳理了钱大听从江左才子到一代儒宗的人生轨迹,系统考察了他在史学、方志学、经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及诗歌创作等众多领域的卓越成就,深入探寻了其经史考证成果中的经世意识和义理内涵,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他经史并重、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展现他学究天人、博综群籍的学术风采,彰显他淡于荣利、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揭示他在中国学术发展、思想演进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