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家、社会学家
-
一生荷梦寄清风孙晓玲 著《我的父亲孙犁》是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对父亲及家庭往事的回忆性随笔集。作者是孙犁先生 小的孩子。在成家之前,孙晓玲经历和感受到了家中的一切,看到了父亲的喜怒哀乐,对于父亲的生活和工作十分了解;退休后,她又侍奉在父亲身边,目睹了父亲的创作经历与交往经历,体会到了父亲的情感和思想。本书写出了孙犁对老战友、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以及儿女的真情,饱含丰富而动人的细节,是一册让热爱孙犁的读者以及中学师生了解孙犁、研究孙犁的不可多得的图书。
-
杜甫孙小潭,孙锡刚本书通过剖析杜甫一生的“病历”,以及这些疾病对杜甫身体、精神和诗歌艺术创作的影响,全景展示了杜甫漂泊流离、疾病缠身,但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的一生。作者在探究杜甫疾病的过程中,遵循了三条主线:一是历史的路径,包括唐朝帝国早中期的兴衰史和杜甫的生平经历;二是杜甫“病诗”的编年,共选用杜甫描写疾病的诗歌一百五十二题、一百七十九首;三是按照杜甫自述的病症归类,分析他的成病原因、疾病的发展脉络,以及疾病对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影响。这是 部从医学,特别是中医学角度系统解读杜甫及其诗歌的学术著作。
-
忆老罗赵启正2020 年 9 月 23 日,罗世谦因车祸重伤后抢救无效离世。这在知道他的人群中产生了震动。曾经与他工作过的许多同志和一些关心时政的公众,不约而同地在网上写出了很多追悼的心声。老罗太平常了,和我们的交往语言平常,做派平常,生活的态度平常;但他又太不平常,他有那么一种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服务精神,忠于自己的信念,交往了那么多的同志,大家都对他恋恋不舍。这就促成了做这本书最初的动力,我们愿意把这些追忆、这些感情汇集起来。所以说,这本书不是我们编出来的,而是大家心声的汇聚。——主编:赵启正 罗世谦(1943—2020),曾任上海无线电二十一厂车间装配工、调试工、技术员、车间副主任、技术科副科长、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副厂长等,后逐渐步入政坛,先后任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企业管理处副处长、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外经贸工作党委书记等职,后来又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市纪委书记等职务。
-
茅盾传钟桂松他是新文学的巨匠,创作的《子夜》《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小说泽被后世;他是著名的编辑家,他主持的《小说月报》为新文学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社会活动家,他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文字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长期担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主席,为新中国的文学事业作出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奉献与努力;他临终前,捐献自己的25万元稿费设立的“茅盾文学奖”,迄今仍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作者钟桂松潜心研究茅盾四十余年,钩沉史料,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别样的《茅盾传》。书中写尽了茅盾的艰难经历和巨大贡献,在茅盾家族的史料挖掘、茅盾在商务印书馆的史实记录、茅盾的革命活动与艰辛付出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以往的茅盾传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茅盾形象。 他(茅盾)是我们那一代作家的代表和榜样,他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不少宝贵财富,他不应该有遗憾。但是我呢?我多么想拉住他,让他活下去,写完他所想写的一切啊! ——巴金
-
冰心日记研究刘嵘本书是目前 学者出版的 部研究《冰心日记》的著作。作者梳理了日记中关于 交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史料,通过日记勾勒出冰心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学生活,分析总结了冰心日记的文体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观念。作为研究《冰心日记》的创新性成果,本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日记体文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苏曼殊传张昕这是一本介绍苏曼殊一生的传记。他生于乱世,身如飘萍,红尘一游,浮生若梦。他是诗人、天才、情种、革命者……他关心时事,积极投身革命;他悲观厌世,辗转漂泊。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出世与入世间纠结徘徊。
-
泰戈尔传郑振铎本书完整地讲述了泰戈尔的一生,并将其伟大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人生历程详尽地呈现出来。本书最早刊印在 1923 年的《小说月报》上,单行本于 1925 年出版,共 12 个篇章。本次出版,不仅在书中加入了泰戈尔的部分图片,丰富读者阅读,还在书中的附录部分,收入了其他作家、学者对泰戈尔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等思想的评述内容。本书作者郑振铎在书中称赞泰戈尔生活简朴、思想高尚,把人类的永久和平与自由发展当着自己的使命。重读此书,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
2022最美教师中宣部宣教局《2022最美教师》是2022年度最美教师的事迹合集。全书主要介绍了包括熊有伦、牛雪松、周荣方、李建国、何燕、蒙芳、陈炜、韩龙、祝响响、管延伟等个人和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教师团队的感人事迹。他们涵盖了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实绩突出、事迹感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今年还推选了“最美太空教师”中国航天员中心王亚平航天员为特别致敬人物。
-
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申光计划”丛书编委会 编《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讲述了于漪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的一生经历。全书以时间线叙述了于漪从经历战乱、流离却仍心系家国的少年长成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教师典范的故事。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人之完成”,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叩问语文之“门”的道路上,于漪始终坚持教文育人的教学理念,如若一位君子,不仅以其充盈的生命力向学生传道解惑,也用她至真至诚之心关爱他人,心系国家的发展。从一线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于漪将她的教育理念融入毕生事业中,躬耕基础教育事业七十余载,对于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的悉心浇灌。 于漪是上海教育更是中国教育的一张名片,《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通过对于漪人生与事业的叙述,在字里行间展示出这位人民教育家的优秀风采及高贵品格,从而揭示于漪及其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启发与意义。
-
中期鲁迅研究邱焕星既往的鲁迅研究坚持前期思想启蒙、后期共产革命的两阶段论,遮蔽了中间的“国民革命时期的鲁迅” 活动。 实际上,鲁迅在 1922—1928年先是通过重启思想革命,后是通过参与国民革命,走出了新文化运动因为“不谈政治” 以致知识阶级和民众、文学和政治隔绝的困境,最终在反思国民革命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学政治”的新模式和“革命同路人”的新形象。 因而有必要提出“中期鲁迅”的命题,构建独立的“鲁迅革命传统”。